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论是文字还是语音视频的记录, 初衷都是为了备忘, 毕竟 随着年纪的增长 很多知识容易遗忘
如果它们有帮助到你
那我深感荣幸
视频列表
《EQ曲线复制神器 Waves Q-clone插件的使用》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我们知道 混响是由无数延迟构成, 利用延迟效果器我们可以做出大概接近混响的效果 但是混响效果器却不能替代延迟效果器
它们两种效果最大的区别在于, 延迟声的清晰度
延迟: 声音很清晰 人耳能分辩
混响: 听不清具体的声音 只能听到一团模糊的声音 这种由无数延迟声混合而成的声音构成了空间听感
混响效果器 | 延迟效果器 |
---|---|
预延迟时间(predelay time) | 延迟时间(delay time) |
混响时间(reverb time) | 延迟交叉反馈量(feedback) |
早期反射声 | 延迟声 |
晚期反射声 | 延迟交叉反馈声 |
混响来自于延迟, 所以很多参数意义是一样的
我们使用延迟效果器可以大致模拟出低密度的混响声音, 但是空间体积感依然不够 达不到真正混响的效果 主要还是因为叠加延迟数量太少 声音太过清晰
因此 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配合使用反而能得到更好的声音效果
混响和延迟最大的区别是 清晰度的差异
一般来说 我们利用混响做空间 延迟做声场和宽度
混响负责头部 延迟负责尾部 一前一后 黄金搭档
至于加的量多少合适 目标在于把歌曲的情绪感情做出来 能感动听众最好不过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平常没事经常会逛一逛B站, 里面有很多学习视频, 音乐制作相关的视频也有不少
时常感叹 现在的学习环境实在比以前好太多, 想当年网上关于音乐制作的资料少之又少, 大多数是误人子弟的废话
倘若当初如现在, 我想也不至于走那么多的弯路, 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不过有利有弊, 现在资料虽多, 但多即复杂, 原本很简单的一门技术容易被一些人搞的很复杂很高深, 让很多新手望而却步
就拿混音来说, 本质无非就那么几个步骤, 可网上视频充斥着各种宿主和插件讲解 各种复杂混音流程等等, 整得新手晕头转向
原本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了, 是利益驱使还是装X, 这咱们就不去揣测了
那这样一想, 我也算幸运了, 大道至简, 我们开始吧
如何叠音色
不同音色演奏相同的旋律, 或者高八度低八度演奏, 重合在一起, 使得编曲更加丰满
Waves人声七步混音法
重点:
record level
能增加声音的唱片感, 这也是混音的重要目的之一, 让声音听起来可望不可即关于混响的使用
重点: 你想让声音靠前, 可以考虑使用板式混响, 想让声音靠后可以使用厅堂混响
关于母带
重点: 使用饱和失真可以提升音频的响度
Studio one编曲器的妙用
弦乐编的很棒
同样 注意弦乐部分 配合鼓情绪表达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出门在外, 没有携带midi
键盘, 手上只有一个键盘和鼠标, 习惯了键盘的小伙伴, 可以尝试使用虚拟键盘, 也就是利用我们的电脑键盘来充当MIDI
键盘
像Cubase
的话直接快捷键Alt+K
就能快速调出虚拟键盘
而Logic
和库乐队则使用cmd+k
非常方便
然而Studio one
会稍微复杂一些, 具体如下:
使用快捷键ctrl+,
,调出设置面板
在外部设备选项卡中添加新的外部设备, 添加官方自带的Qwerty Keyboard
设备
使用快捷键F3调出调音台, 选择外部选项卡, 便能看到刚刚添加的设备了, 随即进行编辑:
此时虚拟键盘便出来了, 接下来可以使用电脑键盘来充当midi
键盘啦:
设备一旦添加, 下次使用无需重复创建设备, 直接在调音台调出即可使用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 听歌是为了什么, 听歌的目的无非就是让自己身心舒服以及情感共鸣
那写歌呢, 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我写歌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表达情感情绪
人并不是天生就喜欢独处, 只是因为某些原因, 家庭环境也好 个人性格也好 工作性质也罢 总之 我的圈子非常窄 久而久之 我喜欢上了独处 我开始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也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感受着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的同时, 情绪的波动似乎变得比以往更加强烈
以前要强的自己总是刻意隐藏情绪, 觉得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直到后来, 逐渐看开, 才明白, 眼泪反而是最好的解药
音乐也是一种解药, 解人心中的伤痛, 一曲过后, 爱恨情仇 统统消散, 冷漠只是暂时, 而温暖才是永恒
音乐里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一个方向, 以情绪的目的写曲, 写词, 编曲, 混音, 所有的环节都是明确且可控的
词该怎么写?
