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瓣音频 – 分享编曲混音技术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 首页

  • 归档

  • 搜索

用压缩器调出大动态有弹性的底鼓

发表于 2021-09-10

前言

我个人比较喜欢大弹性的底鼓的声音, 我们直接来听听两者的对比

原始底鼓音频:

加了压缩后:

原始音频存在的问题:

  • 声音不稳定, 忽大忽小
  • 声音体积不够大
  • 声音带有浑浊感
  • 弹性不满意

为了使得底鼓有弹性首先需要确保声音块头足够大,这里我使用30ms的启动时间, 确保音头足够肥大

然后设置压缩比小一些为2.8:1 让声音软一些 整体声场变宽, 就好比有一个巨大的气球砸在你身上,

最后采用了225ms的释放时间, 让声音更加稳定, 就好比原先皮球自己在地面上弹跳, 此时你用手拍打对皮球进行压制使其弹跳稳定, 具体的参数如下图:

image-20210915104212647

总结

  • 启动时间: 决定了声音的块头大小 值越大Punch感和空间感越强, 反之Sharp感越强
  • 压缩比: 比例越大声音越硬, 动态越小 同时声场越窄, 反之越声音软 声场大
  • 释放时间: 决定了声音的稳定性, 值过小声音跳脱,让人心跳加快, 值过大声音拖沓泥泞感觉有阻力 让人喘不过气

压缩器的工作机制和我们拍打皮球的过程很像:

  • 手往下拍皮球速度相当于是Attack

  • 收往回收的速度相当于是Release

  • 皮球的软硬对应压缩比

我们需要找到刚刚好的临界值

加EQ

单单使用压缩, 有时候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为了使得底鼓听起来更加有弹性, 我给其加了一个EQ, 在70HZ位置进行了提升:

image-20210914120835348

我们来听一下连着加了EQ的效果: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多轨混音素材下载网站大合集

发表于 2021-09-09

前言

学习混音的同学们, 是否苦于找不到免费的多轨混音素材, 那么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网站, 以备不时之需

网站列表

  1. cambridge

    这是 Mixing Secrets For The Small Studio 这本书的作者 Mike Senior 支持的一个项目,很多乐队或制作人把自己的作品分轨放到这个网站上,供学习者下载来练习混音制作。

    这里面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都有,素材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甚至需要你来修正演奏的节奏或人声的音高。这绝对是很好的训练素材。不仅如此,它还有在线论坛供大家切磋、讨论,可以多多与创作者交流

    这个网站提供的素材有详细的说明。在下载前可以预听缩混完成的版本,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去下载分轨。当然,缩混好的还可以作为一个混音联系的参考。很贴心

  1. telefunken

    德律风根乐队现场分轨文件, 所有音频文件均以.WAV格式呈现,并以24 位/48KHz采样率录制, 而且对所有乐器录制的麦克风具体品牌也做了标明, 可谓是良心之至

    image-20230719150451787

  2. Ableton Live Templates

    十首Ableton Live分轨模板, 由subaqueousmusic提供, 强烈推荐

    image-20230719151341434

    页面链接

    模板使用视频:

  3. Blend

    有点类似于bandlab那种音乐众创平台, 里面有许多音乐人自己上传的分轨, 质量参差不齐, 不过用来混音练习足够了

    image-20230719152629444

  4. Shaking Through

    《Shaking Through》是一个由Weathervane Music音乐组织制作的系列节目。每个月他们都会引进一位新艺术家到工作室,并带您了解整个过程。因此,他们向您展示了他们如何录制所有内容并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并真正让您了解制作唱片的过程。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系列,而且该计划的一部分,他们还允许您访问多轨

    image-20230719154433511

  5. producelikeapro

    不仅提供免费分轨, 还提供了钢琴和鼓的录音教程

    image-20230719155624263

    image-20230719155550620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混音相当于是给密码箱开锁 关键在于一个临界值

发表于 2021-09-09

概述

什么是混音临界值理论,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 音量平衡: 多一分贝太突出, 少一分贝被埋没
  • 启动时间: 多一毫秒太刺耳, 少一毫秒太浑浊
  • EQ: 多一分贝 太亮, 少一分贝太暗淡
  • ……

似乎每个参数都有刚刚好的值, 我们只要找出这些刚刚好的值对应上那么声音就会变得更好, 当然这些个值不是独立固定的, 它们会受其他效果器的影响

而我们真正要找的不是具体的参数值, 而是找到声音刚刚好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所对应的参数量, 我们称之为临界值

临界值理论属于中庸理论, 使用这种理论混出来的作品也许没有特色, 但至少合格

压缩器

以压缩器为例, 在调节参数的时候 我们需要找到声音干净清晰的那个点

均衡器

以衰减为例, 通过扫频找到让声音舒服的那个点

总结

再具体一点, 找到声音发生明显改变的那个点, 那这个点也算作临界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EQ 压缩 混响等各种效果器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压缩器各个参数的深入理解

发表于 2021-09-09

前言

关于压缩器参数的介绍, 网上的资料一大堆, 都是按照压缩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比如:

