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瓣音频 – 分享编曲混音技术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 首页

  • 归档

  • 搜索

警惕 6 大音频工作中的陷阱

发表于 2020-05-15

图片作者 Michael Tapp

对于刚刚接触音频制作领域的你,充满希望、前景美好、有潜力又有干劲。
六个月之后你变得苦恼愁闷,却只能对两只音箱吐苦水。

好吧,也许这有点夸张了,但你能理解大概意思了。涉足音频工程时,你也许会想「这有何难?」最后的结果却是「还真挺难的。」你的混音作品似乎总是哪里不足,你的客户似乎也都是人类和怪物的结合体。这甚至会逐渐使你难以继续工作。

你究竟做错了什么?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陷阱(我差不多每一个都中过),是渴望进步的音频工程师最容易遇见的:包括混音技术当中的,以及职业日常事务中的。

混音技术

1、过犹不及

「混音的目标是为了让一首歌定型,而不是为了做一些事情而去做。」这句话看上去老生常谈了吧?但也许你和我一样,也曾经每一轨都挂着一个 EQ、一个压缩,甚至后边再来一个 EQ。为什么?因为你竭尽全力想要用这些很酷的事情打动客户(以及打动自己)。

你会想要拥有自己的招牌声音,并接受音频技术的访谈:「其实在我的混音里使用了 X、Y,并将它们的效果加入一点 Z,得到非常宏大的压缩效果和有冲击力的 EQ 效果。」

但遗憾的是,自己的混音作品似乎与那些大牌录音师的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原因在哪里?是忘了给军鼓加上多段激励器?还要加上这个那个?其实不是,因为听起来还是平平淡淡。

那些出名的混音工程师总是在他们的作品里做各种怪异灵巧的事情。然而,直白地说,我曾经在做这些事时,只是在胡乱尝试。九成时间我都在玩一些奇特的花样,或用上一大堆效果器,原因只是我觉得应该胡乱尝试,做一些看似「实验性」的东西。

其实,往往最基础和最少量的处理就可以得到我需要的混音。除非偶尔我想要找点乐子。

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接下来的内容。

2、缺乏音乐性的思考

混音新手可能总会尝试凑齐一套「声音的统一概念」,认为存在某种通用的正确声音,只要按照固定格式做好频率均衡就可以像还原一个魔方似的完成作品了。然而,事实也不是这样。

混音说到底是一种制作:它从音乐人的作品出发,职责是确保通过扬声器传出来的声音符合音乐人的预期。因此,当你准备在底鼓上放一个 EQ 之前要先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要给底鼓加 EQ?如果你回答不了,那么请暂时不要操作,再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能够回答,也请考虑一下自己的回答是不是这样开头的:「这样做可以让这段录音…」

比如:这样做可以让这段录音更加干脆,底鼓低频不那么拖泥带水。

这样做的话,在接下来的作品中你也许就能这样回答:

这样做可以让这段录音更加圆润,底鼓的中低频都更有冲击力。

聪明的 EQ 策略能让你的底鼓更加贴合整个录音,使作品的品质得到提升。

3、忽视自动化的威力

若你非常想要用你的音频技术打动客户,那么就从电平自动化做起吧。

制造对比,维持能量的流动,寻找歌词中突出的字句,在人声薄弱处激发出主音声部的力量,强化强拍,让歌曲的强弱各部产生明显的对比,改变混响和延迟的量寻找最有力的点。

电平自动化的路可以走很远,但终究都是围绕「这首歌要做什么」来决定方向的。

职业事务

1、不能将资源专注于监听

这句依然是老生常谈:如果听不见,根本就没法混音!我再深入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内含。

目前我没有在网站上公开我的设备清单。我考虑过这样做,但还是决定暂时不。我的个人工作室里大约有加起来 3 万美元的设备,不少是模拟信号处理器。但为什么不公开呢?因为,这真心没什么帮助。

重要的是我拿这些设备来做什么,并最终能够得到什么。光知道有什么设备没有帮助,而更要知道我怎样用这些家伙来混音。用一台 EQ 就做 EQ 该做的事,如果我做错了,那么再好的 EQ 设备也是白搭。如果都听不到那个声音,怎么混?

甚至可以这么说,有时用次好的设备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比错误地使用世界顶级的设备要好。假设我的工作室预算只有不到 5000 美元(不包括电脑),我将会把投资尽量用在监听设备上,并使用软件自带的效果器来混音。

这也是我在混音中真正专注的事。如果我的注意力在制作上,事情当然会不一样,我需要买能制作音乐的设备。但眼下我只要最好的功放来提升我的音箱,因为我要最好的监听品质!

2、过低的报价、自卑地宣传

在音频工程领域里,存在着巨大的分水岭,使这个领域中的价值参差不齐。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工作室老手」们,他们甚至不应该掺和到这个事情中来,因为他们往往过高报价、过分表现自己的服务。要专门论述这一点,又可以写一篇很长的文章。在这里我只提及硬币的另一面:新人们往往对自己估值过低。

虽然你是新人,但这不代表你的价值就低!我明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我们开诚布公一些,音频工程行业极具竞争性,音乐工业存活在剑锋利刃之上。无论是客户还是刚才提到的「工作室老手」都会压低你的身价。别信他们就是了。

你是极其重要的。专注于本职工作就行,正如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让 Andrew Dawsons、Chris Athens 和 Dave Pensados 专注于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样。并为新来的音乐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录音资源。

那么,我提到上边的事情是因为小本经营的影响。如果一个老资历的人报价 X,威信次之的人就只能往下报价。最大牌的报价往往就是标准。最新入行的新人的报价则是底线。而我们的职业价值就是在这对封顶和底线之间的某个均值。

永远别把自己当成死守底线报价的最新手。实际上,你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是新的生命、能量、前所未有的思想和勇往直前。我们这样的「老家伙」必须时刻清醒地训练自己才能保持这些品质。总之,别过分低估你自己!清醒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固然没错,但也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

3、责怪音乐人

有时处理一大堆录音时,无论如何也做不对。你和音乐人奋战多时,仍然无法确认下满意的声音。这时,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责怪音乐人、录音师或编曲,即使问题真的出在那里。

作为音频工程师,你会接触到各种难以对付的艺人、糟糕的录音或草率的编曲。这就是行业的常态。而顶尖的音频工程师能够成为他们今天的样子,就在于能够处理好每一个类似的情况。

如果说,一首歌的某个环节真的有些欠锤,也尽量用谨慎的建议来解决,如抛弃或加入某些元素,让艺人不再执著于自己的小样,重新编排一些东西等等。如果他们仍然说「不」,那么就请自己扛住。试着把功夫用在如何理顺工作上,而不是指出他们哪里不对。如果你真的是有思想的,那么就试着化腐朽为神奇吧:把错乱的编曲做成新颖而激动人心的,或把艺人的胡思乱想真的做成天马行空。

