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瓣音频 – 分享编曲混音技术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 首页

  • 归档

  • 搜索

Logic Pro X 系列教程 11:混音能手

发表于 2019-11-13

Logic Pro X 有着丰富的混音功能,帮助制作人高效地进行混音。Mark Cousins 将带你进入 Logic Pro X 的混音领域。

混音是音频制作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步骤,Logic Pro X 强大的混音功能能够极大地改善你的工作流程,并且使得音乐性也得到最大的发挥。然而,在如今的虚拟设备混音时代,这个任务也渐渐变得有些失去了创造性,甚至作为创作流程中的一环,其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混音也是一种创造,因此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找到一个插件,改一下某个参数,所有声音就都「好听」起来了。要时刻记得,每一个混音操作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你的目的是什么。

混音要制造出一种声场,让我们的音乐在其中最有效地展示出来。

在本篇教程中,我们会探索一系列改进混音的关键技术。首先,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会组织你的工程。包括总线发送的规范,轨道堆栈(Track Stack)以及分组的合理利用,我们会发现,一个组织结构紧密的混音,听起来就不会随意而杂乱。

第二个部分主要探讨效果器插件的使用,包括通道条插入和总线发送。这是混音策略得以实现的环节,比如压缩器与 EQ 的顺序问题,如何用延迟效果器精准创造一个立体声声场的问题。我们要用混音制造出一种声场,让我们的音乐在其中最有效地展示出来。

在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将拿出混音的「秘密武器」:自动化。如果说静态混音能够做到 80% 的话,那么自动化就像那甜点上的一颗草莓,使每一轨之间都互相拼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你需要理解 Logic 的几种自动化模式:Touch、Write 和 Read,这样不仅能边播边记录推子的动作,还可以通过手绘自动化曲线将你的混音精确地控制在 0.1dB 之下。

贴士:创建多版本混音

Logic 的文件菜单下有一个「备选」功能,可以用来创建和切换同一个工程的不同混音。以往,你可能需要将工程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而「备选」功能则优雅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版本的混音都共享相同的工程内容。因此,做一段乐器混音、30 秒的广告配乐,或者 remix,你都无需创建新工程,只需要创建备选并直接修改即可。推而广之,当你需要尝试不同录音 take 时也可以使用备选。

这篇教程得到了伦敦 Point Blank 音乐学校的认可。Point Blank 是一所专业的音乐制作、音频工程、音乐营销、演唱、广播制作、DJ 技术和电影制作的学校,全部由英国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和媒体专家授课,更有音乐和媒体界传奇人物的客座访谈。

更整洁的混音

1、为了让混音过程更加流畅,最好对混音器进行一下组织管理,尤其在轨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整理最有效呢?要考虑的第一条就是,怎样分组排序能让你在工程里轻松穿梭,快捷地定位所需的轨道。当混音器处于「轨道」模式下,混音器里的音轨顺序就会自动与轨道区保持一致。

2、如果使用了音色库,它们可能会产生一大堆备用的发送轨和辅助轨,可以考虑把用不到的发送轨删除。你可以按名称顺序实例化发送轨,比如 Bus 1 放在第一个发送槽里。

3、我们往往会用三层混响效果来制造深度感强烈的声场效果,每一层都较上一层的空间更大。上图中,我们为每一轨都实例化了三个混响,按照名称顺序摆放,一目了然。

4、使用轨道堆栈(Track Stack)来归纳成组的声音,例如鼓组等。按住 Command 并点按要收纳的音轨,选择「轨道」菜单下的「创建 Track Stack…」即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总和堆栈」,这样你可以得到一个堆栈的总推子。

5、点按轨道头列表里的小三角,堆栈就会展开或合拢。为总和轨标注一个名称,甚至分配颜色,以便视觉区分。另外,在混音器中,把轨道堆栈放置在末尾会更加整洁,所以在轨道区把总和堆栈放到最下边即可。

6、另一个归纳音轨的方法是编组。将轨道编组后,它们的推子将同步移动。但你不能隐藏音轨。选中要编组的音轨后,在混音器中点按音轨中央的分组按钮,即可以在菜单中完成编组。你可以随时按 Shift + G 临时关闭和恢复编组轨道的联动响应。

使用信号处理器

1、在混音过程中,试着把插入效果和发送效果的作用区分开。总体而言,插入效果应偏向于修改音调、音色和动态。同时,改变处理器的顺序有时也会产生比较微妙的声音效果变化。

2、相对而言,发送效果则应该主要进行环境修饰,例如混响和延迟。应该好好控制环境效果的作用量,或说干湿比。如果使用混响效果,最好在发送插槽里选择「后声相」,以便保留立体声的摆位。

3、对于混响和延迟效果而言,我们可以在混音中通过发送轨的电平来控制效果量,也可以去直接修改辅助轨。从混音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对混响信号进行单独处理,比如用 EQ 做个低切,或者加上一点合唱效果。

4、当你使用延迟(Delay)效果时,需慎重考虑它在立体声声场中的作用。比方说,上图中 Telecaster 轨的声相稍稍偏左,我们可以把这一轨发送到 16 分音符 Tape Delay 上,并把延迟信号的声相打到右边,创造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5、当然了,每一条规则都会有例外,本例则是关于发送压缩效果的。在发送轨使用压缩效果,也就是常说的平行压缩(或称并行压缩、并联压缩)。在主要的鼓轨上激活一个发送效果,并在新创建的辅助轨中实例化一个压缩器插件,将压缩速度调至极快,并使用 6:1 压缩比,大概进行 10dB 的电平衰减。

6、混响、延迟以及平行压缩所创造出的空间效果已确定,「squash(挤压)」轨的效果已经加进了整个混音当中。在此情况下,这条辅助轨通道的电平将影响这组效果的密度,并为鼓组的躯干部分增添饱满度。当然,别忘了把效果分配给鼓组的发送效果。

添加自动化

1、我们通过各种效果器,可以对混音进行各种控制。尽管如此,自动化却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用来强调混音当中的某些片段,防止它们被其他轨掩盖。要使用自动化,首先需要进入自动化视图,请按字母 A 键。

