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瓣音频 – 分享编曲混音技术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 首页

  • 归档

  • 搜索

音频实时导出解答

发表于 2019-09-02

只是实时导出而已,宿主软件大部分也可以实时导出!

导出分为两种:

1、非实时导出:执行宿主软件的导出命令后,CPU/内存开始计算效果,直到导出成品结束。
优点:导出速度快,节省时间
缺点:导出的音频与工程中播放,不相同

2、实时导出:软件或者轨道录音机实时播放,实时记录音频与效果,直到结束。
优点:导出的音质与工程中播放相同
缺点:要播放一次,耗费时间

实时导出又分三种:

1、使用宿主软件自带的实时导出功能。
2、如果宿主软件不支持实时导出,可以使用插件来导出(轨道录音机属于其中一种)
3、声卡无损跳线内录,这不算是导出,而是无损的移植到别的软件中。(ESI、RME等品牌支持此功能)

三种功能中,前两者实时导出的时候,数字音频是由电脑来计算的,不会经过声卡的ADDA转换。因为这时不存在模拟信号,模拟信号也是不能被电脑识别和制作的。因此,即使拔掉声卡也可以导出。最后一种无损跳线内录,会经过声卡,它比较适合把分轨移植到其他宿主,或者是把成品移植到其他母带宿主中做整体母带处理!

补充:

也没有什么指标不指标的,实时导出还是快速导出由你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其他目的来决定。例如:客户给的钱很少,你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做他的东西,差不多就行,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快速导出。再例如:做一部电视剧的声音部分处理,这部电视剧可能达到20-30集,每一集达到40多分钟,为了不耗费时间,可以选择快速导出。如果要求作品质量,那就选择实时导出!

另外,如果制作的最终成品本身就很差。那用什么导出都意义不大,建议各位把精力放在技术上。

技术问题补充:

如果担心实时导出后的成品还是与工程中播放不相同,请把母带效果器放在推子后。这样做的意义是,总线推子后的效果器不会受到宿主总线推子的影响。最终的输出音量,是由推子后的母带效果器来决定的。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什么时候才需要MS处理呢?

发表于 2019-09-02

什么时候才需要MS处理呢?

1、当M中置/S外围信号有问题的时候,例如:音量不匹配

2、当需要更好的宽度时,例如:S信号较多,M信号较少,自然立体声宽度会更宽广

3、校正MS信号,例如:S信号的冲击力较强,M较弱,导致中置的乐器和人声不够突出

注:宽广的立体声不是由立体声扩展效果器得来,而是S信号的乐器比较多、比较丰满、因此声场会更宽广。人声的宽度通常也是如此,当我们对人声适当发送左右延迟的时候,左右延迟通常在S信号当中,适当发送延迟可以很好的加宽人声的宽度。

那么,在混音的时候,如何调整MS信号的量呢?

1、当某一个或某几个乐器需要更多S信号的时候,则声像位置越极左极右,S信号越多,M越少。当极左或极右的时候,这个乐器就只占据S信号,M是空的。这样可以把位置让给M里的Bass,鼓点,以及人声。但过于层次分明的时候,也容易造成缺少融合度。

2、当要把某个乐器放在M的时候,则声像应该在中间,例如:人声主唱,Bass就是这样。M信号通常给要突出的声音!完全M的话,这个声音会很窄,所以,M中的人声通常需要添加混响和延迟,适当增加S信号来加宽声音!

3、说到人声,人声主唱占据M信号后,配唱(人声的和声)建议多占据S信号,这样更有层次。方法也是调整声像,越极左极右,S信号就越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发送混响和延迟来调整声音的远近。

又说到远近了,越扯越远。远近总结如下:

1、音量,音量小,声音远;音量大,声音近,这毫无疑问!(借助音量推子)
2、空间,混响空间大,混响量大,声音远;相反声音近!(借助混响和延迟效果器)
3、动态,声音起伏感越大,声音越远;声音起伏越小“像说悄悄话一样的动态”,声音近!(借助压缩/压限效果器)
4、频率,低频多,高频少,声音远;低频少,高频多,声音近。因为高频的传输能量比低频弱(借助EQ均衡效果器)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使用音高修正效果器,修正不稳的音符