总而言之,对录音保持乐观,总是挑毛病没有用。况且多数情况下,问题棘手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那些行业中的毛病,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对这些毛病束手无力。如果能克服这些障碍,也就离成为更优秀的音频工程师不远了。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THE PRO AUDIO FILES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beware-of-6-common-traps-of-audio-engineering.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如何用 Logic 修正音准

发表于 2020-05-15

Auto-Tune 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制作人所采用,其基本功能就是修正人声的音准。以合适的方式使用,歌手的声音将得到显著提升,然而过量使用也会带来一些麻烦。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 Logic Pro X 自带的 Auto-Tune 效果。

什么是 Auto-Tune

根据 Google 词典的定义,「Auto-Tune 是通过一些设备或工具来自动调整音高,有时特指某款进行人声音准修正的计算机软件。」

我认为,除了应该了解这个概念之外,还需要区分 Auto-Tune 和 Pitch Correction(以下均为「音准修正」)的区别。Auto-Tune 是一款由 Antares 开发的软件,并且 Auto-Tune 这个名字随着该软件的发布而被广泛认识。

另一个需要搞清楚的是音准修正和 Voice Transformation 的区别。音准修正往往就是 Auto-Tune 的代称(不过现在你应该知道它只是代称,不是 Auto-Tune 本身),而 Voice Transformation 通常是指将一段录音的音高进行整体上移或下移。

以音准修正来举例,当歌手 Katy Perry 的歌声中有一两个字唱走音了,制作人员会修正那几个音高。而 Voice Transformation 的例子则是 will.i.am 的一段正常讲话的声音被整体修改成更高或更低的音调。

前置知识就提这么多,在这篇文章里你要学到的是音准修正的知识。幸而 Logic Pro X 提供了非常方便简洁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 Pitch Correction 工具:让音高更准确的最简单方法
  2. Flex Pitch:Logic Pro X 中新增的强大修音工具,用来细调歌手的音准
  3. 三方插件:例如 Antares Auto-Tune 等插件

谁需要使用 Auto-Tune?

简要回答的话就是「音乐行业里的多数人」。尽管有些歌手是特例,比如 Cher 和 Akon 大量使用机器人效果的音高处理,但绝大多数音乐人例如 Lady Gaga 等就只是最低限度地使用音准修正,仅仅修正轻微的跑调,从而使本就十分优秀的声音更加出彩。

如果你还想知道有哪些歌手使用了 Auto-Tune,请参照这个列表。

Logic 的 Pitch Correction 工具

使用 Logic 自带的 Pitch Correction 工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粗略修音的目的。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使用这款工具。我们在 Free Vocals 下载了一条干声作为演示素材。

第一步

录制或导入一段需要修正的人声,并裁切到合适的长度。

在 Logic 中录制并裁切

第二步

在通道条的音频 FX 菜单中选择 Pitch -> Pitch Correction。

在 Logic 中启用 Pitch Correction 效果器

第三步

现在你将看到一个蓝灰色界面的窗口,中间是一个小型的键盘,周围有一些按钮和滑杆。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调性,你可以点亮/熄灭键盘上的某些音,也可以从 Root 和 Scale 菜单中直接选择。

Logic 自带的 Pitch Correction 工具

第四步

下一步,在「Range」区域选择人声是 Normal(高音)还是 Low(低音)。大部分情况而言,男声通常选 Low,女声通常选 Normal。

Pitch Correction 工具中的 Normal 和 Low 选项

第五步

播放音轨试听效果。你应该可以注意到人声当中已经有了一些轻微的修正。接下来你要使用 Response(响应时间)和 Detune(失谐)滑杆来让修音更加自然。

第六步

Response 响应时间越低,修音效果就越容易被察觉。你需要在准确的音高和机器人式的声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七步

最后,观察 Correction Amount(修音量)指示条,如果人声总是高于或低于中央的 0 点,则需要稍微调节 Detune 滑杆来进行完善。

第八步

至此,总体音准修正已经有了足够的效果。高阶用户还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在歌曲的不同位置增加或减少修音参数。

用 Flex Pitch 来修正音准

Flex Pitch 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对人声进行逐字的音准修正。虽然这个领域已有 Melodyne 和 Waves Tune 等前辈,然而 Logic Pro X 内置的 Flex Pitch 在界面的友好度和易用性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基本功能方面也不输二者。

在使用 Flex Pitch 之前请注意,如果你参照本文前一部分使用了 Pitch Correction 工具,请先将其禁用。你可以点按音频 FX 列表左边的电源按钮将其变为灰色,也可以点按右边的下拉箭头并选择「没有插件」。

第一步

首先点按多轨编辑区的「显示/隐藏 Flex」按钮,启用轨道的 Flex 模式。

在 Logic 中启用 Flex 模式

第二步

在菜单中选择 Flex Pitch 模式,等待几秒钟让 Logic 完成初始化。

Logic 中的多种 Flex 模式

第三步

现在音轨上就出现了一些蓝色的区域。这表示当前音轨启用了 Flex Pitch 模式,以及每个字音上的修正量。

Flex Pitch 已启用

第四步

点按工具条上的剪刀按钮来打开轨道编辑器,观察一下钢琴卷帘中各个字音的当前分布。

打开 Logic 的轨道编辑器

第五步

现在就可以自由上下拖移每一个字音了。这样精修以后你将得到一条音准非常完美的人声。

在 Logic 的 Flex Pitch 中拖移字音

最后

你已经掌握了 Flex Pitch 的基本操作。要更深入学习 Flex Pitch 音准修正工具的知识,请参考《用 Logic Pro X 的 Flex 工具进行创作》(稍后更新)。

Antares Auto-Tune 7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讲的,人们往往会把 Antares 出品的名为「Auto-Tune」的软件和「Auto-Tune(自动音准)」这两个概念搞混。这款软件与 Logic 自带的 Pitch Correction 工具相比更加复杂和专业化,可控制的参数更加丰富。请参考 Antares 的网站来获取更多 Antares Auto-Tune 的信息。本文将不再赘述。

总结

毫无疑问,Logic Pro X 内置的工具就能让人声获得精准的音高,使声音更加动听。但更加确信无疑的是,再好的音准修正软件和处理,都是无法与一名足够优秀的歌手相媲美的。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TUTS+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beginner-s-guide-to-auto-tuning-in-logic.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Flex Pitch 工具的创造性应用实例

发表于 2020-05-15

这篇教程将利用一段音频采样来讲解 Flex Pitch 的用法,以及如何通过 Flex 功能创造性地制作出独特的声音效果。我将不使用 Logic Pro X 和这段采样之外的任何工具,因此即便你还没有安装其他插件,也能制作出本文所介绍人声 stab 效果。

最终效果试听:

用 Flex Pitch 创造人声 stab 步骤

第一步

将工程拍速设置为 126 BPM,曲调设为 D minor。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任意拍速和曲调。在乐理方面,这个小技巧能帮助你今后处理音轨时迅速地找到曲子的调性。