2、在轨道头当中,有自动化模式选项。比如 Touch 模式,用来边播边记录推子动作。当推子被按住时,会写入自动化数据,当你松开时,推子将回到它的原本位置。Read 模式顾名思义,是用来回放的模式,你可以安全地播放混音,不用担心误操作改变自动化数据。

3、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信号电平,你可以在轨道区手绘自动化曲线,用指针工具或铅笔工具都可以。如果要提升某一部分的电平,可以使用选取框工具画出一个区域,然后用指针工具拉动该区域内的曲线。

4、我们接触最多的自动化操作可能都对轨道音量的控制。其实,在 Logic Pro X 中你可以对轨道上的任意插件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在轨道头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的参数即可。比如上图中,可以对 Rhodes 钢琴轨的 AutoFilter 效果的 Cutoff 值进行自动化控制,让它在前四小节缓慢打开。

5、刚接触自动化时,你可能需要重新调整音量,而发现音量推子已经被自动化数据完全控制了。这时,你可以使用自动化值来调节音轨的整体音量,而不影响自动化数据的相对变化。

6、如果你的自动化操作出错了,或不再需要某些自动化数据,你可以在「混音」菜单下的「删除自动化」子菜单中找到所需的命令。比如,删除那些可见的自动化数据,甚至整个工程里的全部自动化数据等。

本文转载自: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11.html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提升作品水平的 4 条混音技巧

发表于 2019-11-13

本文分享四条混音技巧,辅助你在声学条件不够好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混音虽说是耳闻为主,但再依靠一些小技巧,就能得到更多提升空间。

技巧 1:光谱分析

我们先拿 techno 音乐来说,底鼓和贝司线是整首曲子的基底,然而要处理好它们之间「打架」的重叠频率,就需要足够的细心。

你或许已经知道如何进行低切,或把贝司的低频 EQ 与底鼓融合。但在没有优秀的低频监听单元的情况下,甚至你的房间环境也并不够理想,该如何处理呢?

使用光谱分析器。这是在硬件条件有限时,最能够帮到你的方法。下面是三款免费的光谱分析工具,你可以从中选择,或使用你所熟悉的分析工具。

http://www.voxengo.com/product/span/
http://www.bluecataudio.com/Products/Product_FreqAnalyst/
https://www.meldaproduction.com/plugins/product.php?id=MAnalyzer

步骤
  • 在立体声总输出轨上启用一个频谱分析器
  • Solo 底鼓轨,在分析器中观察频段
  • 再 solo 贝司轨,这样便能直观看出它占用的频段
  • 逐条检查其他轨道的频段

Voxengo SPAN 允许输入两个声源,这样你就可以方便地在一个插件里完成频率对比。

技巧 2:走出泥潭

还是低频的事情,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监听音箱的低频表现欠佳,监听环境的声学数据不理想,或是半夜怕扰民不敢开足低频音量。

怎么解决低频混音问题,已经有了无数文章、帖子来讨论,涉及到房间处理、音箱摆位、音箱种类、昂贵的高精度线材等,问题不减反增。那么,怎样利用现有的工具呢?

相信参数化均衡器吧。简单而言,在 100Hz 处高切。如图所示:

1

步骤
  • 在总输出轨上启用一个 EQ 效果器
  • 在 100Hz 处高切,用最陡峭的 Q 值,这样 100Hz 以上的频率就都被切掉了
  • 激活此 EQ 效果器,播放曲子
  • Mute 掉所有理应出现在低频部分的乐器,如底鼓和贝司
  • 现在,哪些乐器本来不该出现在低频范围却窜到了下边,就一目了然了

就算监听很糟糕,这个方法也能适用。100Hz 高切能显示出不该出现在低频范围的声音,一目了然。甚至戴耳机混音,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你可以逐轨进行清理,直到低频范围令你满意为止。然后把底鼓、贝司放进来,听听看是不是它们更清晰了。接下来,再处理底鼓和贝司之间的打架问题即可。

注意:这并不是说,100Hz 里出现声音就一定是坏事。记住,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有些编曲场合下,低频信号是有利于曲子的,要审时度势。

技巧 3:粉噪法

在电子乐混音中,参考电平非常直观,多数制作人会依照底鼓去混音,换句话说,所有其他声部都围绕着底鼓的电平去处理。但在其他风格的乐曲里,鼓组不一定是核心声部,那么要怎么做呢?

校准好一个粉噪,将其作为参考电平。一句话概括:参考粉噪的电平来混其他声部。为何不用白噪而是粉噪呢?因为粉噪比白噪更接近我们听声的直觉。至于更深层的解释,已经超出了本文范围。

这样,太响的元素就会显得十分突出。有些声部可能会被遮蔽,仍需要仔细听辩,这时多了一个粉噪作为参照物,工作起来就会更加顺畅。

任何一个声部都不应该独占编曲,就算音量层层叠加,总体上也要能包得住。

你或许需要一点时间来习惯这种工作方式,想必也会发现它的优势。

生成粉噪的工具有很多,基本的测试信号生成器就能做到。也可以使用 Voxengo SPAN 这类插件来生成。

另一款免费的 MDA 插件包里也有信号生成器(http://mda.smartelectronix.com/),但是目前没有 64 位版,所以无法在 Logic Pro X 里使用。

步骤

先设置 MDA Test Tone 插件,让它过一下 Voxengo SPAN 插件。

  • 在总输出轨上启用 MDA 噪音生成器
  • 将 Mode 设置为 Pink Noise
  • 将 Output 设置为 All Channels
  • 启用 Audio Thru 框
  • 将 Level 设置为 -23dB

2

  • 载入 SPAN
  • 选择 K-14(会把满调幅零点放在 -14dB 的位置,给你的混音预留大量空间)
  • 调节粉噪的电平,让峰值大概处于 0 的位置,RMS 电平在 -8 到 -9 的位置。多多关注 RMS 电平,而不是峰值,具体原因此处就不赘述了

