有瓣音频 – 分享编曲混音技术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 首页

  • 归档

  • 搜索

为什么在使用模拟混响时总是多种类型混响搭配使用

发表于 2021-10-27

前言

我们在给人声添加混响的时候, 如果使用插件, 通常不会只用一种混响, 大部分情况下板式 房间 厅堂三种混响搭配着使用, 有时还会再加上延迟

为什么不只用其中一个混响?

这就得说到软件混响和硬件混响的区别了, 一般情况下硬件可以正常将混响声音扩散到远处, 而软件模拟混响则总是在近处飘

这就导致软件混响的深度不够, 声音容易往外冒, 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找相应的对比音频听一下, 或者自己实践一下

那难道使用多个混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这么说, 虽然不完美, 但是尽可能地模拟硬件混响的深度, 以弥补软件的不足

这里, 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

  • 混响宽度
  • 混响深度
  • 混响密度
  • 混响量

混响宽度

正常情况下混响声音随着扩散其宽度会越来越大

image-20211027154515373

我们使用三种混响来搭建完整的混响空间, 实现宽度的渐变, 比如板式混响负责近场空间, 房间混响负责中场空间, 厅堂混响负责远场空间, 最后还可以使用乒乓延迟负责更远的空间, 实现更宽的效果

混响深度

混响的扩散持续时间是影响混响深度的重要指标, 持续的时间越长, 意味着扩散得越远, 远即深

如果用在人声上, 可以将人声包裹住, 提升融合度

软件模拟混响扩散时间我们可以简单用混响时间来代替

比如板式混响用短的混响时间, 房间混响稍长, 厅堂混响最长, 最后延迟再添一笔, 使得混响深度加强

混响密度

我们知道混响其实就是延迟的加强版, 若干个延迟声音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混响

而混响密度指的就是反射声或说延迟声音的密集程度, 反射声越密集混响声音越模糊, 板式混响密度最高, 而延迟密度最低, 往往我们比较容易听清延迟的声音

我们可以在延迟效果器上可以添加调制效果器来模糊延迟声, 使得延迟和混响更加融合

混响量

混响量随着时间不断减少, 直至消失, 这个不必多说

image-20211027160915027

那么多个混响搭配使用的时候, 就需要考虑好它们之间发送量的比例关系, 合适的比例才能出来合适的声音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关于音程的记忆技巧和总结

发表于 2021-10-27

什么是音程

音程和路程其实是一个道理, 路程是用于描述空间远近距离的, 而音程则是用于描述音与音之间的距离

路程的单位一般用千米或者米等等

而音程的单位只有一个 那就是度

路程我们一般会说一米 两米 一千米 两千米等

而音程也是如此 比如一度 二度 三度, 但是音程比较特殊, 那就是每个单位下面还有细分, 像二度 有分小二度和大二度等, 三度有分小三度和大三度等, 四度又有所不同, 分为纯四度和增四度减四度…

具体的规律如下:

1
2
3
减--小--大--增

减--纯--增

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两个音, 它们距离小三度, 如果距离缩小一个半音, 那么就成了减三度, 如果距离扩大一个半音, 那么久成了大三度, 再接着扩大一个半音, 就是增三度

而距离纯四度 或者纯五度的两个音, 它们的扩张或者缩小, 则没有小与大的概念, 只有增与减

在音乐中, 增和减基本就是距离尽头了, 没有增增三度, 或者双增三度的说法

度和半音

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单位为度, 但度其实还是模糊的概念, 因为在音乐中我们最直观的其实是半音, 无论是钢琴键盘还是吉他, 每个键或者每个指板格子音高距离就是半音

因此度和半音有一一对应关系, 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二度-->1个半音
大二度-->2个半音
小三度-->3个半音
大三度-->4个半音
纯四度-->5个半音
增四度和减五度-->6个半音
纯五度-->7个半音
小六度-->8个半音
大六度-->9个半音
小七度-->10个半音
大七度-->11个半音
纯八度-->12个半音

音乐中一共有12个音, 其最大距离为12个半音

到这应该有小伙伴会有疑问,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半音当做音程单位, 而要引入度这个中间人

半音和度其实都算是音程的单位, 你想用哪个都行, 但是度可以方便我们记忆和理解和声

音的排列组合

但凡两个音放到一块就会产生音程, 那么在12个音中两两配对, 一共有12x12=144对, 实际上, 我们不需要记这么多, 只需记7个自然音即可, 至于为什么, 可以参考之前文章 《掌握所有调和弦的秘诀》

即便是7个音, 那两两配对也有7x7=49对, 以下用唱名简单表示:

1
2
3
4
5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23 24 25 26 27
31 32 33 34 35 36 37
......
71 72 73 74 75 76 77

我们如何记住这些音的之间的距离呢?