发表于 2019-09-02

使用音高修正效果器,把不稳的音符修正速度加快,使曲线更平就可以,但过于直接的曲线会导致电子人声,俗称电音。

可使用Melodyne、Auto-Tune、Waves Tune、等工具,Melodyne就不说了,还没修就已经失真了,不推荐使用,浪费设备。Waves Tune在修复尾音不稳的问题上最优秀,失真度更低。以下举例Autu Tune和Waves Tune的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Auto Tune Evo 6


Auto Tune Evo 6


Waves Tune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教材]ASIO4ALL v2 中文使用手册

发表于 2019-09-02

通用 ASIO 驱动 & 适应于 WDM 音频

- 中文手册 -

简介
欢迎使用ASIO4ALL v2!这份手册希望能帮助你充分使用好已安装的ASIO4ALL,本手册尤其将重点介绍最新加入到这个ASIO4ALL版本中的高级功能。ASIO4ALL v2在安装之后将自动添加两个新的快捷方式图标到你的系统桌面上,一个链接到本手册,另一个则用来以脱机状态调用ASIO4ALL的控制面板。

入门指南

软件配置

在使用ASIO4ALL之前,你需要对相关的音频软件进行适当地配置。要如何设置,这完全取决于你指定的应用程序。通常,你可以在该软件的音频配置菜单中将ASIO驱动指定为“ASIO4ALL v2”。现在你应该可以找到一个用来开启ASIO 控制面板的按钮。这个按钮被定义
到哪个选项卡内也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本身。当你找到并按下此按钮,ASIO4ALL控制面板将弹出。如果需要的话,请查阅该音频软件的联机帮助以获取更多信息。有时,音频软件并没有提供可用的ASIO控制面板选项。像Winamp和Foobar 2000 的某些ASIO 输出插件就存在这种情况。不管怎样,为配置ASIO4ALL 和这些应用程序,你还是可以从桌面上调用ASIO4ALL 的脱机控制面板。注意,脱机控制面板在工作上如同自身的ASIO宿主,它无法同时反映出任何ASIO4ALL请求
所打开的当前设备状态!
只有当你重新启动音频软件后,脱机控制面板中所作的设置更改才会生效。也就是说,相对于从已进行了适当配置的音频软件内部加载ASIO4ALL(联机)控制面板的方式而言,用户在脱机控制面板所作的设置将完全无法取得实时效果。
一旦你进入ASIO4ALL控制面板,就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操作了。

简易设置

(插图一:简易设置面板视图)
1、设备列表
这是在你系统中找到的WDM音频设备列表。请加亮你想要更改参数的设备。注意:所有的参数更改只能应用到当前高亮显示的设备上!
如果设备名以粗体显示,则表明设备可用。上图中,“CMI8738/C3DX PCI音频设备”就是可用的,而其它非粗体显示的设备则表明不可用。
每个设备的当前状态都显示为一个小图标,图标可能是如下列出的其中一种:

“工作中”- 表示该设备的音频驱动引擎已成功启用。
“可用”- 表示该设备在此期间可以使用,但还没有正式运作。
“不可用”- 表示该设备已处在其它进程的使用当中而无法在此期间使用。
“无法解释”- 如果该设备由于某些未知原因而拒绝使用,或者表现出任何
不稳定状态的行为,那么尝试关闭并重新打开控制面板可能会解决此问题,像插
拔USB设备时就有可能如此。某些时候,只要一返回ASIO4ALL设备就不报告或
缺乏它的当前可用性时,这个图标也就意味着等同于“不可用”。
注意:如果设备列表为空,则表明在你的系统中没有一个WDM音频设备。请
检查你所使用的音频硬件的制造厂商是否为其提供了WDM驱动程序!