3

如果使用 Logic Pro X 自带的测试音频工具,请注意它不支持音频穿越,你需要将它放在立体声 bus 轨上,然后输出到立体声总轨。

  • 选择一个立体声 Aux 轨,载入 Test Oscillator 插件

  • 选择 Pink Noise

  • 将电平设置为 -16dB

    4

  • 载入 SPAN

  • 选择 K-14。-16dB 的粉噪输出应该会让峰值处于 -0.5 左右,RMS 在 -9 左右

注意:如果你无法使用,或不愿使用 SPAN,或者用不了 K-14 metering,对应的满调幅峰值为 -13dBFS,RMS -25dBFS。

5 1

5 2

这条技巧有两个价值:第一,你可以得到一个校准过、客观的参照物;第二,预留了后期和母带的空间。

技巧 3:MS 处理

Mid-side 处理是对声部、bus 或最终混音进行立体声声相的控制方法,它基于音频信号的摆位。

Mid(中央)通道是指在立体声相位中处于中央的信号,增强 Mid 信号会让声音更加集中、窄小、单声道化。

Side(边缘)通道就是在立体声相位四周的信号。增强 Side 信号会让声音更加宽广,使中央部分的空间更大。

那么,反过来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我们降低 Mid 电平,不动 Side 的电平,就可以在不提升整体电平的情况下制造出大量的空间。如果降低 Side 信号电平,声音就会更像单声道,更加汇聚在中央,像贝司等低频声部就非常适合后者。

怎样做

选择一款支持 M/S 的 EQ 插件,例如 Logic Pro X 的自带 EQ、Ableton 的 EQ 8、Fab Filter 的 Pro Q 2,或者 Izotope Ozone 等。

我们假设要处理一条贝司,带一些合唱效果,需要将它的低频更「单声道化」,而又不损失合唱效果带来的高频段共鸣的宽度。

效果器链这样:贝司音源 -> 合唱效果 -> M/S EQ,如图:

6

上图的效果全关,光谱如下图:

7

注意:贝司声在相位分析器中显示出一个几乎完全是单声道的图形,在 FFT 分析器(左)里则显示出多层共鸣。

让我们启用合唱效果(选择 Mega Wide Chorus),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8 1

8 2

现在看看右边的相位分析器,可以明显看到新增的立体声信号。但是从上到下,直到 30Hz 都有立体声信号。FFT 则没有什么变化。

然后,让我们添加一个仅作用于 Side 信号的高通滤波器,切到 220Hz 处。

9 1

9 2

再对比一下分析器,FFT 里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更重要的是信号变成单声道/宽广共存的声音了。简而言之就是 200Hz 以下都变成了单声道,高于这个位置的频率仍然有立体声的声相。

总线处理,还是终混处理?

采用上边的技巧,无论是在集合了若干声部的总线上,还是总输出轨上,都能达到清晰度和声音稳定程度的保障。

在衰减 Side 信号时需要注意的是,衰减值不当可能导致声音被「钉」在奇怪的声场当中,因为缺少底部的支撑。适当地推起 Side 信号,可以为乐曲制造出所谓的「呼吸空间」。

创造性 M/S 处理

Voxengo 有一款免费的 M/S 处理插件 MSED。它原本是用来解码 M/S 技术录制的音频。作为一款均衡器,它也能用作 M/S 增益控制器。也就是说,你可以分开控制 Mid 或 Side 信号的增益值。用它衰减掉 Mid 信号后,留下的 Side 信号也不会被过分影响。用它提升立体声的宽度,能够避免一般立体声技术产生的哈斯效应(Haas Effect)。

结论

这篇文章内容较杂,论及的要点都是为了让你获得更多混音上的改进空间。

本文转载自:https://soundmono.com/4-mixing-techniques-to-help-take-your-music-to-the-next-level.html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加强鼓组音色的冲击力

发表于 2019-11-12

我们知道,要得到更具冲击力的音色,就要用到压缩器。但你还需要适当调整它,才能让声音真的「动感」起来。

Attack 时间就是核心秘密

注意:最好使用工作室级别的耳机或音箱,才能更好感受到具体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底鼓的波形。它会从一个很突然且高频的震动开始,然后相对较缓地结束。开始部分就是冲击力所在的位置。为了让这个部分更加丰满,不失去音色本身具有的冲击感,你就需要尽量让这段波峰无伤地通过压缩器。而 Attack 值就是用来控制这个特性的。

看看下图的底鼓,这是放大到毫秒级别后的波形。我们看到丰满的头部在大约 30 毫秒处开始消逝。这也直接告诉了我,应该怎样设置 Attack 时间。

在得到了这个重要信息后,我们在通道条上实例化一个压缩器。将 Ratio 比率设置为 4.00:1,Attack 时间设置为 30 毫秒。然后,循环播放底鼓,同时慢慢拉动 Threshold 值,直到你听见冲击感开始增强了为止。有的人喜欢把 Threshold 压低,有的人喜欢放到很高,只要你感觉合适即可!

当然,Release 也可以适当调调,直到满意为止。

下面从一个具体例子来讲讲。这是一段 Hip-hop 风格的工程。我在底鼓和军鼓轨道上开有压缩器。通过下图的参数,底鼓的冲击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02

军鼓也可照此方法进行,当然参数会有些许不同。不过在本工程里,我直接拷贝了底鼓的参数,并且觉得没有任何不妥。

让改变更加明显

作为混音技巧,这实在不足为奇,但确实有效。然而这里有个陷阱,需要小心避开:在使用压缩器之后,被修改的轨道可能变得更大声了,造成一种「更大声等于更好」的错觉。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相对增益对比,对修改前后的声音进行 A/B 测试,以确保响度没有较大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 Maximiser VST 插件,将 Threshold 和 Output 设为相同的值。此数值应该低于总轨混音电平的峰值。例如,压缩前的鼓峰值是 -2.37dB,那么我就将 Loudmax(一款免费的 maximiser)放置在总轨上,Threshold 和 Output 值都设为 -3dB。

现在,当我打开/关闭压缩器时,就既能够听清它带来的冲击力效果,又不会让整体音量失去平衡。

听听区别

处理前的鼓(峰值 -3dB,24-bit,41000kHz)


处理后的鼓(峰值 -3dB,24-bit,41000kHz)