  • 阈值: 表示触发压缩器工作的音平值, 当输入音平高于阈值, 压缩器开始工作, 输入音平低于阈值时, 压缩器停止工作
  • 压缩比: 压缩器开始工作后, 对高出阈值部分的音平按照多少比例进行压缩
  • 启动时间: 压缩器开始工作后, 压缩器花多长时间达到设定的压缩比(因为压缩器工作状态是随着音平动态变化的, 压缩比达成有一个缓冲时间)
  • 释放时间: 输入音平低于阈值, 此时压缩器准备停止工作, 压缩器花多长时间完全停止工作, 压缩比相当于为0

压缩器最主要就是上面这四个参数, 但是, 即便你将这几个参数的概念熟记于心, 甚至将压缩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的非常透彻, 你也未必能用好它, 混音和物理完全是两码事

压缩器参数形象理解

想要用好压缩器, 让其使我们的音频更加好听, 那么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压缩器, 抛开压缩器的工作原理, 忘记这些参数的概念, 我们来重新认识这几个参数

  • 阈值: 被压缩器覆盖的音符数量范围, 也就是对部分还是全部音符添加压缩效果

  • 压缩比: 相当于个一个放大镜, 可以放大压缩器的效果, 压缩比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 启动时间: 时间从小到大, 声音由混沌变得清晰

  • 释放时间: 时间从小到大, 声音由浮躁跳跃变得沉稳温暖

这样一理解, 压缩器是不是感觉更加形象 更贴近混音的实际需求了呢, 那么明白了这几个参数的具体效果后, 我们再来上手按部就班地调节这几个参数:

  1. 第一步 将压缩比调至8:1以上, 为的是使压缩器效果放大, 方便我们在后面调节启动释放时间的时候效果听的更加清晰

  2. 第二步 拉下阈值, 使得压缩器开始正常工作

  3. 第三步 将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都拉到最小值, 减少释放时间所产生的效果, 方便我们接下来专注于启动时间的调节(启动时间越短 压缩效果越大, 释放时间越长 压缩效果越大 )

  4. 第四步 开始有小到大调节启动时间, 找到声音由混沌模糊突然变得清晰的那个临界点, 注意是临界点

  5. 第五步 开始有小到大调借释放时间, 找到声音由活跃到沉稳的那个临界点

    一般来说 慢歌适合较长的释放时间, 快歌适合短的释放时间, 如果快歌释放时间过长, 声音会听起来有些拖沓不活跃, 仔细听底鼓就能明显发现

    如果实在听不出来 那就使用公式计算吧

    释放时间=(60/bpm*1000)/2

  6. 第六步 开始减少压缩比, 压缩比越大声音越硬和窄, 反之则越软和宽, 我个人的做法是, 在包裹住所有音符的前提下, 压缩比尽可能地调小, 比如设置3:1压缩比, 但即便阈值拉很低了, 依然有部分声音不稳定往外冒, 这说明压缩比不对, 需要加大压缩比, 直到声音平稳为止, 找到这个临界点

  7. 第七步 调节阈值,同样 需要找到合适的临界值, 我个人的做法是先将输出增益5~6分贝, 方便听效果, 然后下拉阈值找到使得声音突然具有空间感的那个点

  8. 最后 旁通对比压缩效果, 调整输出增益, 使得电平大小和压缩之前差不多即可

上面这一套,我称之为临界值理论, 我们需要练习的就是如何准确找到这些个临界点, 练习的多了, 那么找寻的速度也就快了, 耳朵自然就灵敏了

至此, 压缩器的使用方法已经介绍完毕

如果你还想在技术层面进一步了解压缩器, 我们可以接着来聊聊

压缩器模型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对音频波形造成的变化:

image-20210909120047851

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相当于是两把雕刻刀, 对波形进行雕刻, 启动时间雕刻出尖角, 释放时间雕刻出钝角, 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尖角和钝角, 对声音造成的效果也不一样

我们知道, 同一款压缩器, 相同的启动释放时间, 雕刻出来的角形状是一样的, 而一样形状的角给声音带来的效果理论上应该也是一样,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同一款压缩器下, 即便作用于不同的歌曲, 只要启动释放时间一样, 那么产生的效果也一样

这个结论成立的最主要前提是 需要保证角的完整性, 举个例子, 比如一首慢歌, 使用10ms的启动时间和100ms的, 产生的角形状是这样:

image-20210909120047851

同样的参数运用在一首快歌上, 可能由于速度太快, 导致尖角还未完全成型就要开始释放, 而钝角还未成型有要开始启动, 音符密集的地方, 锐角还可能惨遭钝化, 那这种情况下, 同样的参数还能产生一样的效果吗, 肯定是不一样的, 角形状已经发生了改变

所以同样的启动释放参数, 运用到不同风格的歌曲上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 即便是同样速度的歌曲, 由于歌曲节奏的不一样, 也会导致效果的不同, 只能说速度相同的歌曲套同样的参数 效果打折会小一些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到那些 经典混音的案例工程, 把它们每个乐器的压缩启动释放参数记录下来, 等日后混相同速度歌曲的时候直接套用, 这种方式似乎也是可行的, 也许不完美, 但效果也不错