如果我在一开始便设置好曲调,那么 Logic 将会以选定的曲调播放采样或循环片段,这一点非常神奇,尤其是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可以方便地拖进一段新的采样,并直接使用。

注意:应防止采样曲调被过分变化,有时可能产生糟糕的效果。

第二步

下面我们打开循环浏览器,点按右上角工具栏的循环按钮,然后导入一段合适的采样。这里所说的合适是指:不要使用复调采样或完整的曲子,而要使用人声或乐器独奏的采样。采用干声最好,处理得越少越合适。

那么,我就选取一段名为「Yasmin Melody 05」的采样,从循环浏览器中拖放到多轨编辑区即可。这是「Voices」采样包里的音频,如果你还没有安装这个采样包,可以在 Logic Pro X 菜单中选择「下载附加内容」,然后在「旧有及兼容性内容」下勾选「Jam Pack Voices」,下载安装即可。

第三步

现在需要 Flex 工具登场了。先点按多轨编辑区左上方的「显示/隐藏 Flex」按钮,这样就可以看到当前轨道的 Flex 菜单了。我们要选择 Flex Pitch 模式,如下图。

稍等几秒钟让 Logic 执行一些前置步骤。然后波形上将出现一系列长短不同的方块,它们代表着每一个音符。

你可以选中距离中间线最远的那些音符,然后将它们拉到正中间,以达到完美的音准。

第四步

连按音频片段,打开轨道编辑器窗口。在轨道编辑器窗口的上方点按「编辑」按钮,在菜单中选择「根据 Flex Pitch 数据创建 MIDI 轨道」。

Logic 将创建一个新的 MIDI 轨道,并且已经自动添加了一段 MIDI 片段,里面的音符就是刚才根据 Flex Pitch 创建的。这一步非常简单,但你可能仍需要若干细致的编辑,主要是修正音符长度和量化。连按 MIDI 片段打开钢琴卷帘窗口,完成精修。

第五步

选中所有音符(Command + A)然后在左侧面板「时间量化」区域选择所需的量化参数,我使用的是标准的 1/16 音符量化。接下来你可以根据喜好调整音符的长度。如图所示,我将某些音符重叠起来,这样可以创造出滑音效果。

第六步

接下来加载一个 ES2 合成器,并载入「Classic Techno 02」预设。我对这个预设音色做了一点自己的调整,如图所示。当然,任何你喜欢的合成器或预设都可以使用。

第七步

现在事情要变得有意思些了。我们从 Logic Pro X 循环库中选择一条基本的节拍拖进轨道,然后把人声采样轨如图平均切开。我所选用的节拍采样是「Tech House Pack」包中的「Technical House Beat 02」。

提示一下,要在 Logic 中平均切开音频片段十分容易。例如,要将采样切成 16 分音符长度的,那么只需要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第一个 16 分音符的分隔线处,接着按住 Option 键并裁切即可。这样整个素材就被自动均分成 16 分音符的片段了。若需要裁成其他单位长度,同理操作即可。

第八步

你可以按喜好移除或重排列这些切开的素材,就可以创造出人声 stab 效果了。最终如何实现 stab 人声取决于你的方法,如果要参考我的实现方式,请看本文的最后一张图片。

结论

运用这个方法,你就可以为今后的制作增添些许变化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了。

接下来我还使用了 Logic 自带的混响和延迟等效果器,增加人声和合成器音色的宽广度。同时还把 MIDI 片段拷贝出一份,并编成简单的贝司轨。贝司音色是 Logic 自带的 ES M 合成器。

这就是最终的制作效果,可以再次试听:

现在,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他素材上继续练习吧!加油!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TUTS+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getting-creative-with-logic-pro-x-s-flex-audio-features.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在 Ableton Live 中用 Drum Rack 映射 NI Battery 音色

发表于 2020-05-15

在 Ableton Live 里可以通过调用 VST 插件来载入 Native Instrument 出品的鼓采样插件 Battery,但以默认的方式直接双击载入后,你会发现面对钢琴卷帘时茫然无措,琴键和 Battery 的打击垫没有名称对应,要准确触发想要的采样比较困难,影响创作的效率。你或许不得不一直开启 Battery 的界面来对照查看。

而通过本文介绍的 Drum Rack 映射技巧,花上少量时间,你就能以熟悉的方式通过 Drum Rack 来触发 Battery 了。并且钢琴卷帘上每个琴键对应的音色都一目了然,即兴创作时可以更加专注。你还可以保存自己建立的 Drum Rack,并在以后的工程中直接载入它。

下图是完成映射的 Drum Rack 和钢琴卷帘显示效果。

要使用 Drum Rack,你需要 Ableton Live 7 或更高版本。本文将以 Live 9 作为演示。

如何用 Drum Rack 映射 NI Battery 音色

第一步

新建一个工程,选择或新建一条空白 MIDI 轨,然后在 Live 左侧上方的 Instruments 分类下找到 Drum Rack,将它拖放到空白 MIDI 轨的设备(Device)栏的最左。

第二步

在 Plug-ins 的 VST 分类下找到 Battery 插件,将它拖放到 Drum Rack 的 C1 打击垫上。在 Battery 中载入所需音色库,我在这里以原厂音色中的 Neon Lights Kit 为例。

第三步

点按 Drum Rack 左侧的 Chain 列表按钮,显示当前的 Chain 设置。然后点按左侧的 I-O 按钮,显示输入/输出分配菜单。将 Chain 列表中 Battery 的 Receive 值由 C1 改为 All Notes。这时 C1 打击垫上的 Battery 会消失,别担心,接下来我们将逐个映射要触发的采样。

第四步

在 Live 左侧上方的 Instruments 分类下找到 External Instrument,拖放到 C1 打击垫上。这时 Chain 列表里会出现新增的触发器项目,上下拖动 Play 值,修改为 Battery 中所需采样的对应琴键(Key Range)。例如 C1 对应 Kick Neon 1 采样。

然后把 MIDI To 设置为 1-Drum Rack。此时,Drum Rack 的 C1 打击垫就可以触发 Battery 上的 C1 采样了(别混淆了这两个 C1,前者代表外接 MIDI 键盘等设备演奏键,后者是 Battery 的 Key Range)。再给 Drum Rack 的 C1 打击垫改个名字,个人推荐直接以 Battery 中的采样名称命名,这里我就改成 Kick Neon 1。

注意:如果你想要用 C1 触发 Battery 中「A2」格子里采样,建议把「A2」格的 Key Range 改为 C1/C1,并把「A1」格的 Key Range 改为其他不重复的键,否则可能产生重叠触发。

第五步

同上一步,继续拖放 External Instrument 到其他打击垫上,直到映射完所需的全部采样。我继续添加了三个采样,组成了我喜欢的一套鼓组。如图,钢琴卷帘中各个琴键对应的音色十分明确。如果仍然显示全部琴键,请点亮「Fold」按钮。