本文转载自: https://soundmono.com/the-how-of-punchy-drum-compression.html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经典压缩器 1176:硬件和插件

发表于 2019-11-12

对于制作人来说,压缩器可谓是一日三餐一样的存在。它们种类繁多,效果卓越者亦是数不胜数,不同的制作人也都有着不同的偏好。但有一款压缩器是每一个制作人都值得了解的,它就是 Universal Audio 公司经久不衰的 1176 压缩器。

1176,一段历史

1966 年,Universal Audio 创始人 Bill Putnam 使用 FET 取代了真空管,重新设计了那款成功的 175/176 限幅器。于是,就这样诞生了 1176 峰值限制器,它如此之经典,以至于如今世界上每一个专业工作室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款压缩器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极端快速的起音时间(attack),仅有 20 微秒。它没有阈值控制(threshold),只有输入和输出旋钮,压缩量直接由输入电平来控制。

1176 的声音特点对于音乐和人声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它会让中低频更具有能量,让声音更加饱满密致。除了人声,1176 对于底鼓、军鼓、击掌声,甚至整套鼓组都能产生无可比拟的效果。

与其他压缩器不同,1176 只提供了四个固定压缩比按钮(Ratio),可以按下任意组合,或者像那些喜爱探索的工程师,按下全部按钮。这种用法是 Putnam 也未曾料想的,这会让 1176 制造出一种极其别致的效果。这种极高的压缩比有时被称为「Brit」,用在鼓或强烈的贝司声音上会具有震撼的效果。

在 1176 的产品历史中,在最初的蓝带版之后又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如果你在考虑买一台,需要注意区别不同的版本(文章稍候更新)。最新款是黑色面板,由初始版重新设计而来。

使用 1176 压缩器

旋钮

1176 的面板上有两个显眼的旋钮,Input(输入)和 Output(输出)。正如前面所讲,1176 没有单独的 Threshold(阈值)控制,输入旋钮同时也是阈值旋钮。也就是说,进入 1176 的信号量越大,阈值也就越小。

输出旋钮控制 1176 的总体输出电平,类似于其他压缩器中的「Makeup」电平增益参数。开始使用压缩之前,我们可以先调整输出量,直到压缩后电平与未压缩电平一致。反复切换 Bypass(直通)开关就可以方便地对比出来。这个状态下,压缩效果刚好能被听见,又不会影响音量。

Attack 控制 1176 的压缩需要多长时间才对输入信号起作用。最快 20 微秒,最慢 800 微秒。在 1176AE 版中,还有一个超级「慢」的选项,10 毫秒。这样就可以保留更多瞬态信号,使得音色的冲击力更强。

Release 则控制 1176 将电平恢复到原始值的时间。可以从 50 微秒起,到最慢的 1.1 秒。

需要注意的是,1176 的 Attack 和 Release 调节方向和多数压缩器是相反的,调节到更大值时,实际上 Attack 和 Release 时间会更短。

按钮

在电平表两遍分布着 8 个按钮。左边的用来设置压缩比,低比率用来压缩(4:1,8:1),高比率用来限制(12:1, 20:1)。而 1176AE 中,还专门有一个 2:1 的极低比率,这是最平滑、knee 值最软的选项,非常适合处理人声。

右边的按钮可以用来设置不同的电平监视方式。GR 表示「Gain Reduction(增益衰减)」,它会显示出 1176「压」掉了多少信号。当设置为 +8 或 +4 时,电平表将指示输出信号量。例如 +4 时,电平表上的 0 值点代表输出电平为 +4dB。按下 Off 后,1176 将停止工作。

全按钮模式:「British 模式」

工程师经常喜欢在鼓组或环境音轨上使用「全按钮」模式,也是常说的「British」模式。这样还会让贝司声更「脏」,或者将人声直接「打」到你的脸上。按下四个压缩比率按钮后,压缩的失真量就会大幅增加。

此外,你也可以尝试任意按钮组合,每一种都有一些独特的味道。当然,如果两个按钮之间有间隔,插件会自动按下中间的按钮,因此,包括全按钮模式,可用的组合一共六种。

硬件和软件版的 1176

1176 硬件系列
  • Revision A(蓝带版,国内或叫「蓝脸」):1967 年 6 月 20 日设计,序列号 101-125

  • Revision AB(蓝带版):1967 年 11 月 20 日设计,序列号 125-216

  • Revision B(蓝带版):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217-1078

  • Revision C(1176 LN)(蓝带版):1970 年 1 月 9 日设计,序列号 1079-1238

  • Revision D(黑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1239-2331

  • Revision E(黑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2332-2611

  • Revision F(黑脸):1973 年 3 月 15 日设计,序列号 2611-7052

  • Revision G(黑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7053-7651

  • Revision H(银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7652-8000+

  • Universal Audio Reissue 1176LN:2000 年 4 月 1 日设计,序列号:101-1959、1960-2946、2947-present

  • Revision AE(Anniversary Edition 周年版):2008 年 6 月 4 日设计,序列号 001-500

  • 其他版本:1178 立体声版

软件系列
  • Universal Audio 官方版 1176 插件($299)
  • Waves CLA-76 插件($249)
  • Softube FET Compressor($219)
  • Native Instrument VC 76($199)
  • The Seventh Sign(免费,国内或许无法访问官网)

本文转自: https://soundmono.com/vintage-compressor-1176-and-its-software-versions.html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音频实时导出解答

发表于 2019-09-02

只是实时导出而已,宿主软件大部分也可以实时导出!

导出分为两种:

1、非实时导出:执行宿主软件的导出命令后,CPU/内存开始计算效果,直到导出成品结束。
优点:导出速度快,节省时间
缺点:导出的音频与工程中播放,不相同

2、实时导出:软件或者轨道录音机实时播放,实时记录音频与效果,直到结束。
优点:导出的音质与工程中播放相同
缺点:要播放一次,耗费时间

实时导出又分三种:

1、使用宿主软件自带的实时导出功能。
2、如果宿主软件不支持实时导出,可以使用插件来导出(轨道录音机属于其中一种)
3、声卡无损跳线内录,这不算是导出,而是无损的移植到别的软件中。(ESI、RME等品牌支持此功能)

三种功能中,前两者实时导出的时候,数字音频是由电脑来计算的,不会经过声卡的ADDA转换。因为这时不存在模拟信号,模拟信号也是不能被电脑识别和制作的。因此,即使拔掉声卡也可以导出。最后一种无损跳线内录,会经过声卡,它比较适合把分轨移植到其他宿主,或者是把成品移植到其他母带宿主中做整体母带处理!