2、ASIO 缓冲区大小
你可以借助拖动滑块方便地调节当前已高亮显示设备的ASIO缓冲区大小。
很显然,小的缓冲区能带来低的延迟。当你一旦听到存在明显的爆音现象或声音
严重失真,你就必须适当地增大ASIO缓冲区,然而缓冲区越大,延迟时间也就
越长。因此,你有必要在这里设置一个小且恰当的取值。

3、可切换按钮
允许你“启用/禁用/选择”当前已高亮显示的设备列表内项目。
借助此按钮可以用来执行当前高亮设备相关的ASIO 操作。在简易设置模式中,你一次只能选择一个设备。
如果没有可对当前项目执行的有效操作,此按钮将自动切换为一个附加的“退出”按钮。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通过点击顶部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来关闭控制面板,这和“退出”按钮的作用是一样的。

4、切换到高级设置模式
切换控制面板到“高级设置”模式,在这里,你可以调整所有的设置细节,
但也完全有可能把你的配置弄得一团糟。有关“高级设置”模式的具体阐述请查
阅本文档的“高级设置”部分。
5、载入默认设置
点击此按钮将把所有的配置项恢复到它们在安装时的默认状态。当音频设备
开始工作之前或你在以后自行设置的过程当中迷失时,你可能会用到它。
6、状态栏
状态栏最重要的部位是过载指示器(正好处在标记⑥所在的位置上)。如果
过载指示器出现闪烁,即表明已达到了过载状态,你可能需要增加ASIO 缓冲区
大小。如果闪烁的时间较短暂,则可能是某些任务加重了系统的负担(比如在载
入某个工程时),你可以忽略它,但这个新增加的功能可以帮助你引起警觉并采
取可能的措施以减轻系统负担。

高级设置

(插图二:高级设置面板视图)
控制面板切换到高级设置模式后,事情开始变得稍微复杂起来。你应该会注
意到设备列表内的项目现在已经变成可展开/折叠的了。通过观察展开的设备列
表,存在于你系统中的WDM音频体系结构也就一目了然。
设备列表包含设备,设备接口也叫做“Pin”(这是微软的独有行话)。上
图中展示了设备列表内各项目在WDM KS驱动中的层次关系。
借助可切换的操作按钮,你现在就可以自主选择启用/禁用设备列表内的指
定项目。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多个设备的配置。
在安装有多个设备时需要所有相关设备从同一时钟源开始工作。你可以通过
采用可菊链式连接的S/PDIF等接口来控制多个设备从而达成此目的。
注意:如果设备不能精确同步,设备间传输的音频流将可能随着时间的增加
其不同步越来越严重!
上图中面板右侧依次标记了各高级设置选项(①..⑤)。
1、延迟补偿
由于ASIO4ALL在开发过程中缺乏足够多的对硬件/驱动程序底层结构方面
的了解,它只能以猜测的方式来估算已牵涉到的延迟情况。
借助图中所示的拖动滑块,你可以在ASIO4ALL中对延迟时间进行一定的补偿,从而使得在你音序器件中录音或其他工作时得到适当的校正。
注意:在安装有多个设备时,所有设备将以其中某个具有最大取值的设备为准。因此,如果不同的设备内部存在不同延迟情况,某些设备将无法取得精准的
音频定位!
2、硬件缓冲 [开启/关闭]
启用已高亮设备的硬件加速功能。这只能在使用“WavePCI”的miniport 驱动模式下工作,其它类型的WDM驱动通常不允许直接访问硬件缓冲区。要获得最佳的硬件加速性能,有必要配合“ASIO缓冲区大小”滑块和“缓冲区位移”滑块(参阅下文)一起调节。设置较小的ASIO缓冲区有益于给硬件缓冲带来最佳的工作状态,不妨尝试在128到256的采样数之间进行选择!
使用硬件缓冲的最大好处就是占用的CPU较少。此外,这种方式还可能带来更低的延迟。
在安装有多个设备时,支持和不支持硬件缓冲的设备可能会被同等对待,故此不推荐勾选此项!
如果指定的音频设备不支持硬件加速而开启了此项的话,将可能额外增加数百毫秒的延迟,这可以清楚地听到。