当然 这里介绍这些并不是让大家去套餐数混音

由上面的一大堆, 我们可以引出一个概念,那就是压缩模型, 压缩器的启动释放时间结合在一块就是一套模型, 两者参数排列组合, 可以结合出无数的模型, 每个模型模出各自不同的声音效果, 其中启动时间对模型的影响最大

这就好比是月饼模子一样, 压缩模型可以对声音进行塑形, 尤其对于节奏规律性比较强的乐器塑形效果最为明显, 比如底鼓, 军鼓, 踩镲等打击乐器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使用诸如B-box和撬瓶盖, 打箱子皮, 敲脸盆的方式来生成类似于底鼓军鼓的声音, 在混音的时候, 为了使得这些个声音听起来更像打击乐, 必须经过压缩塑形才行, 这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压缩模型来快速实现了, 比如30ms的启动时间放在底鼓上感觉还不错

关于压缩效果量

我们知道压缩器的压缩量是右启动、释放、 压缩比 、阈值四个参数联合控制的, 没有人规定压缩比一定就是-6db ,如果有, 那也只是别人的经验, 不一定适合你

但这里说的压缩效果量和压缩量是两个概念, 平常我们说的压缩量指的是被压缩的电平大小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压缩效果量指的是压缩模型的作用量, 换句话说, 就是模子的深度, 作用量越大, 模的越像, 这个压缩效果量对应的压缩器参数就是压缩比

当我们将启动和释放时间设置好后, 相当于是已经设置好了一个压缩模型, 然后通过设置压缩比来调节该模型的作用量, 而阈值则相当于是模型的作用范围广度

我认为 用压缩效果量比压缩量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很多人一旦脱离了图示压缩器, 改成只有几个旋钮的压缩器之后就不会用了, 因为找不准压缩量, 事实上, 在模型设置好的前提下, 压缩比就能代替压缩量

至此 很多人就开始懵了, 这个压缩模型理论岂不是和之前的临界值理论相冲突了吗

其实模型理论范畴远大于临界值理论, 临界值理论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型, 两者并不冲突, 模型理论侧重于塑形, 至于塑什么样的, 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审美也不一样

当然了, 理论仅仅是理论, 这是次要的, 最主要还是多多练习实践

疑问解答

有的小伙伴在使用压缩器的时候, 感觉到了声音的明亮度改变, 认为压缩器可以改变声音的频率, 具有EQ的效果, 这里给大家指正一下:

首先 压缩器只能控制音量的,不能改变声音的频率,而我们感觉到的类似频率变化的效果, 实际上是音频相邻时间之间整体频段音量比例的变化造成的,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

比如在第一毫秒时, 压缩器还没开始工作, 此刻音频的频率曲线是这样:

image-20210909112909519

第2毫秒开始, 压缩器开始工作, 此刻的整体频段音量被往下压, 假设压了2db,(这个值取决于压缩比和启动时间), 那么整体曲线往下拉了2db, 如下:

image-20210909112834741

第三毫秒下拉的幅度更大, 如果第四毫秒开始, 压缩器开始停止工作, 那么接下来下拉的幅度逐渐减少, 直至停止下拉,此时压缩器也停止工作

形象图如下:

压缩器原理图.001

那么这个过程下来, 我们来分析一下, 声音频率是否发生了改变, 完全没有, 改变只是相对时间音频之间的音量比例

这种音符之间音量比例的变化, 有可能会把高音音符群音量拉高, 声音变得尖锐明亮,也有可能会把低音音音符群音量拉高, 声音变得厚实温暖,导致我们听感上有EQ效果的感觉

从听感角度分析启动和释放时间对声音的影响

抛开理论不谈, 单单从听感分析, 我们可能会发现以下结论:

较短的启动时间:

  • 声音更加平稳不突兀, 突发音减少了

较长的释放时间:

  • 尾音被压制了
  • 声音听起来更软
  • 律动更加沉稳

图解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仅供参考

image-20230720162049267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音乐创作利器 AI自动作曲

发表于 2021-09-08

前言

所谓灵感, 只不过是心心念念的结果罢了

那么 如果你懒得思考, 可以借助第三方工具, 助你打开灵感之海, 那就是AI作曲

比如Amper Music这个网站, 直接上传一段音频, 然后自动创作出与你上传音频相类似的音乐, 演奏的乐器可以自己挑选, 各种各样的音色, 挺丰富, 界面如下:

image-20210908120319274

AI作曲的原理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大数据统计分析匹配, 采取一个样本, 然后在海量的数据中进行模型匹配, 然后组合成一个类似的音乐片段

AI作曲的方向

它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创作出来的音乐让人流泪估计不太现实

但是

用它来参考和学习再好不过了, 比如你想创作一首类似于双节棍的歌, 那么你可以将原曲上传, 然后自动生成相同bpm、时长和类似节奏的的demo, 这个demo可以用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Amper Music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或者你想为一段视频快速配乐, 那么直接用它生成的demo感觉也不错

总之 这是一个工具罢了 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啦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如何快速判断一首歌的调性