第六步

最后,别忘了点按 Drum Rack 右上角的保存图标,将这套鼓组存为自定义 Drum Rack 文件,以后便可以随时调用这套鼓组。

总结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音源插件,例如 Kontakt 等。能够方便地映射不同的触发键使 Drum Rack 成为了高效率创作节拍或采样的利器。虽然逐个设置音色的过程比较考验耐心,但能够得到属于你自己的一套独特音色,并在之后随时调用,花点心思是非常值得的。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mapping-no-battery-to-drum-rack-in-live.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画好力度路线图来方便你的编曲

发表于 2020-05-15

力度是音乐制作当中的一件大事,制作人必须时刻保持对力度的把握。如果按下录音键之前能够设计好一幅力度路线图,则能省去许多后顾之忧。

一旦录制完成,不饱满的力度表达将永远成为不理想的部分,再也无法找回。一件乐器的演奏力度往往是潜藏在下意识的情感表现中的,你会注意到演奏者的演奏力度对音色的改变有多么大。而这些改变想要在后期通过自动化做出来,所能表达的东西会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什么时候来考虑歌曲的力度走向呢?当然是在制作的前期!前期可以进行的准备工作其实有很多。往往在这个阶段,歌曲的某些重要元素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比如这些在后期难以改变的属性:调性、速度、段落编排、力度变化等等。

一首好歌往往包含有两种以上力度路线设计。

我们先来打个比方,想象你正在游乐场,要去坐过山车。就算是最柔缓的过山车也会有一个以上的下降区,而比较常见的结构是一个陡峭的大坡,以及一系列小一些的斜坡。这个比方是为了说明,一首歌中所含的对比就好似过山车的设计,你需要做出这样的对比。反过来说,若你乘坐一辆始终走平路的过山车,是否会感到无聊?

当然,有人会举出反例,说所需的作品效果就是平直化的感觉。这只能说是个案,针对适当的歌曲使用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说到底,平直化不也是力度路线图设计的一种吗?

说到底,怎样画力度路线图呢?简单而言,这是我用来表述一首歌当中,不同段落起伏的方式。乐手可以在阅读其他图纸、乐谱时,同时参照这幅独特的图谱。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传统的力度记号呢?因为他们有时过于死板。

画出的图形可比一个「fff」记号要直白得多。乐手往往会因为专注读谱,使得力度记号反而成为了一种干扰。若使用力度路线图,乐手不仅能直观看出力度走向,更重要的是,可以立刻转换为内在的感知。

大巴车概念

当所有人都搭乘在同一辆大巴车上,就能迅速而齐整地全体移动。

通常,当乐手来棚里时,我不会给他们十分精细的图示。我只会讲述需要他们演奏的大致意图。我的主要合作乐手都是我尊敬和崇拜的创意人才,因此我更加愿意为他们自己的「创造」预留一定的空间。

利用图示和力度路线图,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在体会乐曲时更加节省时间。他们可以直接跳上车,并立刻随着其他人一齐行动,做出正确的力度选择。

技术泡沫

在录音行业里,先进的技术带来了众多新鲜事物。可它也使一些工作看起来不再必要,例如前期编辑和力度规划。

现今我们习惯于一手包揽式的工作,许多艺人都会独揽专辑里的几乎全部乐器演奏。这样做至少有一个坏处。有时这种拼凑式的制作,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忽视力度的表现。要避免这一点,按下录音键之前,可以画一张力度路线图。

哪怕工作室只由你一人负责,也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样,从录制第一件乐器起,才能在心中对力度变化有一个清晰感受。举例来说,如果录制原声吉他轨时完全没有考虑力度起伏的编排,那么在录制后续乐器时,你将会感到越来越严重的束缚。重申一遍,力度变化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

画力度路线图

说了这么多,下边就举例来谈谈如何画力度路线图。你可以注意到,图示中留下了一些阐释空间。

画图的主要目的是让乐手能够齐整地行进,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己平衡和决定如何阐释各个阶段的力度。看到图示的时候,他们就等于看到了歌曲的行进方式,知晓下一步的动向,并做出不同的有创造力的选择,而不是盲目遵循教条。优秀的乐手往往拥有,也需要一个开阔的视野。

例 1

你可以看到,直到桥段之前,歌曲是平稳上升的。桥段的力度骤减,并准备推向最后一个副歌。

例 2

你可以看出,歌曲的前半部分在力度上交替往复,直到桥段开始上升,并在结尾达到至高点。

你还会看到我使用了不同颜色来标注不同的段落。以上只是两种最基本的力度结构,而你可以进行无穷无尽的编排和选择。

看到这幅力度路线图时,你可能就会在脑海里直观「看」到将要行进的方向了。图形表述往往能够点燃创造力。最后,对于混音阶段而言,这样的图示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乐队在演奏时实际上已经自己进行过一些「混音」的工序了。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THE PRO AUDIO FILES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musical-dynamics-map.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Logic Pro X 系列教程 1:深入 Logic Pro X

发表于 2020-05-15

Logic Pro X 开创了艺术创作的一个新窗口。Mark Cousins 将在这篇文章中带你了解一些主要的新增工具。

Logic Pro X 是近年来我们所接触到的 DAW 软件中,带有最多更新特性的。除了全新设计的用户界面,Logic Pro 用户也得到了大量可供「把玩」的新功能,从虚拟贝司音箱到全新的音高修正等不一而足。面对如此丰富的更新内容,你也许需要一段时间来掌握 Logic Pro X 并学习如何利用它们完善你的作品。因此我们综合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内容:Drummer、Retro Synth、Arpeggiator 和 Flex Pitch 等,讨论关于它们的新特性和使用方法。

先说 Drummer。看起来这是个类似于 GarageBand 的循环工具,但实际上它还是有些让人惊讶的强大之处,为 Logic Pro 的世界增添了不少多变性。对 Drummer 的最初印象是这个工具实在太傻瓜化了:选一个流派,选择一个鼓手,然后在 XY 垫上稍微调整一下,一条节奏轨就诞生了!然而,当你开始更换鼓组里的部件以及精调若干演奏参数之后,你会发现 Drummer 引擎是如此的富有变化和交互性。

合成好基本节奏轨以后,不妨将默认的鼓组换成某一款 Producer Kits。Producer Kits 是由 Track Stack(另一项新功能)构成的,它能够让你展开鼓组的分轨,对每一个通道进行操控(甚至包括房间拾音),就像真实录制的鼓轨那样。

电子乐制作人则可以从 Retro Synth 和全新的 Arpeggiator 开始探索。具体来说,Arpeggiator 是新的 MIDI 效果器当中的一个,Logic Pro X 把它内置在了通道条上。这些效果插件能实时作用在 MIDI 数据上,因此你在 MIDI 键盘上的演奏或已录制好的 MIDI 数据都可以被这些效果器加以修饰。Retro Synth 则是配合 Arpeggiator 的最佳拍档,特别是当你使用模块路由以及 Arpeggiator 的 Grid 模式时更明显。