鼓该怎么编?
混响加多少合适?
问自己, 怎样能让情绪表达到位
在这个前提下, 所有花里胡哨的技巧都是暗淡的
听众的目的是为了好听和共鸣
创作者的目的是为了情感情绪表达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专辑名为: 《茶余饭后》 茶余饭后写首歌~ 哈哈
该专辑中一共收录12首曲子 采用连载式更新
以下为试听链接:
如果以下播放器无法播放 可以点击进入网易云网页 或者各大音乐平台搜索歌手 : 十二越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进行串联和并联处理, 合格的混音往往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操作, 但很多人搞得很复杂,一大堆效果器, 一大堆发送, 大师们这么干通常只是做个实验找点乐子, 而大部分人都是在跟风, 误以为效果器挂满才是常规操作, 生生把混音的门槛拉高了一个档次
整的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 迷茫不已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找Waves
官方出品的几个混音经典案例工程
分析他们的工程, 你就会发现, 什么叫做大道至简
串联EQ
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混音师在做EQ时衰减和提升用两个不同EQ效果器处理
很多初学者不免有疑问, 能用一个效果器解决的为什么要用两个, 甚至多个
你在混音的时候, 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干, 那完全没问题, 如果不知道, 那就是无谓的跟风
许多混音师之所以EQ串联处理, 要么就是为了得到某个效果器的染色, 要么就是使用某个效果器的特殊功能, 比如有的效果器高频比较甜, 而有的中频很舒服, 有的低频很有弹性, 或者
有的出来的声音干净, 有的比较温暖
这个时候,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效果器的合理搭配, 从而得到自己心目中那个想要的声音
用EQ最关键的前提是, 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的声音,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EQ来实现那个标准的声音, 如果你没有标准声音, 或者压根听不出来声音哪里不对, 那么除了常规低切之外, 啥也不用做, 直接跳过EQ这一步, 进入到下一步混音操作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 盲目的处理, 只会让声音更加难听, 当你不懂的时候, 不处理兴许是最好的选择
而你要做的就是不断训练自己的耳朵, 多听优秀的混音的作品, 在心中建立自己的标准声音
Waves大师签名效果器Manny EQ, 里面每一个频段用的都是不同的效果器, 一个效果器就相当于串联了多个EQ效果, 出来的声音染色很明显,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用看
串联压缩
同样的多个压缩的串联, 一来是染色, 二来是我们可以将音头和音尾分开处理, 实现更加精细的处理
或者使用不同压缩比的叠加得到特殊质感的声音
还是那句话, 如果听不出来, 就没必要画蛇添足, 老老实实用好一个效果器即可
并联EQ
我们想让声音变得更亮, 但有不想用提升的方式, 这个时候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并联EQ, 将并联的部分中低频都切掉, 相当于是变相提升了
并联压缩
我们可以将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特性的压缩器进行并联, 有晶体管的, 电子管的, 启动时间快的, 启动时间慢的, 各种混合在一块, 得到一个镶了一身金的声音, 大金链子大手表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所以完全看自己喜好啦
哪怕是同一款压缩器, 也依然可以使用并联, 比如不同的压缩比, 不同的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搭配等等
并联混响和并联delay