发表于 2021-09-08

前言

想要快速判断一首歌曲是什么调性, 首先得明白调性是什么

调性有两大组成部分, 一个是调 也就是主音, 另个是调式, 关于调性的具体介绍可参考《关于歌曲的调性》

那么第一步, 我们需要找出歌曲的主音, 然后再判断歌曲的调式结构

比如一首歌的主音是C, 那么这首歌有可能是C Ionian调(C大调) 也有可能是C Aolian调(C小调), 还有可能是C 宫调, 或者是其他

所以 我们需要结合主音和调式两者进行判断

如何确定主音

在音乐中, 主音具有强烈的稳定和终止感, 我们需要找出有歌曲结束感的那个音,那这个音就是主音,大部分音乐会出现在歌曲的结尾处, 只能说大部分, 还有一些音乐故意不完全终止, 为的是个听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要准确找到歌曲的主音, 需要有一定的乐感, 只要我们平常喜欢听歌, 那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大部分人的乐感都不错, 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当你准确听出主音位置之后, 我们还需要将主音具体的音名找出来

很简单 使用钢琴或者虚拟键盘将这个音弹出来就明确了

这里插一句额外话, 很多非科班出身视唱练耳薄弱的音乐初学者, 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音乐, 其实有一种方法可以检测:

随便一段旋律, 只要你能把它在琴上弹奏出来, 那么没有啥不适合的, 只要你热爱, 那就往前冲吧

那么除了通过听,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我们还可以借助软件, 比如Riffstation

Riffstation被称作为扒谱神器, 只要将音频导入软件, 即可自动识别歌曲和弦和调性, 非常强大

不过, 准确率并非百分百, 尤其是对于多轨乐器歌曲, 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多培养乐感吧, 软件只是辅助

如何确定调式

确定调式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用耳朵听整首歌的色彩, 根据色彩判断歌曲调式, 因为不同的调式给人不同的感觉, 比如Ionian调式给人以阳光积极向上的感觉, 而Aolian调式给人以幽暗诡异悬疑的感觉:

Ionian调式版小星星片段:

Aolian调式版小星星片段:

这两种调式色彩区别非常明显, 当然 对比听很好辨认, 但单独听的话, 估计很多人未必能听出来

这种方法对音乐人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 需要不断的学习沉淀才能彻底掌握

那么第二种方法相比之下就简单一些, 就是通过调式结构来区分判断, 比如Ionian调式的结构为:

1
全全半全全全半

Aolian调式的结构为:

1
全半全全半全全

可以利用乐器或者修音软件找出歌曲的组成音, 看其是符合哪一种调式结构, 这样就能具体判断出是哪一个调式了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熟知各种调式的结构, 如果你记不住, 那就用本子记下来, 然后一一比对即可

假如你事先已经明确了这首歌要么是Ionian调式 要么是Aolian调式, 两者选其一, 那么有一种更快的方法 :

那就是找出这两个调式的区别, 比如Ionian调式中主音到三音的距离是大三度, 而Aolian调式中主音到三音的距离是小三度, 那我们只要找出三音即可判断调式, 无需把所有的音都找出来

一般来说, 流行歌曲大多采用Ionian调式或者Aolian调式, 通过三音快速判断调式的方法日后我们会经常用上

关于修音软件

我们在使用修音软件自动修音时, 需要填入歌曲的具体调性参数, 由于不同的调性组成音相同, 比如C大调和A小调组成音都是1234567, 那么在修音软件上你填这两个中任意一个都能实现正确的修音效果

总结

判断歌曲调性, 是每一位音乐人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不断练习和学习, 会越来越简单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Web在线音乐制作 解放你的电脑

发表于 2021-09-07

前言

平常我们如果要制作音乐, 必须使用宿主软件, 但是软件大小动辄几十个G, 对电脑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旦出差离开了装有宿主软件的电脑, 则无法进行制作, 如果你是iphone用户, 内置的库乐队也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那有没有办法可以不用安装宿主, 直接网站在线进行音乐制作呢

当然, 美国有一帮人已经开发出了一套在线音乐制作系统, 目前找到两个

除此之外 国内网易云也出了一个

第一个 Soundation

长成这样:

image-20210907175031213

点击进入官网

体验

我试了一下, 感觉还不错, 支持在线录音和本地音频文件导入 , 内置许多loop, 直接拖拽使用, 更强焊的是可以给音频添加各种常用的效果器, 方便我们进行实时混音, 对于需要练习混音的小伙伴简直就是一个利器

还具备虚拟键盘,节拍器,MIDI编辑 音频剪辑 总线轨和轨道发送功能上还是挺完善的:

image-20210907175823686

当然 它是收费的, 不过没关系, 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版, 日常练习足够了

第二个 Bandlab

界面长这样:

image-20210915151342624

点击进入官网

功能和使用流畅度和Soundation差不多, 支持多人协作, 导入MIDI文件 一键发布到社区, 最最关键的是它是完全免费的 而且还有Android和IOS版本,支持版本回退 真的做到了随时随地音乐制作