另一方面,自从 Logic Pro 9 引入了 Flex Time 之后,它就得到了工作室的广泛认可。Logic Pro X 在其中新增了 Flex Pitch 这又一修音利器,现在你可以使用内置的音准、节奏和共振峰修正了。经过 Flex Time 分析后的录音片段可以被视为音频轨道当中的一段钢琴卷帘数据。通过 Flex Pitch,不准确的音高可以立刻得到修正,你甚至可以创造性地重新编排每一个音高。

尽管值得探索的新内容如此之多,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介绍最具实用价值的细节。同时也请留意我们以后的文章,将会有更加深入的讨论。

Retro Synth 复兴的口味

Retro Synth 吸引人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够在四种经典合成器模式之间切换:Analog、Sync、Table 和 FM。坦白讲,前两种其实就是减法合成器的变种(Sync 模式也就是在两个振荡器之间加入一个硬性振荡器同步),但 Table 和 FM 模式是非常独特的,前者是类似于 PPG 的波表合成器,后者则是经典 FM 合成器 Yamaha DX7 的原始再现。

这种设计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大部分参数:滤波、包络以及发生器等等,都可以在四种模式之间保持不变。这给创造性的尝试增添了不少「偶遇」的机会:可能一开始某个音色是减法模式的,在切换到 FM 模式后,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音质。尝试不同的预设同样会很有趣,往往只需一个按钮就可以大幅度改变声音的特质。当你的经验丰富起来,你就会留意到不同模式之间的细微音响差别了,并对现有的预设进行自创性的更改。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MUSICTECH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1.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Logic Pro X 系列教程 2:快速扫动伴奏

发表于 2020-05-15

借助快速扫动伴奏(Quick Swipe Comping)的强大威力,你可以更加顺畅、快捷地组织录音了。Mark Cousins 将在这篇文章里详细介绍。

除非你特别幸运,能与技艺极其精湛的艺人录制「一遍过」的素材,往往你需要对多遍汇整录音(takes)进行拼图式的组合,并得到最终音轨。使用 Logic Pro X 的快速扫动伴奏功能能够使这一过程稍轻松些,你可以录制多个汇整录音,随后在各次之间轻松切换。伴奏(comping)的基本操作做起来并不难,快速扫动伴奏功能更有值得深挖的丰富功能,大大超越它的基本用法。

说白了,快速扫动伴奏的作用在于轻松管理一段音乐段落里的多个汇整录音,无论它是人声还是乐器。直观看去,伴奏模式的音频块和任何录音的音频块无差,而展开汇整录音折叠夹之后就能看到一系列汇整录音,以及各个剪辑点组合出的最终伴奏。这项功能不仅简化了多次录音工作,同时能让你任意尝试不同的剪辑点位置,用同一组录音剪辑出不同的最终音轨。

录制并创建伴奏只是伴奏处理的开端。当你做好剪辑点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将这段最终录音放在整个编曲当中了。其中一个选项是「展平」伴奏:将汇整录音渲染成一系列音频块,以便后续使用 Logic Pro X 的编辑工具进行精细加工。如果要保留剪辑点以便之后返回伴奏再次剪辑,则可以使用「将活跃汇整导出到新轨道」等选项。

只需稍加练习,你就能很快掌握如何录制、剪辑和展平伴奏了,可以保持轨道的整洁,并得到「近乎完美」的演奏了。

使用伴奏

1、当你在已有的内容上重复录音时,Logic Pro 会创建一个汇整折叠夹。用它就能搞定同一段上的多次录音以及创建伴奏,也就是通过剪辑点的位置将各次录音的词句组合成一个连贯的录音。

2、汇整折叠夹和普通的音频块看上去不甚相同:注意在左上角多出来的几个图标。三角图标可以折叠或展开折叠夹,用来显示多次录音的各个轨道以及已有的剪辑点(用彩色和单色区域表示)。

3、点按第二个图标会显示快速扫动伴奏菜单,包含审听和剪辑等功能。最上面的部分分别显示多次录音的条目,能够让你方便地选择某一次来审听。

4、点选菜单中的「创建新伴奏」就可以开始剪辑新的伴奏了。标有 A 的第一个伴奏默认是你的覆盖录音结果。而你创建的新伴奏将标有 B,在各个汇整录音素材上拖移剪辑点就能看到了。最后一次录制的会在最上边显示。

5、理论上,剪辑好伴奏后就可以将汇整折叠夹收起来,直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了。当然你也可以展平、导出或解开某段伴奏。当你需要精调不同汇整录音之间的交叉渐变时,展平功能尤其有用(位于快速扫动伴奏菜单中)。

6、展平伴奏后,将在当前轨道上渲染一段音频块组,不同的音频块之间由默认的交叉渐变相连。多数情况下,默认交叉渐变没什么问题,而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使用渐变工具(或在 X-Fade 编辑模式下自定义区块大小)来完成手动渐变。

7、展平的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无法返回到快速扫动伴奏模式下再次编辑(不是指 Cmd – Z 撤销)。所以可以使用「将活跃伴奏导出到新轨道」,在新轨道创建展平的音频块。导出到新轨道之后,需要把伴奏剪辑的轨道静音。

8、点选「解开」之后,汇整折叠夹里的内容将平铺到新的轨道,变成一个个独立的音频块。你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对素材进行全新的创作和修改。

9、无论是解开还是展平,最终伴奏都会用默认的交叉渐变进行渲染。默认渐变时间的选项可以在 Logic Pro 的「偏好设置 -> 音频 -> 通用」里进行修改。默认设置为 10ms,适用于多数剪辑。

10、在多次录音当中制作伴奏已经十分简便,但如果需要取出某次录音,或某次录音的某一段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提供一个技巧:禁用汇整折叠夹的快速扫动伴奏。点按音频块左上角的第三个图标,将其变成剪刀图标即可。

11、禁用快速扫动伴奏之后,你就可以使用 Logic Pro 的常规编辑工具了,比如剪刀工具和框选工具等。你会发现,伴奏效果仍然能够保持不变,只不过是在使用常规工具进行剪辑而已。

12、最后,如果要把伴奏转移到其他 DAW 中,就需要把它渲染成一个连续的音频文件了。点选「展平和合并」菜单项,将会展平并 bounce 出一个新的音频文件。而如果之前已经展平过,可以直接用「接合」功能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MUSICTECH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2.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Logic Pro X 系列教程 3:素材切片创意

发表于 2020-05-15

切片和打乱素材是富有创造性且收效不错的手法,Logic Pro X 内置的功能大大改进了这一过程的体验。Mark Cousins 将带着他的剪刀工具和你一起探寻。