补充:

也没有什么指标不指标的,实时导出还是快速导出由你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其他目的来决定。例如:客户给的钱很少,你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做他的东西,差不多就行,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快速导出。再例如:做一部电视剧的声音部分处理,这部电视剧可能达到20-30集,每一集达到40多分钟,为了不耗费时间,可以选择快速导出。如果要求作品质量,那就选择实时导出!

另外,如果制作的最终成品本身就很差。那用什么导出都意义不大,建议各位把精力放在技术上。

技术问题补充:

如果担心实时导出后的成品还是与工程中播放不相同,请把母带效果器放在推子后。这样做的意义是,总线推子后的效果器不会受到宿主总线推子的影响。最终的输出音量,是由推子后的母带效果器来决定的。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什么时候才需要MS处理呢?

发表于 2019-09-02

什么时候才需要MS处理呢?

1、当M中置/S外围信号有问题的时候,例如:音量不匹配

2、当需要更好的宽度时,例如:S信号较多,M信号较少,自然立体声宽度会更宽广

3、校正MS信号,例如:S信号的冲击力较强,M较弱,导致中置的乐器和人声不够突出

注:宽广的立体声不是由立体声扩展效果器得来,而是S信号的乐器比较多、比较丰满、因此声场会更宽广。人声的宽度通常也是如此,当我们对人声适当发送左右延迟的时候,左右延迟通常在S信号当中,适当发送延迟可以很好的加宽人声的宽度。

那么,在混音的时候,如何调整MS信号的量呢?

1、当某一个或某几个乐器需要更多S信号的时候,则声像位置越极左极右,S信号越多,M越少。当极左或极右的时候,这个乐器就只占据S信号,M是空的。这样可以把位置让给M里的Bass,鼓点,以及人声。但过于层次分明的时候,也容易造成缺少融合度。

2、当要把某个乐器放在M的时候,则声像应该在中间,例如:人声主唱,Bass就是这样。M信号通常给要突出的声音!完全M的话,这个声音会很窄,所以,M中的人声通常需要添加混响和延迟,适当增加S信号来加宽声音!

3、说到人声,人声主唱占据M信号后,配唱(人声的和声)建议多占据S信号,这样更有层次。方法也是调整声像,越极左极右,S信号就越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发送混响和延迟来调整声音的远近。

又说到远近了,越扯越远。远近总结如下:

1、音量,音量小,声音远;音量大,声音近,这毫无疑问!(借助音量推子)
2、空间,混响空间大,混响量大,声音远;相反声音近!(借助混响和延迟效果器)
3、动态,声音起伏感越大,声音越远;声音起伏越小“像说悄悄话一样的动态”,声音近!(借助压缩/压限效果器)
4、频率,低频多,高频少,声音远;低频少,高频多,声音近。因为高频的传输能量比低频弱(借助EQ均衡效果器)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使用音高修正效果器,修正不稳的音符

发表于 2019-09-02

使用音高修正效果器,把不稳的音符修正速度加快,使曲线更平就可以,但过于直接的曲线会导致电子人声,俗称电音。

可使用Melodyne、Auto-Tune、Waves Tune、等工具,Melodyne就不说了,还没修就已经失真了,不推荐使用,浪费设备。Waves Tune在修复尾音不稳的问题上最优秀,失真度更低。以下举例Autu Tune和Waves Tune的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Auto Tune Evo 6


Auto Tune Evo 6


Waves Tune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教材]ASIO4ALL v2 中文使用手册

发表于 2019-09-02

通用 ASIO 驱动 & 适应于 WDM 音频

- 中文手册 -

简介
欢迎使用ASIO4ALL v2!这份手册希望能帮助你充分使用好已安装的ASIO4ALL,本手册尤其将重点介绍最新加入到这个ASIO4ALL版本中的高级功能。ASIO4ALL v2在安装之后将自动添加两个新的快捷方式图标到你的系统桌面上,一个链接到本手册,另一个则用来以脱机状态调用ASIO4ALL的控制面板。

入门指南

软件配置

在使用ASIO4ALL之前,你需要对相关的音频软件进行适当地配置。要如何设置,这完全取决于你指定的应用程序。通常,你可以在该软件的音频配置菜单中将ASIO驱动指定为“ASIO4ALL v2”。现在你应该可以找到一个用来开启ASIO 控制面板的按钮。这个按钮被定义
到哪个选项卡内也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本身。当你找到并按下此按钮,ASIO4ALL控制面板将弹出。如果需要的话,请查阅该音频软件的联机帮助以获取更多信息。有时,音频软件并没有提供可用的ASIO控制面板选项。像Winamp和Foobar 2000 的某些ASIO 输出插件就存在这种情况。不管怎样,为配置ASIO4ALL 和这些应用程序,你还是可以从桌面上调用ASIO4ALL 的脱机控制面板。注意,脱机控制面板在工作上如同自身的ASIO宿主,它无法同时反映出任何ASIO4ALL请求
所打开的当前设备状态!
只有当你重新启动音频软件后,脱机控制面板中所作的设置更改才会生效。也就是说,相对于从已进行了适当配置的音频软件内部加载ASIO4ALL(联机)控制面板的方式而言,用户在脱机控制面板所作的设置将完全无法取得实时效果。
一旦你进入ASIO4ALL控制面板,就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操作了。

简易设置

(插图一:简易设置面板视图)
1、设备列表
这是在你系统中找到的WDM音频设备列表。请加亮你想要更改参数的设备。注意:所有的参数更改只能应用到当前高亮显示的设备上!
如果设备名以粗体显示,则表明设备可用。上图中,“CMI8738/C3DX PCI音频设备”就是可用的,而其它非粗体显示的设备则表明不可用。
每个设备的当前状态都显示为一个小图标,图标可能是如下列出的其中一种:

“工作中”- 表示该设备的音频驱动引擎已成功启用。
“可用”- 表示该设备在此期间可以使用,但还没有正式运作。
“不可用”- 表示该设备已处在其它进程的使用当中而无法在此期间使用。
“无法解释”- 如果该设备由于某些未知原因而拒绝使用,或者表现出任何
不稳定状态的行为,那么尝试关闭并重新打开控制面板可能会解决此问题,像插
拔USB设备时就有可能如此。某些时候,只要一返回ASIO4ALL设备就不报告或
缺乏它的当前可用性时,这个图标也就意味着等同于“不可用”。
注意:如果设备列表为空,则表明在你的系统中没有一个WDM音频设备。请
检查你所使用的音频硬件的制造厂商是否为其提供了WDM驱动程序!

2、ASIO 缓冲区大小
你可以借助拖动滑块方便地调节当前已高亮显示设备的ASIO缓冲区大小。
很显然,小的缓冲区能带来低的延迟。当你一旦听到存在明显的爆音现象或声音
严重失真,你就必须适当地增大ASIO缓冲区,然而缓冲区越大,延迟时间也就
越长。因此,你有必要在这里设置一个小且恰当的取值。

3、可切换按钮
允许你“启用/禁用/选择”当前已高亮显示的设备列表内项目。
借助此按钮可以用来执行当前高亮设备相关的ASIO 操作。在简易设置模式中,你一次只能选择一个设备。
如果没有可对当前项目执行的有效操作,此按钮将自动切换为一个附加的“退出”按钮。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通过点击顶部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来关闭控制面板,这和“退出”按钮的作用是一样的。

4、切换到高级设置模式
切换控制面板到“高级设置”模式,在这里,你可以调整所有的设置细节,
但也完全有可能把你的配置弄得一团糟。有关“高级设置”模式的具体阐述请查
阅本文档的“高级设置”部分。
5、载入默认设置
点击此按钮将把所有的配置项恢复到它们在安装时的默认状态。当音频设备
开始工作之前或你在以后自行设置的过程当中迷失时,你可能会用到它。
6、状态栏
状态栏最重要的部位是过载指示器(正好处在标记⑥所在的位置上)。如果
过载指示器出现闪烁,即表明已达到了过载状态,你可能需要增加ASIO 缓冲区
大小。如果闪烁的时间较短暂,则可能是某些任务加重了系统的负担(比如在载
入某个工程时),你可以忽略它,但这个新增加的功能可以帮助你引起警觉并采
取可能的措施以减轻系统负担。

高级设置

(插图二:高级设置面板视图)
控制面板切换到高级设置模式后,事情开始变得稍微复杂起来。你应该会注
意到设备列表内的项目现在已经变成可展开/折叠的了。通过观察展开的设备列
表,存在于你系统中的WDM音频体系结构也就一目了然。
设备列表包含设备,设备接口也叫做“Pin”(这是微软的独有行话)。上
图中展示了设备列表内各项目在WDM KS驱动中的层次关系。
借助可切换的操作按钮,你现在就可以自主选择启用/禁用设备列表内的指
定项目。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多个设备的配置。
在安装有多个设备时需要所有相关设备从同一时钟源开始工作。你可以通过
采用可菊链式连接的S/PDIF等接口来控制多个设备从而达成此目的。
注意:如果设备不能精确同步,设备间传输的音频流将可能随着时间的增加
其不同步越来越严重!
上图中面板右侧依次标记了各高级设置选项(①..⑤)。
1、延迟补偿
由于ASIO4ALL在开发过程中缺乏足够多的对硬件/驱动程序底层结构方面
的了解,它只能以猜测的方式来估算已牵涉到的延迟情况。
借助图中所示的拖动滑块,你可以在ASIO4ALL中对延迟时间进行一定的补偿,从而使得在你音序器件中录音或其他工作时得到适当的校正。
注意:在安装有多个设备时,所有设备将以其中某个具有最大取值的设备为准。因此,如果不同的设备内部存在不同延迟情况,某些设备将无法取得精准的
音频定位!
2、硬件缓冲 [开启/关闭]
启用已高亮设备的硬件加速功能。这只能在使用“WavePCI”的miniport 驱动模式下工作,其它类型的WDM驱动通常不允许直接访问硬件缓冲区。要获得最佳的硬件加速性能,有必要配合“ASIO缓冲区大小”滑块和“缓冲区位移”滑块(参阅下文)一起调节。设置较小的ASIO缓冲区有益于给硬件缓冲带来最佳的工作状态,不妨尝试在128到256的采样数之间进行选择!
使用硬件缓冲的最大好处就是占用的CPU较少。此外,这种方式还可能带来更低的延迟。
在安装有多个设备时,支持和不支持硬件缓冲的设备可能会被同等对待,故此不推荐勾选此项!
如果指定的音频设备不支持硬件加速而开启了此项的话,将可能额外增加数百毫秒的延迟,这可以清楚地听到。

3、内核缓冲区/缓冲区位移
如果禁用了硬件缓冲,该设置项将允许你加入两个以上的缓冲区队列到音频输出。每个附加的缓冲区将在播放某个缓冲区的同时增加设备的输出延迟时间。因此,如果要更改初始设定(默认的内核缓冲区数目已设为“2”),只有在比较强劲的机器配置上且预设值和小的ASIO缓冲区搭配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我们才推荐你这么做。
如果启用了硬件缓冲,该设置项将允许你指定ASIO4ALL当前正在读/写和下一次准备读/写硬件缓冲区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数(单位为毫秒)。你是否已经觉得头大起来?音频流的控制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你甚至无法估算出它的实际
效果,呵呵,不用担心…
一般说来:较高的取值会加大延迟但更趋稳定,较低的取值可能存在不利的影响。无论如何,你应该尽量以达到接近零的取值为目标(比如“4毫秒”就可以看待为“极其接近于零”了,如果是默认的“10毫秒”,这显然表明还存在着改进的余地)。
如果使用的是基于威盛Envy24系列芯片的PCI声卡,声卡控制面板中可以看到类似于“以DMA(直接内存存取)缓冲区传输方式调整延迟”的选项(以德国坦克出品的音频卡为例)。你应该将DMA缓冲区大小设置为一个尽可能低的取值,例如“1毫秒”,这是最好的情形。