音频导出时,众多音质选择:

image-20210915152008108

但是轨道数上限为16个, 没有总线轨道和发送轨

当然了 在线宿主只是Bandlab众多音乐产品中的一个, 其他产品还有:

image-20210915163139972

第三个 网易云 amped

长这样:

image-20211019143029992

点击进入官网

用起来感觉和 Soundation差不多, 免费版本功能有限, 以下是免费和收费会员的功能区别:

image-20211019143506918

免费版无法保存工程,浏览器一刷新 工程全无 这块有点坑爹, 相比之下 还是太抠了

有兴趣的话 赶紧尝试一下吧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使用五度圈进行中古调式的相互推导

发表于 2021-09-07

前言

前面我们介绍过利用调式主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程关系进行中古调式相互推导的方法:

  • Ionian调式主音距离Dor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全音程

  • Dorian调式主音距离Phyg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全音程

  • Phygian调式主音距离lyd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半音程

  • lydian调式主音距离Mixolyd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全音程

  • Mixolydian调式主音距离Aol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全音程

  • Aolian调式主音距离Locr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全音程

  • Locrian调式主音距离Ion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半音程

详情可查看《关于歌曲的调性》

这种是通过音程逻辑计算的的方式来进行推导, 使用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是涉及到计算, 对于初学者来说,稍微有些费劲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五度圈推导法, 只要将五度圈的图形记下脑海里, 即可快速推导, 比音程计算要轻松快得多

具体使用

五度圈图形如下:

image-20210907165545552

首先 我们需要将内圈十二个格子记下, 它相当于是一个时钟, 12点的位置为C 三点的位置为A ……

外圈的部分则是用于中古调式的推导, Lydian调式在Ionian调式左一格, Dorian调式在Ionian调式右两格,

比如F Dorian调式推Ionian, 那么则是往左数两格,也就是9点的位置 即为Eb

所以F Dorian和Eb Ionian两个调式所用的音相同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关于歌曲的调性

发表于 2021-09-07

前言

前面我们说过, 音乐主要有音高和音长两大元素构成

从音长方面, 我们可以延伸出节奏 节拍和演奏速度等相关概念

而从音高方面, 我们可以延伸出调性概念

什么是调性

调性主要包含调和调式两个概念, 我们在分析一首歌的调性时, 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 调: 一首歌的主音, 比如C调 A调分别是以C和A为主音
  • 调式: 若干个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排列所构成的一种结构
调式结构

比如Ionian调式,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大调式, 它的调式结构为:

1
全全半全全全半

Aolian调式的调式结构为:

1
全半全全半全全

假设一首歌以C为主音, 采用Ionian调式, 那么实际音阶为:

1
C D E F G A B

我们则说这首歌的调性为: C Ionian调 也就是C大调

同样的 假设一首歌以C为主音, 采用Aolian调式, 那么实际音阶为:

1
C D Eb F G Ab Bb

我们则说这首歌的调性为: C Aolian调 也就是C小调

也就是说主音和调式可以随意排列组合, 主音确定了一首歌的起始音高, 调式则确定了在主音基础上整首歌的音高走向, 两者结合限定了歌曲的音高范围(非音区) 即音域

犹如二维坐标系, 一个横向, 一个纵向, 我称之为纵横表:

调式/调(主音) C调 D调 E调 F调 G调
Ionian调式 C Ionian D Ionian E Ionian F Ionian G Ionian
Dorian调式 C Dorian D Dorian E Dorian F Dorian G Dorian
Phygian调式 C Phygian D Phygian E Phygian F Phygian G Phygian
Lydian调式 C Lydian D Lydian E Lydian F Lydian G Lydian
Mixolydian调式 C Mixolydian D Mixolydian E Mixolydian F Mixolydian G Mixolydian
Aolian调式 C Aolian D Aolian E Aolian F Aolian G Aolian
Locrian调式 C Locrian D Locrian E Locrian F Locrian G Locrian
宫调式 C 宫调 D 宫调 E 宫调 F 宫调 G 宫调
商调式 C 商调 D 商调 E 商调 F 商调 G 商调
角调式 C 角调 D 角调 E 角调 F 角调 G 角调
徵调式 C 徵调 D 徵调 E 徵调 F 徵调 G 徵调
羽调式 C 羽调 D 羽调 E 羽调 F 羽调 G 羽调

注: 横轴音域线代表的就是调(主音), 纵轴代表具体调式, 两者定位的坐标点即为调性

其中调一共有十二个, 上面只列举了其中一部分

而调式则有不少, 因为音的排列结构多种多样, 上面列举了常见的7种中古调式和5种五声民族调式, 配合上十二个主音, 那么调性一共有12x12=144 个

是不是够我们玩一阵子了 哈哈

不用想太多, 我们只需要记住横向的十二个主音和纵向的常用调式就行

当然每个调式所对应的调式结构我们需要熟知:

调式 对应调式结构
Ionian调式 全全半全全全半
Dorian调式 全半全全全半全
Phygian调式 半全全全半全全
Lydian调式 全全全半全全半
Mixolydian调式 全全半全全全半
Aolian调式 全半全全半全全
Locrian调式 半全全半全全全
宫调式 全全三全三
商调式 全三全三全
角调式 三全三全全
徵调式 全三全全三
羽调式 三全全三全