常规的操作是混响和delay搭配使用, 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多个混响和delay并联搭配
比如一个短而亮且靠前的混响搭配一个长而暗且靠后的混响, 外加一个大体积氛围混响, 营造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空间, 再加上一个乒乓延迟和单身道延迟, 让声音更厚更宽
同样的 只用一个混响和一个延迟也不会有人说你不对,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声音好听, 而不是比谁堆的效果器多, 比谁的操作更复杂更骚气
不过 不可否认的是, 串联和并联处理能让声音更加丰富刺激, 尤其是并联处理, 如果放在多个音轨上或者总线上,共同元素的增加能提升音轨间的融合度
但是 提升融合度的方式有很多种, 我依然推崇大道至简的手法
把核心的东西搞明白了, 才能进步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之前闲聊过关于先EQ还是先压缩的问题, 详情参见《先EQ还是先压缩》
今天咱们继续, 本文所说的EQ平衡指的是对声音特色频率进行衰减 从而缩小高低频率差距, 实现声音平衡
而本文所说的好听, 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平滑和舒服
话不多说, 我们直接来做一个实验
选取一段十来秒的音频进行循环播放, 挂上FabFilter Q2
进行频率监测, 这里使用的是一段人声干声, 原始频率如下: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不少冒尖的特色评率凸起
此时我们加一个压缩看看频率会变成什么样
对比之下 我们能明显看到特色频率被削减了不少, 低音量频段被抬起, 使得频率高低动态收窄
仅凭眼睛看 就能感受到声音比压缩前更加圆润不少
但这还不够
我们尝试在压缩之前挂上一个EQ, 先进行特色频率的衰减, 然后再压缩, 最后频率如下图:
对比只用压缩的图, 我们能看到频率棱角更少了, 高低频率更加平均
如果我们在EQ压缩之后再进行一次EQ平衡呢, 这一步大家可以自行尝试一下 然后前后对比音频试听 看看声音是否变得更好听
EQ平衡–>压缩–>EQ平衡, 这一系列流程下来, 我个人感觉, 声音更加的舒服和圆润
为什么截取十几秒音频循环播放?
人耳的听感是建立在持续声音基础之上 分析某一瞬间的声音频率没有任何意义 必须结合一定时间进行判断 七八秒到十几二十秒我认为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压缩器衰减特色频率
压缩可以衰减一部分的特色频率 但这种衰减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频率衰减 而是将特色频率比较突出的某个时间位置的整个声音音量往下拉低
用这种相对隐藏的手段 变相实现特色频率的衰减 从而实现声音频率的高低平衡
压缩 除了控制音量动态之外, 还可以实现特色频率的缓冲 两个都是缩小了高低差距, 但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主要围绕音量, 后者主要在于频率, 当然后者的实现源自于前者
有点绕 慢慢消化 哈哈
通过上面的实验,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科学的结论, 那就是压缩前进行EQ平衡可以让声音更好
至于有多好, 那就因人而异了
混音没有固定套路, 你也可以不做EQ平衡, 看个人喜好
我个人一般在EQ压缩之后的再EQ平衡环节, 会优先使用动态EQ进行处理, 毕竟 衰减过多也未必是件好事
说到动态EQ这里再补充一下, 建议放在动态控制好之后使用, 因为动态不稳的情况下使用动态EQ, 音量小的地方就处理不到, 等到压缩一挂上 没处理到的地方就一下冒了出来, 这就真的成了动态冒尖了, 结果你还得用动态EQ再处理一遍, 何苦呢
当然 个人建议 仅供参考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偶尔会在新闻上看到某某音乐人歌曲抄袭谁谁, 其中就连周杰伦, 王力宏都逃脱不了被戴上抄袭的帽子
实际上对于创作者而言, 写首歌太容易了, 犯不着要去抄谁的歌, 当然有特殊癖好的咱先不说
那么基本上就是在写歌的时候不小心撞了曲, 说到撞曲, 当今古风圈可谓是重灾区
网友A: 怎么这些个古风歌曲听来都一个味儿?
网友B: 古风歌不就是这个味儿嘛 不然还叫古风嘛
网友C: 啥味儿?