4、总是以 44.1< 44.1<->48 kHz >重采样
ASIO4ALL 允许以44.1 kHz<->48 kHz的采样率实时重采样。只要ASIO4ALL工作于44.1 kHz且WDM驱动不支持此采样率时,重采样就会自动进行。
虽然也存在AC97 本身就支持以44.1khz内部重采样的情况。然而,AC97 的重采样品质往往极为低劣并且很不稳定。要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工作,请勾选此项。至少作为SoundMax WDM驱动(smwdm.sys)的一个典型来说,绝对有必要启用该
项以使其完全工作在44.1 kHz的采样环境下。

5、强制 WDM 驱动以 16 位工作
如果WDM驱动支持的采样精度高于16位但低于24位,这个选项就有用了。例如,某些AC97设备虽然声称具备20 位的采样精度工作指标,实际工作时却无法超过16 位。假如你的系统存在这种情况,该选项等于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变通方法。在起初的版本中,它被当作SigmaTel AC97 WDM驱动的一个问题解决方案而介绍了。

应用指南

●软件的现场演奏
此种情形下,你无需音频输入。因此,你最好禁止所有的音频输入,然后将ASIO缓冲区设置一个极小且保证能够稳定工作的取值。此外,你也可以禁止所有无需用到的音频输出。如果要禁用通道的话,在高级设置面板中就可以办到,
通过展开WDM设备列表内的项目然后选择禁用该配置无需使用的每个项目即可!

●计算机]充任效果器
很显然,在这种场合你需要音频输入。但是和往常一样,你有必要禁用所有
无需使用的通道。另外,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也请禁止重采样!

●音序器中的大体设置
通常最重要的是要避免CPU负载激增时引起的任何丢失数据的现象。因此,建议你稍稍放宽对延迟的要求以及使用一个能够让你绝大多数常用的VST/VSTi插件舒适工作的ASIO缓冲区设置。这在录音的时候尤为适用,毕竟相较而言此时任何少许的数据丢失都是难以令人容忍的。如果你的音序器提供了延迟补偿,你或许需要检查一下录音是否已经得到了适当的校正,否则将有必要在高级设置
面板的“延迟补偿”选项中继续进行调节。

●不重视延迟的场合
在某些配置中,ASIO4ALL允许位透明音频编码不进入Windows驱动程序堆
栈。考虑到由此可能带来的音频数据损失,音响爱好者更喜欢ASIO绕过
DirectSound或MME输出。如果你希望这样,显然延迟已经不是你的主要关心对
象而且也无需用到音频输入。当然,你同样要做的是确认已禁止了所有的音频输
入、ASIO缓冲区大小的取值已设到最大且没有问题的话!

疑难解答

虽然ASIO4ALL在音频软件中表现为一个独立的ASIO驱动,但由于其配置选项的复杂性,表现也各异,抛开ASIO4ALL本身的缺陷来说,仍然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应指出的是,如果你在ASIO4ALL的控制面板中更改了设备设置的话,可用的输入/输出通道数以及显示于宿主程序中的通道名很可能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每当你更改了音频设备的设置后,如果发现指定的音频程序似乎无法实时作用于更改设置后的设备项目时,建议你重新启动你的音
频宿主程序,看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其他可能出现的提问及解答:

●宿主程序的音频配置选项内找不到ASIO4ALL v2
存在着两种可能性:或者你的音频软件本身就不支持ASIO,或者你不是在
已取得了足够的系统权限的条件下安装ASIO4ALL v2 的。如果是后者,请以管理
员的身份登录系统并重新安装ASIO4ALL v2。安装结束后,操作ASIO4ALL v2 时
就不再需要以管理员的身份进行了。

●尽管音频设备没有用于其他场合,其图标仍然显示为“不可用”或“无法解释”你需要先确认“MS GS 软波表合成”或任何其他类似名称没有出现在你MIDI设置的任何地方。如果对此缺乏了解,请访问ASIO4ALL官方网站查阅更多的信息。
假如确信问题不是由“软波表合成”(有时伪装为“…DLS合成…”)所引起的,请尝试重启你的音频宿主程序。有时候从别的驱动切换到ASIO4ALL v2时,音频设备尚未及时释放以前的驱动也有可能造成该现象。
如果使用的是USB/PC 卡/火线设备,请关闭ASIO4ALL控制面板,断开设备后再插上,然后重新打开ASIO4ALL的控制面板。

●在不同的音频软件中对控制面板所作的设定无法通用
不仅如此,不同用户在控制面板中对设置选项的更改也完全是彼此独立的!
这不是一个Bug(程序错误,或称臭虫),它是ASIO4ALL v2的一个固有特征!
因为ASIO4ALL v2将为每个宿主程序/每个用户分别保存设置!只要他(它)们
不试图独占性地使用同一音频硬件,同时运行ASIO4ALL的几个线程将是允许的。
此外,对于运行在教学/计算机实验室等环境下的ASIO4ALL的某一用户来说,除
开他自身以外的同一机器上的任何其他用户都难以取得与其同样的结果。
●在Cubase SX 3 等宿主程序中显示的延迟时间和调整ASIO 缓冲区大小的结果
不匹配
ASIO4ALL支持ASIO宿主程序的延迟补偿功能并可有效地执行。但这项支持
还不完善且有待时间来改进。这里报告的值不仅仅只反映了ASIO4LL作用到音频
流的延迟值,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内在的延迟情况。
如果猜测无误,就是这样…
在ASIO4ALL的早期版本中没有加入这样的尝试,因此在使用ASIO4ALL v1.x
版本或其它WDM->ASIO封装器(包装程序,顾名思义,其作用即把WDM驱动包装
为可用的ASIO驱动,譬如ASIO2KS、AxASIO等)时将会看到显示的延迟值相对
较低。实际上真实的延迟情况(例如你听觉所感受到的)新旧版本并无二致,CPU
占用上升时亦不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版权所有 © 2004, Michael Tippach.
本文档所陈述的内容可能真实也可能不真实。因本文档所呈现的颜色搭配或
黑白对比反差而可能或不能导致读者癫痫症发作、呕吐乃至对家畜作出奇怪的举
动,无论以上哪种情形,作者都不对此承担任何道义上或法律上的责任。

nForce2主板南桥 (MCP-T )本身集成着 Realtek瑞昱 的AC97芯片..
很多朋友 装主版驱动 时 不会装它自带的音频驱动 而是去下载Realtek 的AC97驱动,然后 用ASIO2KS 或其他的 软件来实现ASIO…..但是很不稳定.