注: 上表中的三表示小三度 全表示全音 半表示半音

上表中的常见调式, 凡是调式结构以全全开头的, 皆为大调式范畴, 否则属于小调式范畴, 区分根据主要看三度音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 大三度属大调 小三度属小调

不同的调式蕴含不同的感觉

由于不同调式音高的限制排列, 导致每一种调式出来的音乐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调式 对应音乐色彩
Ionian调式 乐观阳光 积极向上 流行乐常用该调式
Dorian调式 幽暗中透露一丝阳光 神话的感觉 游戏配乐常用该调式
Phygian调式 西班牙风
Lydian调式 雄伟 宇宙浩瀚
Mixolydian调式 蓝调爵士 轻松愉悦的游戏配乐
Aolian调式 幽暗 诡异 邪恶 恐怖悬疑
Locrian调式 极度黑暗 问罪
宫调式 沉稳正气
商调式 伸张正义 不平之气
角调式 不平之中带有一丝希望
徵调式 朝气 青春 男女之恋
羽调式 自信 征战归来

其中前七中调式如果按照明亮度排列, 从上到下由亮到暗:

image-20210907171812982

调式间的半音变化关系

既然已经知道了调式的调式结构, 那我们从十二个音中随便选取一个主音, 来对比分析不同调式间的半音变化关系

我们以C主音为例:

调式 C主音音阶
Ionian调式 1 2 3 4 5 6 7
Dorian调式 1 2 3b 4 5 6 7b
Phygian调式 1 2b 3b 4 5 6b 7b
Lydian调式 1 2 3 4# 5 6 7
Mixolydian调式 1 2 3 4 5 6 7b
Aolian调式 1 2 3b 4 5 6b 7b
Locrian调式 1 2b 3b 4 5b 6b 7b
宫调式 1 2 3 5 6
商调式 1 2 3# 5 6#
角调式 1 2# 3# 5# 6#
徵调式 1 2 3# 5 6
羽调式 1 2# 3# 5 6#

注: 上表中的#表示升半音 b表示降半音

由上表各个调式音阶对比, 我们会发现一些规律, 在七个中古调式中如果以Ionian调式为参考调式, 那么其它六个调式所需的升降音为:

调式 以Ionian为参考系的升降音关系
Dorian调式 降三音和七音
Phygian调式 降二三六七音
Lydian调式 升四音
Mixolydian调式 降七音
Aolian调式 降三六七音
Locrian调式 降二三五六七音

同样的, 在五个五声调式中, 如果以宫调式为参考调式, 那么其它四个调式所需的升降音为:

调式 以宫调式为参考系的升降音关系
商调式 升三五音
角调式 升二三四五音
徵调式 升三音
羽调式 升二三五音

各调式间的互相推导

根据调式间的音阶半音变化关系, 我们可以将任意一个调推到出其对应的大调, 比如我们知道A Locrian的音阶排列为:

1
6 7b 1 2 3b 4 5

我们可以立马推导出A Ionian的音阶排列, 只需将A Locrian的音阶逆向升二三五六七音即可, 也就是:

1
6 7 1# 2 3 4# 5#

这样 我们就不必死记硬背上百个调的音阶了, 只需记住调式间的升降音关系即可, 方便了我们学习

另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C Ionian 和D Dorian 两者的调式结构虽然不一样, 但是它们使用了相同的音 如下表:

调性 对应音阶
C Ionian调 1 2 3 4 5 6 7
D Dorian调 2 3 4 5 6 7 1
E Phygian调式 3 4 5 6 7 1 2
F Lydian调式 4 5 6 7 1 2 3
G Mixolydian调式 5 6 7 1 2 3 4
A Aolian调式 6 7 1 2 3 4 5
B Locrian调式 7 1 2 3 4 5 6

如果大家看不出其中的规律, 我们可以再举例一张表:

调性 对应音阶
D Ionian调 2 3 4# 5 6 7 1#
E Dorian调 3 4# 5 6 7 1# 2
F# Phygian调式 4# 5 6 7 1# 2 3
G Lydian调式 5 6 7 1# 2 3 4#
A Mixolydian调式 6 7 1# 2 3 4# 5
B Aolian调式 7 1# 2 3 4# 5 6
C# Locrian调式 1# 2 3 4# 5 6 7

上面两张表中所用到的音都是一样的, 而保证这种规律结果的前提是调式主音需要保持全全半全全全半的的关系:

也就是Ionian调式的主音距离Dor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全音程, Phygian调式的主音距离Lydian调式主音为一个半音程

比如D Aolian往上走为E Locrian 往下走为C Mixolydian 这三者所用到的音都是一样的

通过这种方法, 当我们需要找具有相同音的调时, 可以快速推导出

那么我们可以借此, 将其他的调式统统转成Ionian调式, 比如F Dorian调 由于Ionian调和Dorian调主音距离为全音程, 那么F Dorian调对应Ionian调的主音为Eb 也就是Eb Ionian调(Eb大调)

以上是调式推导的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借助五度圈进行快速推导, 详情参见《使用五度圈进行中古调式的相互推导》

调式体系

我们知道了调式是若干个音按照一定音程关系排列组成的一种结构, 在中古调式体系中, 7个音由全音和半音组合排列, 如果按照数学排列组合计算, 那么一共有44种排列模式:

数量 排列结构
1 全全全全全全全
2 半半半半半半半
3 全半半半半半半
4 全全半半半半半
5 全全全半半半半
6 全全全全半半半
7 全全全全全半半
8 全全全全全全半
9 半全全全全全全
10 半半全全全全全
11 半半半全全全全
12 半半半半全全全
13 半半半半半全全
14 半半半半半半全
…… ……

但实际上, 调式不可能有这么多, 因为音阶是一个循环圈,无论多少个音 总音程都是固定的只有12度 根据音程守恒 但凡所有音程加起来不等于12的都要排除掉

那么就还剩下以下21种:

数量 排列结构
1 半半全全全全全
2 半全全全全全半
3 全全全全全半半
4 全全全全半半全
5 全全全半半全全
6 全全半半全全全
7 全半半全全全全
8 半全半全全全全
9 全半全半全全全
10 全全半全半全全
11 全全全半全半全
12 全全全全半全半
13 半全全全全半全
14 全半全全全全半
15 半全全半全全全
16 全半全全半全全
17 全全半全全半全
18 全全全半全全半
19 半全全全半全全
20 全半全全全半全
21 全全半全全全半

这21种全音半音调式结构中, 一共包含了三种调式体系:

调式体系 调式结构序号
调式体系1 1-7 (全全全全全半半)
调式体系2 8-14 (全半全全全全半)
中古调式体系 15-21 (全全半全全全半)

说了这么多, 那到底什么是调式体系?

构成一个调式体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确定参与排列的音的数量: 比如中古调式7个音 五声调式5个音
  • 确定音程排列模式: 比如是全音和半音之间的组合排列, 还是全音和小三度之间的排列,或者是在纯四度和半音之间选择 等等 总音程必须等于12度
  • 选择其中一种排列模式进行音阶轮动

比如中古调式体系, 采用的是全音和半音的组合排列模式, 然后选择其中全全半全全全半组合进行音阶轮动, 因为是7个音, 所以该调式体系一共轮动出了7个调式, 分别为 Ionian调式 Dorian调式……Locrian调式

再举例如五声民族调式, 采用的是全音和小三度音的组合排列模式, 然后选择其中全全三全三组合进行音阶轮动, 因为是5个音, 所以该调式体系一共轮动出了5个调式, 分别为宫商角徵羽调式

调式体系构建

根据这上面三个条件, 我们可以构建出若干个调式体系

比如以7个音结合全音半音的组合可以排列出三大类, 分别是:

1
2
3
全全全全全半半
全半全全全全半
全全半全全全半

每一类即是一个调式体系, 每一类按照7个音轮动排列各组成7个调式结构, 一共就是21个调(上面表中已经列出)

假如还是以7个音, 结合半音小三度度和全音进行组合排列, 那么一共有8个体系:

1
2
3
4
5
6
7
8
三半半全全全半
三半全半全全半
三全半半全全半
三全半全半全半
三全全半半全半
三半全全半全半
三全全全半半半
三半半半全全全

每个体系又可以各自按照7个音轮动出7个调式, 一共有8x7=56个调

以此类推

从理论上, 我们可以构建出各种各样的调式体系, 但至于好不好听,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目前来说, 中古调式和五声调式两大体系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被大众所接受

所以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创作者, 理应从这两大调式体系入手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音乐的本质

发表于 2021-09-06

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构成音乐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音高和音长两部分

  • 音高: 也就是声音震动频率
  • 音长: 该频率声音震动的持续时间

明白了这一点 就已经掌握了音乐的本质

从这两大元素, 我们可以延伸出许许多多的概念

音名和唱名

为了方面人们记忆 音乐家门给不同频率的声音取了各种别名, 如下表:

音名 音符号 频率 音名 音符号 频率 音名 音符号 频率 音名 音符号 频率
A0 21 27.50 A2 45 110.0 A4 69 440.0 A6 93 1760
A#0 22 29.14 A#2 46 116.5 A#4 70 466.2 A#6 94 1865
B0 23 30.87 B2 47 123.5 B4 71 493.9 B6 95 1976
C1 24 32.70 C3 48 130.8 C5 72 523.2 C7 96 2093
C#1 25 34.65 C#3 49 138.6 C#5 73 554.4 C#7 97 2217
D1 26 36.71 D3 50 146.8 D5 74 587.3 D7 98 2349
D#1 27 38.89 D#3 51 155.6 D#5 75 622.2 D#7 99 2489
E1 28 41.20 E3 52 164.8 E5 76 659.3 E7 100 2637
F1 29 43.65 F3 53 174.6 F5 77 698.5 F7 101 2794
F#1 30 46.25 F#3 54 185.0 F#5 78 740.0 F#7 102 2960
G1 31 49.00 G3 55 196.0 G5 79 784.0 G7 103 3136
G#1 32 51.91 G#3 56 207.6 G#5 80 830.6 G#7 104 3322
A1 33 55.00 A3 57 220.0 A5 81 880.0 A7 105 3520
A#1 34 58.27 A#3 58 233.1 A#5 82 932.3 A#7 106 3729
B1 35 61.74 B3 59 246.9 B5 83 987.8 B7 107 3951
C2 36 65.41 C4 60 261.6 C6 84 1046 C8 108 4186
C#2 37 69.30 C#4 61 277.2 C#6 85 1109
D2 38 73.42 D4 62 293.7 D6 86 1175
D#2 39 77.78 D#4 63 311.1 D#6 87 1245
E2 40 82.41 E4 64 329.6 E6 88 1319
F2 41 87.31 F4 65 349.2 F6 89 1397
F#2 42 92.5 F#4 66 370.0 F#6 90 1480
G2 43 98.00 G4 67 392.0 G6 91 1568
G#2 44 103.8 G#4 68 415.3 G#6 92 1661