网友D: 就这个味啊 音乐听起来不都是音乐味儿嘛
网友A: ……
这里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每个人写歌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 就如有的人先词后曲 有的人先曲后词
在进行旋律创作的时候, 也有很多种方式, 有的仅凭一个旋律动机无和弦约束, 随意延展, 有的按照和弦进行进行动机发展, 等等, 有兴趣可参考之前文章《音乐创作的几种引导方式》
很多人习惯将脑海中产生的旋律用midi
记录下来, 然后凭着乐感进行发展, 那么这种方式大概率会撞曲
缘何? 这就得分析下我们大脑的运作原理了
一个难看的人看久了, 便不再像最初那样看不顺眼
一首难听的歌听的次数多了, 便也逐渐顺耳
因此 熟悉的旋律总是相对要更好听, 而新旋律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无论是谁来创作, 都太概率会选择前者
谁也不想自己写出的歌是难听的吧
这就导致了创作者在没有严格框架约束的前提下, 容易陷入到了一个熟悉旋律的环境中而不自知
创作结束后反而还洋洋得意, 觉得自己写的歌还挺好听
而所谓的好听, 其实只不过是耳朵已经习惯了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撞曲的歌几乎和创作者常听的歌很雷同, 换句话说说, 从撞曲的目标歌曲上可以发现出创作者经常听了哪些歌
比如W力宏的有首歌似乎和欧美某位女歌手的歌有些相似
W绎龙的一些歌和贾斯汀比伯的某首歌有些相似
…..
喜欢什么样的歌, 就容易创作出与其相类似的歌?
以上结论只是个人经验推断, 无科学根据, 仅供讨论参考
为了验证不同写歌方式存在的弊端, 我尝试了这种创作方式, 我的第三张专辑《茶余饭后》中有一部分歌都是采用类似这种创作方式, 写出来的歌和我之前的歌曲有很大不同, 总感觉有些熟悉, 但是自己却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在这之前写的歌我自己都嫌弃, 不太愿意听, 反到是这张专辑几首歌我觉得还不错
那很有可能是撞曲, 具体撞了谁, 只能靠网友听辨了, 创作者本身其实是听不太出来的, 要是自己能知道那就不会往这个方向写了
为了好听, 写歌时大量使用烂大街的经典和声走向, 比如1-6-4-5
经典的和声, 经典的味道, 大众易接受, 但是也极易撞曲
音乐虽然总共只有12个音, 但音乐可玩的地方那多了去了, 单说有调性音乐, 光调式就不下十来种, 且不说无调式音乐了, 花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穷尽
关于调性, 有兴趣可查阅《关于歌曲的调性》
音乐, 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也复杂
简单, 简单到人人都能创作, 复杂, 复杂到头晕目眩, 任何一门技能, 想要吃透, 都不容易, 下功夫是必须的, 如果想要一直走下去的话
回到主题, 如果只会大调, 只用经典套路, 难保不会撞曲
新鲜的东西总是刺激的, 对于商业音乐而言, 新鲜的东西意味着风险, 如果创作时要考虑大众的接受度 传唱度和旋律的顺耳度
那么这种命题作文 就很容易被迫撞曲
因为这样写, 相对好听, 大众喜欢, 有流量, 能卖钱
而那些费劲心思创作出来的不那么顺耳的歌, 反倒无人问津
这种天差地别, 一下子就腐蚀了创作者的心, 不自主地认为这种方式是正确的, 粉丝喜欢, 自己也开心, 何乐而不为呢
于创作者而言, 肯定是极力避免撞曲的, 不然被听众误认为是抄袭, 放谁身上都不会太爽
想要避免撞曲, 方法也很简单, 换个调式写就完事了
什么? 你只会大调?
好吧, 那就换个新鲜点的和弦进行吧
什么? 你只会弹1-6-4-5?
好吧 先补补乐理吧
在这里, 总结了以下几点规避方法:
玩音乐, 就是为的开心和舒服, 你若真爱, 便无所顾忌
我可能比较懒, 很多实验性的歌曲兴许也撞了曲, 但是无所谓了, 依然发表, 留个纪念
抄袭 这辈子是不可能抄袭的, 语音便签里还有一大堆歌没编完呢 还有好些调式都还没玩透呢 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抄袭啊
如果有 那也是我抄我自己
再次声明, 本站所有的理论都是博主个人主观想法,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