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之前进行EQ平衡能让声音更加好听

前言

之前闲聊过关于先EQ还是先压缩的问题, 详情参见《先EQ还是先压缩

今天咱们继续, 本文所说的EQ平衡指的是对声音特色频率进行衰减 从而缩小高低频率差距, 实现声音平衡

而本文所说的好听, 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平滑和舒服

话不多说, 我们直接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1. 选取一段十来秒的音频进行循环播放, 挂上FabFilter Q2进行频率监测, 这里使用的是一段人声干声, 原始频率如下:

    image-20211119105141727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不少冒尖的特色评率凸起

  2. 此时我们加一个压缩看看频率会变成什么样

    image-20211119105501352

    对比之下 我们能明显看到特色频率被削减了不少, 低音量频段被抬起, 使得频率高低动态收窄

    仅凭眼睛看 就能感受到声音比压缩前更加圆润不少

    但这还不够

  3. 我们尝试在压缩之前挂上一个EQ, 先进行特色频率的衰减, 然后再压缩, 最后频率如下图:

    image-20211119111741764

    对比只用压缩的图, 我们能看到频率棱角更少了, 高低频率更加平均

  4. 如果我们在EQ压缩之后再进行一次EQ平衡呢, 这一步大家可以自行尝试一下 然后前后对比音频试听 看看声音是否变得更好听

EQ平衡–>压缩–>EQ平衡, 这一系列流程下来, 我个人感觉, 声音更加的舒服和圆润

实验思考

  1. 为什么截取十几秒音频循环播放?

    人耳的听感是建立在持续声音基础之上 分析某一瞬间的声音频率没有任何意义 必须结合一定时间进行判断 七八秒到十几二十秒我认为是不错的选择

  2. 关于压缩器衰减特色频率

    压缩可以衰减一部分的特色频率 但这种衰减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频率衰减 而是将特色频率比较突出的某个时间位置的整个声音音量往下拉低

    用这种相对隐藏的手段 变相实现特色频率的衰减 从而实现声音频率的高低平衡

压缩 除了控制音量动态之外, 还可以实现特色频率的缓冲 两个都是缩小了高低差距, 但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主要围绕音量, 后者主要在于频率, 当然后者的实现源自于前者

有点绕 慢慢消化 哈哈

总结

通过上面的实验,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结论, 那就是压缩前进行EQ平衡可以让声音更好

至于有多好, 那就因人而异了

混音没有固定套路, 你也可以不做EQ平衡, 看个人喜好

我个人一般在EQ压缩之后的再EQ平衡环节, 会优先使用动态EQ进行处理, 毕竟 衰减过多也未必是件好事

关于动态EQ先后顺序

说到动态EQ这里再补充一下, 建议放在动态控制好之后使用, 因为动态不稳的情况下使用动态EQ, 音量小的地方就处理不到, 等到压缩一挂上 没处理到的地方就一下冒了出来, 这就真的成了动态冒尖了, 结果你还得用动态EQ再处理一遍, 何苦呢

当然 个人建议 仅供参考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