3、内核缓冲区/缓冲区位移
如果禁用了硬件缓冲,该设置项将允许你加入两个以上的缓冲区队列到音频输出。每个附加的缓冲区将在播放某个缓冲区的同时增加设备的输出延迟时间。因此,如果要更改初始设定(默认的内核缓冲区数目已设为“2”),只有在比较强劲的机器配置上且预设值和小的ASIO缓冲区搭配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我们才推荐你这么做。
如果启用了硬件缓冲,该设置项将允许你指定ASIO4ALL当前正在读/写和下一次准备读/写硬件缓冲区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数(单位为毫秒)。你是否已经觉得头大起来?音频流的控制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你甚至无法估算出它的实际
效果,呵呵,不用担心…
一般说来:较高的取值会加大延迟但更趋稳定,较低的取值可能存在不利的影响。无论如何,你应该尽量以达到接近零的取值为目标(比如“4毫秒”就可以看待为“极其接近于零”了,如果是默认的“10毫秒”,这显然表明还存在着改进的余地)。
如果使用的是基于威盛Envy24系列芯片的PCI声卡,声卡控制面板中可以看到类似于“以DMA(直接内存存取)缓冲区传输方式调整延迟”的选项(以德国坦克出品的音频卡为例)。你应该将DMA缓冲区大小设置为一个尽可能低的取值,例如“1毫秒”,这是最好的情形。

4、总是以 44.1< 44.1<->48 kHz >重采样
ASIO4ALL 允许以44.1 kHz<->48 kHz的采样率实时重采样。只要ASIO4ALL工作于44.1 kHz且WDM驱动不支持此采样率时,重采样就会自动进行。
虽然也存在AC97 本身就支持以44.1khz内部重采样的情况。然而,AC97 的重采样品质往往极为低劣并且很不稳定。要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工作,请勾选此项。至少作为SoundMax WDM驱动(smwdm.sys)的一个典型来说,绝对有必要启用该
项以使其完全工作在44.1 kHz的采样环境下。

5、强制 WDM 驱动以 16 位工作
如果WDM驱动支持的采样精度高于16位但低于24位,这个选项就有用了。例如,某些AC97设备虽然声称具备20 位的采样精度工作指标,实际工作时却无法超过16 位。假如你的系统存在这种情况,该选项等于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变通方法。在起初的版本中,它被当作SigmaTel AC97 WDM驱动的一个问题解决方案而介绍了。

应用指南

●软件的现场演奏
此种情形下,你无需音频输入。因此,你最好禁止所有的音频输入,然后将ASIO缓冲区设置一个极小且保证能够稳定工作的取值。此外,你也可以禁止所有无需用到的音频输出。如果要禁用通道的话,在高级设置面板中就可以办到,
通过展开WDM设备列表内的项目然后选择禁用该配置无需使用的每个项目即可!

●计算机]充任效果器
很显然,在这种场合你需要音频输入。但是和往常一样,你有必要禁用所有
无需使用的通道。另外,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也请禁止重采样!

●音序器中的大体设置
通常最重要的是要避免CPU负载激增时引起的任何丢失数据的现象。因此,建议你稍稍放宽对延迟的要求以及使用一个能够让你绝大多数常用的VST/VSTi插件舒适工作的ASIO缓冲区设置。这在录音的时候尤为适用,毕竟相较而言此时任何少许的数据丢失都是难以令人容忍的。如果你的音序器提供了延迟补偿,你或许需要检查一下录音是否已经得到了适当的校正,否则将有必要在高级设置
面板的“延迟补偿”选项中继续进行调节。

●不重视延迟的场合
在某些配置中,ASIO4ALL允许位透明音频编码不进入Windows驱动程序堆
栈。考虑到由此可能带来的音频数据损失,音响爱好者更喜欢ASIO绕过
DirectSound或MME输出。如果你希望这样,显然延迟已经不是你的主要关心对
象而且也无需用到音频输入。当然,你同样要做的是确认已禁止了所有的音频输
入、ASIO缓冲区大小的取值已设到最大且没有问题的话!