素材切片作为一种极端的创作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音乐制作的一块基石。人们会完全切割并打乱一段鼓循环、人声,或是合成器旋律来进行创作。这些在过去通常是对表演进行精修的手段,现在成为了全新的制作形式,有时连原本的作品内涵都被改变了。目前有许多第三方插件可以做到,而 Logic Pro X 在这个方面也丝毫不弱,有一系列提高制作效率、激发创造性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使用 Logic Pro X 对音频块进行切片的多种不同方式。我们将从渲染一件虚拟乐器开始,来获得「剪切的美感」。当然,你同样可以从一段真实录音起手,不过使用虚拟乐器的话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别致效果。渲染好音频块以后,我们将讨论几种不同的切片技术、瞬变标记以及 EXS24 采样器,它能帮助我们轻松做出精细到每一拍的切断音和短促音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本篇也同时介绍了 Logic Pro X 对 MIDI 和音频之间无缝衔接的强大能力。例如,一段稀松平常的录音经过切片,可以放进 EXS24 变成一套 MIDI「音色」,而一段虚拟乐器的演奏也能轻易转变成音频从而获得富有魅力的切片效果。要知道,手头能有 Logic Pro X 这样灵巧多变的 DAW 软件是一件多美妙的事,使得现当代音乐制作中,MIDI 信号和音频信号之间不再有鸿沟。

剪开音频,制作切片

1、我们先用 Drummer 来举例,先创建一条 Drummer 节奏轨(当然,例如吉他、人声或音序等其他虚拟乐器也没问题)。关键是得到一段用来「切片和打乱」的素材。

2、在渲染之前,不妨添加一些简单的效果到素材中去。或许最佳的效果是添加一点压缩和混响,使素材的躯干部分更饱满、个性鲜明,毕竟我们要的是切片效果,而不是一个个散落的素材块。

3、在素材上点按右键(或 Control – 点按左键),选择「原位并轨」就可以渲染该素材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定一些并轨的细节,不要选中“忽略效果器插件”,否则并轨后的素材是没有刚刚添加的效果的。

4、渲染好以后,就该切开音频了。可以使用剪刀工具来手动切片,更推荐使用瞬变标记功能,更加智能和快捷。要查看当前的瞬态标记状况,连按音频块打开编辑窗口,然后选择「显示 -> 瞬变编辑模式」。

5、在音频文件编辑器中按 + 或 – 号可以增加或减少瞬变标记的数量。当数量合适时,从右键菜单中选择「在瞬变标记处划分片区」完成切片。原始音频块就被划分成了许多小音频块,划分点就是瞬变标记。

6、至此,音频切片已完成,你可以开始进行创作了。所有小音频块都可以被重新编排、复制以及延展和收缩。另一个常用的技术是将某个小音频块移动到一条新轨道上,然后为它添加一些独特的效果,例如延迟、压缩或 Bitcrush 等。

7、回到上一步,我们也可以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转换 -> 转换成新的采样器轨道,划分好的小音频块将被转换为一个 EXS24 的采样乐器。这样做颇有益处,你可以对这些采样进行原始素材不可能做到的修饰和编排,比如将某拍鼓声反向,也可以制造急促循环的效果。

8、在「转换成新的采样器轨道」对话框中,一定要选中「片段」选项,这样 Logic Pro 才能对正确的素材进行转换。转换的结果是一个新 EXS24 乐器,以及一串按切片排序的 MIDI 音符。接下来就尝试着弹奏这些循环采样,或使用 MIDI 效果器进行创造吧。

9、通过 EXS24 的面板,你可以进一步改动采样数据,比如减短 Envelope 2(用来控制放大器 amplifier),修改采样的音高,或对采样进行滤波。在 EXS24 面板上点按「Edit」按钮后可以进行更多有趣的参数修改。(译注:若看不到 EXS24 的 Edit 按钮,请在「偏好设置 -> 高级」里选中「显示高级工具」,然后选中「高级编辑」)

10、在 EXS24 编辑器窗口中,会显示所有采样声音。每一个区域都可以单独设定参数值,每一个采样都包括音调、音量和声相等。其中反向是一个很有用的功能,它能够为循环素材增添意想不到的趣味。

11、对于短促型的声音,同样可以通过采样循环来制作。这种效果类似于用 1/32 分音符反复播放一段采样,甚至可以更快。默认情况下,循环参数是不可见的,你可以点选「显示 -> 区域:循环」菜单项来使用它。

12、启用循环后,就可以尝试制作短促型效果了。你可以设定循环的长度、起始点和结束点。较短的循环会出现某种特定的音调,而较长的听起来就是一段素材的快速重放(增加结束点参数即可)。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MUSIC TECH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3.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Logic Pro X 系列教程 4:MIDI 效果器

发表于 2020-05-15

Logic Pro X 内置了许多实用的 MIDI 效果器插件,例如琶音器 Arpeggiator、力度处理器 Velocity Processor 等。本文 Mark Cousins 将带你掌握这类 MIDI 效果器插件。

相信有不少读者已经接触甚至大量应用 Arpeggiator(下为琶音器)了,Logic Pro X 的其他 MIDI 效果器插件同样值得挖掘。MIDI 插件可以说是现场演出、编曲制作和创意音乐三个方向当中的居间者。它对音乐创作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配上同样是新发布的插件 Drum Kit Designer 和 Retro Synth 曾更能显示出其威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三种 MIDI 效果器的应用实例。第一种是关于 MIDI 效果器的一个重要概念:实时演奏调整。

大家或许对钢琴卷帘并不陌生,会经常用它来编辑 MIDI 数据。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 MIDI 效果器来实时调整 MIDI 数据,例如比较常见的力度处理器(Velocity Processor)。在接下来的讲解中,你会了解到 MIDI 将不单单是一种序列化的音符数据了。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MIDI 效果器插件对于舞曲制作人来说就像是梦幻中的工具。他们可以使用琶音器(Arpeggiator)、和弦触发器(Chord Trigger)以及音符重复器(Note Repeater)来制作音乐片段,从而改变一切由零开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录制或编辑的制作方式。你可以只弹奏一个音符,并立刻得到一串复杂的和弦分解,或者和弦内的随机音符序列。你会发现,如何处理弹奏的内容甚至比原始内容还要重要!