这样做的人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其实 nForce2 的南桥芯片 是支持 ASIO的…
方法:AMD用户 到这里下载驱动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nf…4_6.66win32.exe
虽然是nforce4的.. 但是运行很稳定 ,也可以下载nforce2的驱动,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fw637.zip
但是 我觉得 还是 新驱动好. .毕竟能稳定运行,并没什么坏处!

Intel用户 到这里下载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nf…4_6.66win32.exe
同上, 虽然是nforce4的.. 但是运行很稳定 ,不愿用新的也可以到这里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fw637.zip
安装时 所有 驱动组件 全部选上,装完后
打开NVMixer.. 找到 “环境” (下面5个按扭 第4个就是. )
想听原汁原味的..把它关掉 我觉得 那个不怎么样``

其它的 功能 还很多 比如 不用均衡器只是单纯的增强低音..

接下来 打开FB2K.. 转到 ASIO 设置项~~ DEVICE里是不是多了一个选项
NVIDIA ASIO.. 就是它!!
还有很多功能 朋友们 可以自己探索!!!
我只是看中它的ASIO 功能了!!!

其他虚拟声卡

  • VoiceMeeter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NomadFactory Liquid Bundle VST『汉化版』

发表于 2019-09-02

插件介绍

下载地址

插件名称: NomadFactory Liquid Bundle VST 汉化版
插件大小: 2.47 MB
提供格式: VST
发布时间: 2009-09-21
操作系统: Windows 7 32bit Windows XP SP3
官方网址: https://audio.newban.cn
PJ程度: 完美PJ
功能摘要: 汉化作者:磊磊 汉化 汉化字体:简体中文 安装方式:直接安装,无需英文版 特别说明:不得商业用途 Liquid Bundle带来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的效果包,里面包含了数种插件,对于声音设计人员、混音师、音乐创作者可创造出非常多的灵感,虽然它提供的是直观简单的操控面板,但是它所实现的声音品质却是全面且温暖,而且它还可以有效的运算,避免过度浪费CPU的运作资源。
  • Compressor II:压缩器,负责处理讯号动态。

  • Liquid Delays II:延迟效果器,负责制作延迟讯号。

  • Liquid Gate II:门限器,负责拦截讯号,例如:噪音或底层噪声等。

  • Liquid Mod II:调制效果器,采用调变作用产生和声、喷射音等效果。

  • Liquid Phase II:相位(相角)调整器,负责创造出60和70年代的传统模拟声音感觉。

  • Liquid Verb II:混响效果器,以数字残响技术,创造伟大的空间效果,适合音乐家或后期制作使用。

本文转载自: 音频教学网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BBE Sound All Plugins Bundle v1.2『使用教程』

发表于 2019-09-02

BBE Sonic Sweet Bundle 1.0 是一个插件包,包括三个插件。三个插件适合不同的工作,使用方法也超级简单。我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D82 Sonic Maximizer
适合用于吉他、人声、弦乐等音色,它主要是使用谐波激励的原理来增加泛音的。与均衡器不同的是:均衡器可以增益或衰减已有的频率,激励器可以通过谐波成分来增加新的频率。使用激励器,可以使声音饱满,更有张力,但幅度过大会造成声音发酥。

参数很简单:

1、BBE PRCCESS 旁通开关,用于对比处理前与处理后的效果差别!
2、LO CONTOUR 低频激励,可增加低频的泛音
3、PROCESS 高频激励,可增加高频的泛音
4、OUTPUT LEVEL 总输出音量控制,可以调整输出的音量大小
5、OUT 输出电平表显示,如果声音过载,就会亮红(见下图)

第二个:H82 Harmonic Maximizer
是一个电子管的激励器,而且可以自由的控制频率,它的原理和第一个激励器完全相同,只是在效果上相对温暖一些。

参数:

1、LO TUNE 低频电子管 频率调整
2、LO MIX 对LO TUNE所设置的频率进行增益
3、HI TUNE 高频电子管 频率调整
4、HI MIX 对HI TUNE所设置的频率进行增益。
5、OUTPUT LEVEL 总输出音量控制,只能衰减,不能增益
6、OUT 总输出电平表显示,如果声音过载,上方会亮红
(下图表示:77.6hz的频率被增加了4.7分贝的谐波,1.4khz的频率被增加了4.2分贝的谐波,总输出音量减小了2.2分贝)

第三个:L82 Loudness Maximizer

是一个母带处理器,用于音量最大化处理,一般加载在总线上。与Waves的L1 L2 L3的效果相同。

参数:

1、IN 输入电平表显示,显示着输入的音量情况

2、SENSITIVITY 增益量,可以放大音频的音量

3、RELEASE 释放缓冲时间,可控制限制器从不工作到工作的变化时间长度,RELEASE值越大,限制器的效果越柔和!

4、OUTPUT LEVEL 用于控制总输出音量,建议设定在-0.1到-0.3分贝

5、OUT 总输出电平表显示,显示着输出的音量情况

(下图的参数表示:将声音放大了6.1分贝,放大的声音不超过-0.1分贝,不会过载,释放时间是3.4毫秒)

就写到这里,这东西太简单了!最后,附上BBE Sound套装的下载地址:Windows 点击进入、MacOSX 点击进入!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1…171819…21

有瓣音频

204 日志
31 标签
RSS
© 2025 有瓣音频
本站总访问量次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use v5.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