疑难解答

虽然ASIO4ALL在音频软件中表现为一个独立的ASIO驱动,但由于其配置选项的复杂性,表现也各异,抛开ASIO4ALL本身的缺陷来说,仍然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应指出的是,如果你在ASIO4ALL的控制面板中更改了设备设置的话,可用的输入/输出通道数以及显示于宿主程序中的通道名很可能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每当你更改了音频设备的设置后,如果发现指定的音频程序似乎无法实时作用于更改设置后的设备项目时,建议你重新启动你的音
频宿主程序,看问题能否得到解决。
其他可能出现的提问及解答:

●宿主程序的音频配置选项内找不到ASIO4ALL v2
存在着两种可能性:或者你的音频软件本身就不支持ASIO,或者你不是在
已取得了足够的系统权限的条件下安装ASIO4ALL v2 的。如果是后者,请以管理
员的身份登录系统并重新安装ASIO4ALL v2。安装结束后,操作ASIO4ALL v2 时
就不再需要以管理员的身份进行了。

●尽管音频设备没有用于其他场合,其图标仍然显示为“不可用”或“无法解释”你需要先确认“MS GS 软波表合成”或任何其他类似名称没有出现在你MIDI设置的任何地方。如果对此缺乏了解,请访问ASIO4ALL官方网站查阅更多的信息。
假如确信问题不是由“软波表合成”(有时伪装为“…DLS合成…”)所引起的,请尝试重启你的音频宿主程序。有时候从别的驱动切换到ASIO4ALL v2时,音频设备尚未及时释放以前的驱动也有可能造成该现象。
如果使用的是USB/PC 卡/火线设备,请关闭ASIO4ALL控制面板,断开设备后再插上,然后重新打开ASIO4ALL的控制面板。

●在不同的音频软件中对控制面板所作的设定无法通用
不仅如此,不同用户在控制面板中对设置选项的更改也完全是彼此独立的!
这不是一个Bug(程序错误,或称臭虫),它是ASIO4ALL v2的一个固有特征!
因为ASIO4ALL v2将为每个宿主程序/每个用户分别保存设置!只要他(它)们
不试图独占性地使用同一音频硬件,同时运行ASIO4ALL的几个线程将是允许的。
此外,对于运行在教学/计算机实验室等环境下的ASIO4ALL的某一用户来说,除
开他自身以外的同一机器上的任何其他用户都难以取得与其同样的结果。
●在Cubase SX 3 等宿主程序中显示的延迟时间和调整ASIO 缓冲区大小的结果
不匹配
ASIO4ALL支持ASIO宿主程序的延迟补偿功能并可有效地执行。但这项支持
还不完善且有待时间来改进。这里报告的值不仅仅只反映了ASIO4LL作用到音频
流的延迟值,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内在的延迟情况。
如果猜测无误,就是这样…
在ASIO4ALL的早期版本中没有加入这样的尝试,因此在使用ASIO4ALL v1.x
版本或其它WDM->ASIO封装器(包装程序,顾名思义,其作用即把WDM驱动包装
为可用的ASIO驱动,譬如ASIO2KS、AxASIO等)时将会看到显示的延迟值相对
较低。实际上真实的延迟情况(例如你听觉所感受到的)新旧版本并无二致,CPU
占用上升时亦不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版权所有 © 2004, Michael Tippach.
本文档所陈述的内容可能真实也可能不真实。因本文档所呈现的颜色搭配或
黑白对比反差而可能或不能导致读者癫痫症发作、呕吐乃至对家畜作出奇怪的举
动,无论以上哪种情形,作者都不对此承担任何道义上或法律上的责任。

nForce2主板南桥 (MCP-T )本身集成着 Realtek瑞昱 的AC97芯片..
很多朋友 装主版驱动 时 不会装它自带的音频驱动 而是去下载Realtek 的AC97驱动,然后 用ASIO2KS 或其他的 软件来实现ASIO…..但是很不稳定.

这样做的人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其实 nForce2 的南桥芯片 是支持 ASIO的…
方法:AMD用户 到这里下载驱动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nf…4_6.66win32.exe
虽然是nforce4的.. 但是运行很稳定 ,也可以下载nforce2的驱动,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fw637.zip
但是 我觉得 还是 新驱动好. .毕竟能稳定运行,并没什么坏处!

