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中各音轨共同的元素越多融合度越高

前言

数字混音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声音融合度的问题, 我们混音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所有个音轨声音融为一体, 相互联动 而不是各响各的

当我们对各个声音进行EQ分层后 声音的干净和清晰度得到提升, 但是声音融合度却下降了

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下拉音量推子, 使声音陷进其他声音里, 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出现声音被埋没

另一部分人, 会尝试增加声音的低频, 低频越多, 声音变得温暖, 融合度也提升了, 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使得声音浑浊

剩下一部分人通常的做法就是添加各种效果器, 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混响, 混响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声音的融合度, 原因是因为各个音轨的频率被放大拓宽, 音轨间重合交叉的频率增多

但混响不能加太多, 否则声音变得混乱, 那之前的EQ分层就白做了

我们不禁思考, 融合度的本质是什么, 上面混响的例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共同元素

也就是说, 音轨之间共同的元素越多, 融合度越高, 这个所谓的元素, 可以使频率, 可以是某种染色, 甚至是噪音

如果不信, 你可以将所有的音轨发送到一个fx轨道, 然后在这个轨道中添加压缩效果器, 或者磁带饱和, 嫩色效果器等等, 也就是所谓的并联效果, 这部分效果的量可以调得非常低, 我一般加-35db左右, 看看是否整体更加融合了

轻微的量, 效果却很明显, 这并不是什么新颖技巧, 我们混音一直都在用, 典型的就是混响效果器, 如果所有的音色都添加了相同的混响, 唯独人声不添加, 那么听起来, 感觉人声格格不入

而只要稍微给人声加上混响, 哪怕只是一丁点, 那么这种分离感立马就会下降不少

总线处理

为什么总线处理能提升融合度 我想已经不用再过多解释了, 道理相似

总结

提升融合度的技巧很简单, 就是共同的元素, 以下列出我个人的常用手法, 不是标准, 仅做交流参考, 比如:

  • 所有音轨使用相同类型的EQ 压缩器
  • 所有音轨压缩器的释放时间保持一致性 律动一致
  • 所有音轨发送相同类型的混响
  • 所有音轨并联效果处理
  • 总线处理, 比如鼓组总线压缩, 合唱总线等等

混音初学者

大部分刚开始接触混音的同学, 总是听不出来融合度的变化, 很正常

没有经过混音处理的声音,胶着在一起, 即便声音浊, 但是融合度足够, 自然感觉也挺好

但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让声音干净清晰有力, 先解决这个问题, 再考虑增加融合度, 而不能为了融合度任凭声音打架而不理会

补充

最近在B站看到某位老师使用开盘机给每个音轨过带, 融合度瞬间提升, 其中的原理, 我猜测和我给大家介绍的共同元素理论 也许有相通之处 , 参考视频如下:

另外格莱美大师Andrew Scheps, 也曾提到他在混音中会大量使用多音轨并联压缩, 确保整体声音相互联动 一旦某个声音过大, 那么分离感会非常明显, 视频如下:

多轨的并联压缩,以及编组或者总线压缩 一方面给音轨增加了共同元素, 另一方面压缩的低抬高压效果, 相当于是变相进行了音量平衡, 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