我们首先来总结一下, 这些音总共都包含哪几种类型的音程单位:

1
2
3
4
5
6
7
同度一共有七对,分别是11 22 33 44 55 66 77
二度音一共有七对, 其中包含小二度和大二度
三度音一共有七对, 其中包含小三度和大三度
四度音一共有七对, 其中包含纯四度和增四度
五度音一共有七对, 其中包含纯五度和减五度
六度音一共有七对, 其中包含小六度和大六度
七度音一共有七对, 其中包含小七度和大七度

我们先把其中一些特殊好记的先拿下, 逐步掌握, 以下皆采用上行算法:

  1. 首先同度不用多说, 相同的两个音

  2. 判断两个音到底是几度只需要后一个音减前一个音再加1即可,

    比如46就是6-4+1=3, 音程是三度, 64的话后者先加个7就是4+7-6-1=6, 音程是六度, 当然这种算法只是参考, 你若有更优的方式, 可以不用我这种

  3. 第一步记住是C开头六个:

    1
    2
    3
    4
    CD CE CF CG CA CB

    简谱唱名表示为:
    12 13 14 15 16 17

    记忆要点:

    CF是纯四度, CG是纯五度, 其余全部为大(大二 大三 大六 大七)

  4. 第二步 记住剩余所有的七度

    1
    21 32 43 54 65 76

    发现规律没, 所有的七度都是逆序下行走一个数, 其中除了43是大七度以外, 其他的都是小七度

    结合第一步, 那我们只要记住,除了43 和17 这两对是大七度以外, 其余的都是小七度

  5. 第三步 记住剩余所有的六度

    1
    75 64 53 42 31 20(这个0就是7)

    一样的规律, 逆序倒数两个即为六度, 直接减法一减就出来了, 碰到0的情况就用7替换

    上面所有六度中, 除了31、64和75是小六度之外, 其余的皆为大六度

  6. 第四步 记住所有的二度

    1
    12 23 34 45 56 67 71

    除了71和34是小二度之外, 其余的都是大二度

  7. 第五步 记住所有的四度

    1
    14 25 36 47 51 62 73

    除了47是增四度外, 其余的都是纯四度

  8. 第六步 记住所有的五度

    1
    15 26 37 41 52 63 74

    除了74是纯五度之外, 其余的都是纯五度

  9. 第七步 记住所有的三度

    1
    13 24 35 46 57 61 72

    145开头为大三, 2367开头的为小三

  10. 另外 所有3开头的都是小和纯 没有大 啥意思呢 如下:

    1
    2
    3
    4
    5
    6
    31 小六
    32 小七
    34 小二
    35 小三
    36 纯四
    37 纯五

    小三不愧为小三 哈哈

  11. 所有4开头的没有小 都是大、纯或者增, 如下:

    1
    2
    3
    4
    5
    6
    41 纯五
    42 大六
    43 大七
    45 大二
    46 大三
    47 增四

总结

以上只是我的一种记忆思路, 用于过度使用, 等牢记于心之后, 这些记忆技巧都可以扔掉, 我们的目的是记住, 技巧只是协助记忆的一种方式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一款非常实用的空间处理器插件DrMS

发表于 2021-10-26

前言

说到空间处理, 我们立马能联想到立体声扩展插件, 比如经典的Waves公司出品的 S1 image插件

往往这种立体声扩展的量只能少量添加, 否则容易导致声音失真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个空间插件名为DrMS , 由Mathewlane出品, 其官网如下:

点击进入官网

插件介绍

DrMS这款插件的不仅仅可以立体声扩展, 还可以进行纵向深度的加强, 除了能把声音分散 还能将分散的声音集中, 总之很强大, 插件长这样:

img

原官网YouTube插件使用教程视频我已经搬运至B站,方便大家观看:

插件具体的下载涉及到版权问题, 需要的请自行百度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掌握所有调和弦的秘诀