Intel用户 到这里下载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nf…4_6.66win32.exe
同上, 虽然是nforce4的.. 但是运行很稳定 ,不愿用新的也可以到这里

地址 http://file2.mydrivers.com/board/nvidia_fw637.zip
安装时 所有 驱动组件 全部选上,装完后
打开NVMixer.. 找到 “环境” (下面5个按扭 第4个就是. )
想听原汁原味的..把它关掉 我觉得 那个不怎么样``

其它的 功能 还很多 比如 不用均衡器只是单纯的增强低音..

接下来 打开FB2K.. 转到 ASIO 设置项~~ DEVICE里是不是多了一个选项
NVIDIA ASIO.. 就是它!!
还有很多功能 朋友们 可以自己探索!!!
我只是看中它的ASIO 功能了!!!

其他虚拟声卡

  • VoiceMeeter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NomadFactory Liquid Bundle VST『汉化版』

发表于 2019-09-02

插件介绍

下载地址

插件名称: NomadFactory Liquid Bundle VST 汉化版
插件大小: 2.47 MB
提供格式: VST
发布时间: 2009-09-21
操作系统: Windows 7 32bit Windows XP SP3
官方网址: https://audio.newban.cn
PJ程度: 完美PJ
功能摘要: 汉化作者:磊磊 汉化 汉化字体:简体中文 安装方式:直接安装,无需英文版 特别说明:不得商业用途 Liquid Bundle带来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的效果包,里面包含了数种插件,对于声音设计人员、混音师、音乐创作者可创造出非常多的灵感,虽然它提供的是直观简单的操控面板,但是它所实现的声音品质却是全面且温暖,而且它还可以有效的运算,避免过度浪费CPU的运作资源。
  • Compressor II:压缩器,负责处理讯号动态。

  • Liquid Delays II:延迟效果器,负责制作延迟讯号。

  • Liquid Gate II:门限器,负责拦截讯号,例如:噪音或底层噪声等。

  • Liquid Mod II:调制效果器,采用调变作用产生和声、喷射音等效果。

  • Liquid Phase II:相位(相角)调整器,负责创造出60和70年代的传统模拟声音感觉。

  • Liquid Verb II:混响效果器,以数字残响技术,创造伟大的空间效果,适合音乐家或后期制作使用。

本文转载自: 音频教学网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BBE Sound All Plugins Bundle v1.2『使用教程』

发表于 2019-09-02

BBE Sonic Sweet Bundle 1.0 是一个插件包,包括三个插件。三个插件适合不同的工作,使用方法也超级简单。我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D82 Sonic Maximizer
适合用于吉他、人声、弦乐等音色,它主要是使用谐波激励的原理来增加泛音的。与均衡器不同的是:均衡器可以增益或衰减已有的频率,激励器可以通过谐波成分来增加新的频率。使用激励器,可以使声音饱满,更有张力,但幅度过大会造成声音发酥。

参数很简单:

1、BBE PRCCESS 旁通开关,用于对比处理前与处理后的效果差别!
2、LO CONTOUR 低频激励,可增加低频的泛音
3、PROCESS 高频激励,可增加高频的泛音
4、OUTPUT LEVEL 总输出音量控制,可以调整输出的音量大小
5、OUT 输出电平表显示,如果声音过载,就会亮红(见下图)

第二个:H82 Harmonic Maximizer
是一个电子管的激励器,而且可以自由的控制频率,它的原理和第一个激励器完全相同,只是在效果上相对温暖一些。

参数:

1、LO TUNE 低频电子管 频率调整
2、LO MIX 对LO TUNE所设置的频率进行增益
3、HI TUNE 高频电子管 频率调整
4、HI MIX 对HI TUNE所设置的频率进行增益。
5、OUTPUT LEVEL 总输出音量控制,只能衰减,不能增益
6、OUT 总输出电平表显示,如果声音过载,上方会亮红
(下图表示:77.6hz的频率被增加了4.7分贝的谐波,1.4khz的频率被增加了4.2分贝的谐波,总输出音量减小了2.2分贝)

第三个:L82 Loudness Maximizer

是一个母带处理器,用于音量最大化处理,一般加载在总线上。与Waves的L1 L2 L3的效果相同。

参数:

1、IN 输入电平表显示,显示着输入的音量情况

2、SENSITIVITY 增益量,可以放大音频的音量

3、RELEASE 释放缓冲时间,可控制限制器从不工作到工作的变化时间长度,RELEASE值越大,限制器的效果越柔和!