尽管这篇教程针对 MIDI 效果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但这仍然只是冰山一角,对于脚本编辑器(Scripter)插件来说更是如此。Logic Pro X 的 MIDI 效果器是它最吸引人的新特性之一,几乎所有风格的音乐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益处。

使用 MIDI 效果器插件

1、我们先用第一个例子来介绍单个 MIDI 效果器插件对音乐演奏产生的效果。基本素材是一段鼓组节拍,音源采用 Drum Kit Designer。首先在通道条上边的 MIDI FX 插槽里激活一个力度处理器(Velocity Processor)。MIDI 效果器插件的插槽颜色是绿色的。

2、所有 MIDI 效果器都能实时改变 MIDI 数据流,就像音频插件实时处理音频信号一样。我们选用的力度处理器(Velocity Processor)就是专门处理力度的工具,可以理解为对 MIDI 数据流进行的「压缩」处理。你会发现鼓组的力度动态马上发生了改变。

3、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各个参数的意义。增加 Ratio(比率)可以提升处理强度,也就是超过 Threshold(阈值)的音符力度要衰减多少。增大这个参数时,你会发现鼓组演奏马上变得安静了些,而且力度动态范围也减小了。

4、现在试试调节 Threshold(阈值),听一下前后的区别。阈值越低,演奏声就越小,力度也趋向扁平化。提高阈值则能够使声音变大,也就是让处理器只处理力度较大的音符。最后,提升一下 Make Up(增益),整体提升所有音符的力度,这样可以使力度过小的音符恢复音量。

5、这个例子是用力度处理器实现扩展器(Expander)的做法。首先把 Ratio(比率)调整为 0.125,Make Up(增益)调整为 -110,然后慢慢尝试不同的 Threshold(阈值)。调节过程中你会发现,部分演奏内容好像完全消失了,使得节拍更加简洁。

6、Comp/Exp(压缩/扩展)模式一般来说效果都很不错,而另外两个模式也很值得一试。Add/Scale 更为简单,直接增减一定比例的力度值。比如将 Scale(比例)设为 69% 使得演奏更加突出,较重的和较轻的力度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

多个 MIDI 效果器叠加使用

1、如同音频插件一样,我们可以叠加多个 MIDI 效果器来使用,得到复合的处理效果。每一个插件都会在前一个插件处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自己的处理。叠加使用 MIDI 效果器后,你才会看到 MIDI 效果器系统的真实潜力。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新建一个轨道,加载 Retro Synth 乐器,然后激活一个和弦触发器(Chord Trigger)。

2、和弦触发器插件和 Logic Pro 9 Environment 中的 Chord Memorizer 对象类似。按下 Learn(学习)按钮,就可以定义一个和弦并映射到某个音符上。你可以在下边的橙色键盘上点按所需音符,或者直接在键盘上弹出和弦。现在,弹奏不同的音将触发相应的和弦。

3、在和弦触发器之后,插入一个音符重复器(Note Repeater)。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 MIDI 序列的延迟效果器,弹奏一个音符将按节拍发出相同的若干次声音。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将 Repeat(重复次数)设为 3 次,Delay(延迟时间)设为 1/8d。现在,只需弹奏一个音符,你就可以听到三个构造完美的和弦了。

4、音符重复器有两个十分有趣的参数,Transpose(移调)和 Velocity Ramp(力度坡度)。移调将对每个延迟声音进行一定的整体移调,例如设置为 +12 就会把每次延迟都提升一个八度。力度坡度功能会让延迟声音逐渐变大或变小,例如设置为 85%,回馈声会越来越小。

5、接下来,你可以再添加一个 Modulator(调制器)到插件序列中。调制器比较特别,它并非简单的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而是会添加 MIDI CC 信息,比如 LFO(低频振荡器)和 ENV(包络)会以音符为触发条件进行处理。在这个例子中,默认设置会制造一个和曲速同步的 LFO 效果。

6、当然,和所有 MIDI 效果器一样,你需要熟知你使用的虚拟乐器音源是否能够响应 MIDI 效果器做出的处理,比如力度数据或 MIDI CC 命令等。Retro Synth 中的力度响应是预先绑定在它的内部放大器和过滤器上的,然而你也可以添加其他调制方法,例如在 Settings(设置)面板选择调制轮等。

琶音器(Arpeggiator)和随机发生器(Randomizer)

1、这是本篇教程的最后一个例子,本例中的组合将会把 MIDI 效果器概念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是几乎完全让 MIDI 效果器来生成音乐。我们同样以 Retro Synth 作为音源,移除已有的 MIDI 效果器,然后添加一个 Arpeggiator(琶音器)到插槽中,并使用默认的 1/16 Rate 预设。

2、下面是本例中的关键:Randomizer(随机发生器)插件。我们将在 MIDI 信号处理序列中使用两次随机插件。将随机发生器添加到琶音器后面,使用默认设置即可。它会将琶音器传出的平直力度数据随机打乱,范围是 0-127 也就是全部力度值。

3、接下来再添加一个随机发生器插件,这一次把 Event Type(事件类型)改成 Note Number(音符数量)。你会发现每一步都会产生巨大的音调偏移。下面把 Random(随机)参数设为 30 左右(基本上是 3 个八度),并把 Weight(侧重)稍稍偏向高音区。听听现在的随机效果吧!

4、随机音符纵然很有趣,但并不十分具有音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两个随机发生器后面添加一个 Transposer(移调器)。移调器不仅会处理 MIDI 数据,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特性:音阶纠正。尝试一下「Can’t Go Wrong」预设,或者你自己喜爱的音阶种类。

5、现在,你可以回到琶音器插件中,尝试使用一些其他的 Input Type(输入类型)。选择 Grid 模式,创建一个类似随机的旋律,你听到的将不再是单纯的 16 分音符重复了。你还可以使用 Chord(和弦)模式,按住多个音符产生一个序列。

6、使用 MIDI 效果器最终是为了处理出适合于当前乐曲的效果。在第二个例子中,需要确保 Retro Synth 能够响应你发出的控制信息,比如通过力度来触发滤波器的变化,或在音序中创造空间感等内容。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MUSIC TECH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4.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Logic Pro X 系列教程 5:Flex Time

发表于 2020-05-15

Flex Time 在 Logic Pro X 中被全面改进,成为音频制作当中更加强大的工具,你可以靠它完成十分细致的节拍校准和音准修正。本文由 Mark Cousins 向你介绍 Flex Time 灵活的使用方法。

本篇教程所使用的工程文件:点按这里下载(若该链接失效 文章底部附有备用下载链接)

如今,许多 DAW 已经内置了丰富的节拍调整功能,它们的易用性和功能性也各有千秋,而 Logic 内置的 Flex Time 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你可以用 Flex Time 对一段循环进行时长拉伸处理,以配合工程的整体拍速,也可以量化音频区块,然后和 MIDI 序列进行对齐,还可以将一段鼓组录音调整地更齐整。平心而论,Flex Time 对于多种音乐风格的制作都能胜任,让你的艺术灵感得到极致的表达。

简要概括来说,Flex Time 会先分析音频素材,并建立一系列对应的瞬变标记。瞬变标记可以帮助你对一段音频素材进行许多操作,例如在放大视图后,微调音频块的速度,把某个音符向前或向后拖动等等。

英文「flex」的含义是灵活屈伸,Flex Time 正如其名,提供了多种屈伸模式。各个模式从名称便可以看出功能上的不同:单音模式可以针对人声或贝司进行单个音符的挪动;复音模式针对同时发出多个音高的和声素材进行调整,如钢琴或吉他和弦的演奏;节奏模式针对打击乐或鼓组等。其他模式也可以相应地从名称看出它们的功能:速度(FX)和节拍音(FX)模式,都可以深入挖掘、细细尝试。

唯一要记住的只有一点,Flex Time 是一种非破坏性编辑。你进行的所有编辑都以 Flex 标记的形式存在,只需删除单个 Flex 标记或重置整个音频块的 Flex 标记,音频就会还原到最初的样子。这样设计的好处是,Flex Time 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撤销,习惯编辑 MIDI 数据的同学也可以轻松愉快地编辑音频了!