也就是用CDEFGAB这七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

我们都知道, 一首歌的音调我们直接用嘴巴就能哼出来, 而且也方便传播, 但是无法记录在纸上, 音名出现后 由于音名和音高的一一对应关系, 我们便可以将脑海里的哼哼转成文字记录下来, 音乐的传承便由此开始

用音名记录确实不错, 但是用它们来唱就显得有些拗口了, 像F由两个音节组成, 音符多速度快的时候估计嘴都会打瓢

所以为了方便唱, 音乐家们便开发出了一套唱名, 全部都是单音节:

音名 对应唱名
C do
D re
E mi
F fa
G sol
A la
B si

这些个唱名就相当于是歌词, 不仅方便人们唱, 也方便记录

在地球的另一边, 同样也开发了一套音名, 这套音名不是用字母表示, 而是用数字:

西方音名 对应唱名
C 1
D 2
E 3
F 4
G 5
A 6
B 7

简谱中用的就是数字这一套, 至于哪个好, 它们仅仅是音高的昵称罢了, 用于音乐的记录和传播, 无所谓好坏

没有人会说你采用简谱就很low , 学习五线谱也只是为了方便学习西洋的经典, 因为西洋音乐都是用五线谱记录的, 不学的话根本看不懂, 仅此而已

音长的表示

前面说到, 音高可以用音名和唱名来表示, 那么声音的持续震动时长 也就是音长 用什么来表示呢

如果我们给每一个音设置一个固定时长, 比如第一个音符几秒, 第二个音符几秒, 那肯定不行, 这种绝对时长压根唱不准, 音符一多会死人的

那咋办, 既然绝对时长我们很难把控, 那相对时长呢, 假设第一个音符是1秒 第二个音符是前一个音符的两倍

感觉要比绝对时长容易一些, 但是还是困难

于是乎 在相对时长的基础上, 借助身体的本能律动,发明了一种通过身体打拍子的方式来计算时间, 比如用双手打拍

不管你打一拍花费多长时间, 只要第一个音符打了一拍, 那第二个音符就打两拍, 如果第一个打两拍, 第二个就打四拍, 依次类推

刚开始的时候, 打两拍的时长不一定是打一拍的两倍, 会出现严重误差, 这很正常, 所以初学者一般需要借助节拍器, 让身体适应这种相对时间的感觉, 久而久之误差会越来越小, 甚至融入肌肉记忆, 形成神经反射

所以学音乐的第一步 就要学会唱音阶和打拍子

节奏

由于不同的人打拍子的快慢不一样 导致在哼唱同一首歌时也有快又慢

但不管有多快 你依然能辨认出这首歌 这就是相对时间的魅力 它使得整首歌结构非常稳定 不被速度影响所影响

那么 这些个由相对时间所构成的固定比例结构 在音乐中我们成为节奏

节奏是一首歌的骨架, 我想这也不难理解了

好听的音乐

世界上没有难听的音乐, 只有难记的音乐

一首歌, 如果每个音符时值比例随心所欲 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那么这首歌 你压根就记不住 或者很难记住

所谓顺耳即好听, 听多了便顺耳, 想要让听众在短时间内实现听多的效果, 那么就需要重复

对于创作者来说, 最基本的就是歌曲的节奏保持一定规律性延续

我们可以去分析一下市面上的歌曲, 基本上整首歌的节奏, 都和第一小节大同小异, 如果不同, 那就在第二段再重复一遍, 我们俗称为洗脑

我们不要觉得歌曲low, 能让人记住的音乐, 本身就是合格的音乐, 别忘了音乐诞生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让人愉悦开心, 而不是为了比高深, 只要能让人舒服, 就OK了

歌曲的速度

这里的速度 指的是一首歌演奏的快慢 并非指的是BPM, 一首歌的速度由三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BPM, 节拍和音符时值

详情参见: 《BPM真的可以表示歌曲的速度么》

BPM指每分钟的拍子数, 它可以计算出的单位拍子占用的具体时间, 这是绝对时间 精确到秒 毫秒

不同的速度, 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另外 音高 节奏 速度,这三者的明确标示 可以保持一首歌曲的原汁原味 充分传达创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歌曲的节拍

节拍是提现演奏速度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标记歌曲强弱情绪的方式

详情参见:《节奏与节拍的区别》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1…111213…20

有瓣音频

200 日志
31 标签
RSS
© 2024 有瓣音频
本站总访问量次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use v5.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