发表于 2021-10-26

前言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和弦的具体种类, 详见《和弦的解析》

光里面列举的种类多达35种, 音乐中一共有12个音, 总共有35x12=420个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音乐生涯中 需要记住不下420个和弦, 是不是有点懵, 建议打消想一口气记住的念头, 日积月累才是硬道理

事实上, 我们真正在使用的时候, 同时用到的和弦并不多, 如果所有和弦你能都记住自然最好不过, 记不住也没有关系, 音乐都是有规律的, 了解其中的规律就是本章我们需要讨论的内容

和弦结构

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和弦有着不同的音程结构, 比如大三和弦时大三度叠小三度, 小三和弦时小三度叠大三度

而相同种类的和弦的音程结构是固定的, 和根音是谁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C大三和弦 与E大三和弦 他们的音程结构是一样的, 我们只需要将C大三和弦所有的组成音整体同时往上移动大三度的距离, 那么就得到了E大三和弦, 这在钢琴卷帘窗中非常直观:

image-20211026150156202

其他种类和弦是同样的道理

和弦推导

那么 如果我们想立马知道F#m7和弦的组成音,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很快推导出, 很多初学者看到升降号就有点头大, 今天我们一次性解决掉它

我们先将升降号过滤屏蔽掉, 将它看成是Fm7和弦,Fm7和弦的组成音是:

1
4 6b 1 3b

然后将所有的音升高半音:

1
4# 6 1# 3

那么就得到了F#m7和弦组成音, 这一步熟练之后完全可以在脑袋中推算出来, 无需纸笔

而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的基本条件就是, 我们需要掌握所有自然音的常用和弦

自然音 也就是不带升将号非变音 一共有7个:

1
C D E F G A B

常用和弦就是大七、小七 、属七 、减七 、小七减五 、挂二 、挂四 、增三和弦这把八大类和弦, 一共就是8x7=56个 (记住了七和弦就相当于记住了三和弦)

数量是不是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有了这56个和弦基础, 我们可以快速推导出所有的和弦, 不管是什么调 A调也好 B调也罢, 也不管是什么调式 Dorian调式也好, Lydian调式也罢, 所有的调和调式都离不开12个音

到这 有的小伙伴可能就会说, 直接记住和弦的结构不就可以了, 需要时用纸笔一推就完事了, 干嘛记这么多

而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学什么, 掌握的数量越多 反应就越快, 于音乐, 我们对其理解的就越深, 方便我们在音乐探索道路上清扫障碍 更进一步, 反之, 反应速度越慢, 花太多时间在推导上并不是件有利的事, 咱也不能一直依赖纸笔

这几十个和弦, 我们也不用着急短期内一次性完全记下, 一边使用一边掌握是最有效的方法, 配合乐器食用更佳

总结

所谓的秘诀, 其实就是利用和弦组成音的结构固定来进行上下平移推导

一个大七和弦, 无论上移 下移 左移 右移 它都还是大七和弦, 本质不会变, 变得只是根音罢了

拓展练习

如果我们需要知道G Phlygian调的五级和弦是什么, 该如何快速推导

步骤如下:

  1.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Phlygian调式和弦序列是什么个结构, 我们也许不熟悉G Phlygian调, 但是E Phlygian调我们肯定熟悉, 它和C大调使用相同的音

    1
    E F G A B C D

    其实就是C大调往后滚动两个, 那么其和弦序列为:

    1
    Em F G Am Bdim C Dm

    至此, 我们已经知道了Phlygian调式各级和弦的性质, 也就是每一级到底是大三 小三 还是减三,无论是G Phlygian调, 还是E Phlygian调都需要遵从这个规律

  2. 接下来只需列出以G为主音的自然音音级:

    1
    G A B C D E F

    然后根据Phlygian调式的音程结构半全全全半全全, 添加相应升降号:

    1
    G Ab Bb C D Eb F

    最后根据上面我们的出的各级和弦的性质规律, 给其添加相应的和弦标号即可:

    1
    Gm Ab Bb Cm Ddim Eb Fm

这就得出了G Phlygian调的所有和弦, 第五级和弦那就是Ddim和弦

就是这么的简单, 如果是G# Phlygian调, 只需将所有和弦同时升高半音, 也就是:

1
G#m A B C#m D#dim E F#m

无惧任何升降号

上面流程中难点有两个, 一个是需要熟悉不同调式各级的和弦性质, 另一个是需要记住不同调式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 这一块内容详见《关于歌曲的调性》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抒情歌曲编曲 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情绪

发表于 2021-10-25

前言

抒情歌曲 表达的就是情绪

其实每个乐器都有情绪, 即便是没有音高的鼓, 不同的节奏变化, 推动不同的情绪表达

把握好演奏呼吸节奏, 就如同赋予了它们生命, 娓娓道来 向你诉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市面上大部分抒情歌曲都没有太复杂的编曲, 基本上都是四大件外加弦乐, 有的甚至只有钢琴或者吉他

而作为编曲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有限的乐器发挥出歌曲应有的情感

情歌

比如某个人失恋了, 向天空呐喊为什么, 想象一下这种画面, 该如何用歌曲来表达, 或者编曲该如何设计

我们可以参考市面上的商业案例, 典型的就是林俊杰作品 他的情歌表达非常到位, 酣畅淋漓, 听完整首歌后感觉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了出来

这里举例几首, 由于版权问题, 无法外链 需要的自行搜索

《可惜没如果》

《生生》

《学不会》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以大调为基础推导其它中古调式和弦

发表于 2021-10-25

前言

前面给大家介绍过《关于歌曲的调性》和《使用五度圈进行中古调式的相互推导》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 由大调(Ionian调式) 推导其它中古调式的方式

我们在学习乐理的时候, 基本上是从大小调开始起步, 对这两个调式比较熟悉, 其他诸如 Dorian调式啊 Phygian调式等等可能较为陌生

乐理是每一位音乐人不得不过的一道鸿沟

So. 需要好好了解明确掌握各种调式

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大调的各级和弦排列, 这里以C大调为例:

调性 I级和弦
C大调 C Dm Em F G Am Bdim

如果我们将其和弦序列往后滚动一格, 如下:

1
Dm Em F G Am Bdim C

那这是什么调性和弦序列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主音是D, 那么肯定是D调, 那具体是什么调式呢 D大调么 肯定不是, 我们知道D大调的和弦序列是这样的:

1
D Em Fm G A Bm Cdim

事实上 这是以D为主音的 Dorian调式和弦序列, 也就是D Dorian调

如果我们还是以C大调和弦序列为基础往后滚动两个呢, 就成了这样:

1
Em F G Am Bdim C Dm

那么这就是以E为主音的Phygian调式和弦序列,也就是E Phygian调

依次类推…

这样一来, 在每一个大调上都有一个Dorian调式主和弦, 一个Phygian调式主和弦, 一个Lydian调式主和弦…… 一个Locrian调式主和弦

比如:

C大调上有一个 D Dorian主和弦, 也就是Dm

D大调上有一个 E Dorian主和弦, 也就是Em

……

是不是有点顿悟? 你弹Dm和弦的时候 弹的是C大调的二级和弦 同时也是D Dorian调一级和弦, D Dorian调式是什么色彩感觉, 从Dm和弦上就可知一二

那么, 通过这种滚动推导法, 我们可以快速找到某个中古调式的主和弦, 而我们只需要对大调式熟悉即可

万调皆可滚

哈哈 既然C大调和弦序列可以前后滚动, 那么其它调式自然也是一个道理, 比如上面的D Dorian:

1
Dm Em F G Am Bdim C

往后滚一个, 变成了E Phygian调:

1
Em F G Am Bdim C Dm

滚动变化的是调式, 而具体是什么调 直接看主音是什么即可

总结

为了方便理解, 列举表格如下:

C大调和弦序列 对应某个调式I级和弦
C C大调I级和弦
Dm D Dorian调I级和弦
Em E Phygian调I级和弦
F F Lydian调I级和弦
G G Mixolydian调I级和弦
Am A Aolian调I级和弦
Bdim B Locrian调I级和弦

从I级和弦大小属性不难发现, 诸如Dorian 、Phygian 、Locrian等这些都属于小调式范畴 而诸如Lydian 、Mixolydian属于大调式范畴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鼓组编写的小套路

发表于 2021-10-25

前言

流行歌曲编曲中 鼓组必不可少, 一些常用小套路如下

概况

常用小套路如下:

  1. ‌军鼓位置一般固定在二四拍的位置 而低鼓除了第一拍必须有一个之外 其他地方都可以出现

  2. ‌整体上 四个小节算是一句 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低鼓军鼓节奏可以一样 二四小节则细微不同

  3. ‌八个小节算是一段 段落开头会变化出现 可以出现一些特殊的打击乐器 比如吊嚓 其中每一句结尾 也就是四小节结尾 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一般会采用踩嚓开合变化
    ‌

以上所有的变化部分 都不是固定使用某种乐器处理 可以用通通鼓或者其他乐器 甚至是音效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音乐听起来有层次感 段落划分起承转合明显 这有利于情绪的推动 尤其对于抒情歌曲来说 尤为关键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吉他学习的几个阶段

发表于 2021-10-25

前言

主要分为以下的几个阶段:

  1. 弹唱阶段

  2. 指弹阶段

  3. 脱离变调夹

  4. 吉他即兴演奏

弹唱阶段

目标:

  • 左手学会调内七个和弦外加两个挂留和弦的一共九个和弦的指型按法
  • 右手学会常见的几个分解和扫弦节奏

总结:

左手和弦 右手节奏 左手基本是固定的 而右手节奏千变万化 不可一下贪多 需要慢慢积累 前期先掌握几个常用的即可

剩下的就是不断地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 一心二用便能一边弹一边唱

至此 配合变调夹食用 几乎可以弹唱市面上所有的歌曲 甚至可以开始进行歌曲的创作

指弹阶段

前面的弹唱 我们弹的是和弦伴奏 而这个阶段我们弹的是单音solo 没有唱 吉他就是主角

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对吉他的指板非常熟悉 明确知道哪个音具体在哪个位置

脱离变调夹

前两个阶段都是配合变调夹 实现左手用相同的指型达到演奏不同调和弦的目的 但是一旦没有了变调夹 不同调的和弦按法完全不一样

这个阶段一方面需要我们拓展更多的左手指型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开始加强乐理的学习

尤其是和声学的部分 我们必须得知道某个调里面都包含哪几个和弦 同时每个和弦的组成音都有哪些

至此 我们才算真正入了音乐的大门 乐理是音乐的基石 光会弹奏算不得什么 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弹

吉他即兴演奏

这个阶段对我们乐理知识掌握要求更高 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调性的结构 而不单单是平常的大小调 还有其他的调式 诸如剩余的教会调式 五声调式等等

同时我们对于和弦的种类还需要更进一步 以前我们都是弹三和弦 现在还需要熟悉 七和弦 九个和弦 十一 十三和弦等等

同时和弦的种类也增多 以前只是弹大和弦小和弦还有挂留和弦 现在还需要掌握 增和弦 减和弦 和属和弦

总结

日常喜欢唱歌的朋友 只要达成第一个阶段即可 无论是装✘还是日常才艺展示都没有问题

如果打算当乐手或者音乐制作的话 那么就要不断地往上走 学无止境 信手拈来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邀请人工智能歌手来和你一起对唱

发表于 2021-10-22

概述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做的越来越完善, 之前有人工智能作曲, 现在人工智能歌手

看官网的介绍 感觉还不错的样子

image-20211022162035111

听了一下他们的demo 还凑合

后期可以考虑给人工智能女歌手写首歌, 或者来个对唱 哈哈

下面是官方提供的介绍视频

官网地址

https://singer.xiaoice.com/

补充

目前该款工具已经被网易收购 并更名为X-Studio

image-20240329113459954

除了这个之外 还有很多类似的工具 比如:

  • 网易天音

  • ACE Studio

  • CeVIO AI : 汉化包可前往GitHub下载

  • Sovits 4.0: 声音克隆 可以克隆自己的声音进行唱歌或者配音播稿

  • Synthesizer V : AI驱动的虚拟歌姬 简单易上手 效果也不错

    下面是详细使用教程: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整理了一些音乐制作相关的书籍分享给大家

发表于 2021-10-22

前言

事实上 这是某个网友整理的, 多年前我无意中看到并下载, 现在上传分享非大家

内容截图如下:

image-20211022151251520

器乐学习子目录:

image-20211022151342754

里面大部分为PDF格式书籍, 有需要的小伙伴直接下载吧

下载链接

点击下载

(访问密码:312306)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1…8910…21

有瓣音频

204 日志
31 标签
RSS
© 2025 有瓣音频
本站总访问量次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use v5.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