伸缩时间到!

1、打开本文开头提供的工程文件,我们从这个设定为 128BPM 的环境开始上手。工程总共重叠录制了打击乐、贝司、Rhodes 电钢旋律等。你会发现这后录的三轨音频在节拍上,和之前的鼓组不完全吻合,距离第 9 小节有些空隙,也就是说速度稍快了。

2、下面就是 Flex Time 出场的时间了。要使用 Flex Time 工具,首先需要激活当前所在轨道的 Flex Time 模式:点按轨道区域菜单栏中的「Flex」按钮 ;也可以直接按 Command-F。激活后,轨道的样式将发生变化,并且轨道头会多出一个 Flex Time 模式菜单。

3、每一个轨道都可以使用单独的 Flex 模式。按照设计理论,不同的 Flex 模式针对素材的种类不同,采用了各自的时间伸缩算法。在本文当中,我们建议使用「片区(Slicing)」或「节奏(Rhythmic)」模式来编辑打击乐,使用「单音(Monophonic)」来编辑贝司,使用「复音(Polyphonic)」来编辑 Rhodes 轨。

4、一旦为轨道分配了 Flex 模式,Logic Pro X 就会开始分析要编辑的音频块,需要一点时间。分析后将产生一系列被称为「瞬变标记」的竖线,你可以连按音频块,在「文件」编辑器中查看并且编辑这些瞬变标记。一般来说,Logic Pro X 的分析准确率可达 100%。当然,这也取决于素材的前期录音品质。

5、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手动拉伸音频块的长度,让素材的拍速与工程吻合。当然,利用 Logic Pro X 的编辑工具可以进行更加精确的编辑,精确度可以达到采样及别。首先,设定一个与最终区块长度等长的循环区域,此例中循环到第 9 小节的起点处即可。

6、接着,选择菜单中的「编辑 – 时间伸展 – 到定位符的时间伸展片段长度」。点选这个命令后,Logic Pro X 将自动伸展音频块的末端,与循环标记的结束点重合。此外,只要 Flex Time 功能是启用状态,当前的 Flex 模式下进行的编辑将一直有效,且为非破坏性的。

7、另外,有一个有趣的用法,可以通过速度模式对素材进行「倍长」或「半长」编辑。首先把打击乐轨复制到一个新的轨道中,然后把 Flex 模式设为「速度(FX)」。拉伸音频块为原先的两倍长,结果听起来就像慢放的磁带一样,而打击乐的音调也会降低一个八度。

8、Flex Time 的另一个最令人称赞的功能是进行音频量化。它能做到的不仅是类似于 1/16 拍量化这么简单,还可以把一段区域内的节拍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中。在本例中,先选中打击乐的音频块,然后在左侧观察器中找到「量化」菜单,选择「制作音乐套路模板」。

9、现在,节拍模板已经创建好了,你可以用它来量化贝司轨。首先选中它的音频块,然后在量化菜单中选择刚刚创建的节拍模板,本例中叫做「Perc」。请观察贝司音符进行了怎样的变化:暗色代表音符被缩短,亮色代表音符被拉长。

10、可以看出,Flex Time 带给制作人的是一套完整的音频时长伸缩操作。如果你对某一步编辑不满意,点按音频块上方的小「X」可以删除任一 Flex 标记;而在音频块上点按右键,在菜单中选择「还原所有 Flex 编辑」将重置所选音频块中的全部 Flex 修改。

11、在最后一个例子中,我们将尝试使用 Flex Time 来对录音进行节拍修正。取消鼓组的静音状态,然后仔细聆听各个轨道的节拍对位。剧透:你可以发现第 2 小节中有两处错拍,军鼓和底鼓都有轻微错误。

12、如果你想要一次性编辑多个轨道,首先请创建一个分组,并启用「锁相音频(phase-lock)」。具体步骤:打开混音器,同时选中三个鼓组轨道;在每个轨道的输出端口分配标签下面就是分组标签,点按分组标签,并选择菜单中的「组 1」(默认情况下);在组设置对话框中,启用「编辑(所选内容)」选项,并启用「锁相音频」选项。

13、现在鼓组轨道已经完成了编组,Flex Time 编辑将同时作用于这三个轨道。别急,先别进行编辑,你需要对每个轨道设置 Flex 模式。我们选择「片区」或者「节奏」模式即可。

14、接下来,在军鼓上找到错误的那一拍,并拖移它。我们可以通过「三个 Flex 标记」图标来进行拖移,当你把鼠标移到音频块下方时就会看到。你会发现,军鼓节拍两边的标记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拖移节拍错误的音符时,整条音频块上的其他音符不受丝毫影响。

15、在底鼓轨道上也进行同样的编辑,错音位置大概在第 2 小节结尾。你可以把它拖移到最近的网格线上,也可以把它拖动到相邻轨道上的瞬变标记上。在本例中,我们可以把底鼓锁定到打击乐轨道上。

16、由于 Flex Time 需要实时计算,所以会消耗不少 CPU 资源。当需要时,你可以把轨道冻结起来,使用「仅来源」冻结模式,便可以创建带有 Flex Time 编辑效果的音频渲染文件。如果你的轨道头上没有冻结图标,可以在轨道头上点按右键,选择「轨道头组建」,然后选择「显示“冻结”」。

17、再细说一下关于冻结的内容。从左侧的观察器中,你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冻结模式当中选择,「仅来源」或「推子前」模式。「仅来源」模式是针对 Flex Time 功能设计的,它只会渲染 Flex Time 编辑的效果,其他实时运算的插件效果依然会占用 CPU 资源。而「推子前」模式,你一定能够推想出它的作用了,它会同时渲染 Flex Time 以及插件效果。

18、选中一种冻结模式后,点按轨道头上的雪花图标,Logic Pro X 将开始渲染运算。渲染完成后,轨道外观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然而,你不能再进行相应的编辑了,除非将轨道解冻。冻结功能将节省出大量的 CPU 开销,以方便下一步混音等工作。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MUSIC TECH

固定链接: 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5.html
转载时请保留本文固定链接并注明出处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https://cdn.jsdelivr.net/gh/youbanzhishi/youbanzhishi.github.io/zip/MT130 Logic Flex Time.zip)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12…6

有瓣音频

56 日志
9 标签
RSS
© 2020 有瓣音频
本站总访问量次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use v5.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