4、OUTPUT LEVEL 用于控制总输出音量,建议设定在-0.1到-0.3分贝

5、OUT 总输出电平表显示,显示着输出的音量情况

(下图的参数表示:将声音放大了6.1分贝,放大的声音不超过-0.1分贝,不会过载,释放时间是3.4毫秒)

就写到这里,这东西太简单了!最后,附上BBE Sound套装的下载地址:Windows 点击进入、MacOSX 点击进入!

本帖附件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Inpaint 中文版下载 - 最强的专业图片去水印软件工具

发表于 2019-08-30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好看的图片壁纸被加上了水印或文字,拍摄的照片中出现碍眼的人或物体。如果想要去除它们,恐怕你得花一段时间去学习 PS 技术才行,而绝大部分人都是只想要把图修好而非复杂繁琐的学习。

直到我遇上了 Inpaint 这款神器!它是一款非常强大好用的图片去除水印/瑕疵的工具,你只需用它的“魔术笔”涂抹照片中想要消除的对象,然后点击处理按钮即可神奇地让它完美消失。从实际测试看来消除效果相当出色!而且它的操作超级简单,完全不需学习,绝对是居家旅行必备神软啊……

Teorex Inpaint 图片去水印工具简介:

Inpaint 是由国外 Teorex 公司开发的一款很神奇的去水印软件,提供有 Windows 与 Mac 系统的版本。(虽说是去水印工具,但利用它还可以轻松地将图片中你觉得碍眼的任何物体变走!),它通过非常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智能地将抹除后的区域补充回来,从而实现这个魔法般的效果。我们先看看 Inpaint 的主界面截图吧:

Inpaint 官方简体中文版界面截图(完美支持 Windows 8)

黑色的界面还算挺酷的,别看它好像按钮很多,基本上你只用一个工具就能轻松搞定各种去水印的操作,使用方法非常非常非常简单,但效果却非常牛叉。下面我们从视频来看看 Inpaint 实际的去水印效果到底怎么样吧。

Inpaint 去水印效果视频演示 (轻松移除图片中不想要的内容):

无论从上面视频中的演示、官网上样张、还是下面我测试的那些图片来看,Inpaint 的实际使用效果还是非常让人满意的!当然,Inpaint 也不是绝对的万能,当遇到要去除的水印周围的环境太复杂,跨越的元素太多的话,去除的效果就会不太理想了,这点还是留待你自己去试用体会吧。总之,它不是神话般的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款称职的好软件。

更多图片去水印、去瑕疵效果对比:

[ 图片去水印、去瑕疵效果前后对比 ]

Inpaint 体积小巧启动迅速,而且功能专注,仅需几秒钟就搞定一张图片的处理。对于不想学习和安装庞大的PS的同学绝对值得一试! 更不用说很多时候用PS搞上大半天也未必能做到它去除得这么完美……

Inpaint 官方简体中文版: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Shell2vst的使用详解『Waves脱壳』

发表于 2019-08-30

这里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会使用shell2vst.exe这个小工具,那么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大家也许知道,WAVES插件包的VST模块有别于其他,它使用形如WaveShell-VST_5.0.dll、WaveShell-VST_5.2.dll、Vocal_WaveShell-VST_1.1.dll之类的外壳,所有的WAVES插件的VST的dll都被封装到这些外壳里面。

一般而言,形如Nuendo、Cubase之类的软件都能识别这些外壳,因此都可以自动在软件里面释放出一个个独立的组件。

但是,形如Samplitude、Sequioa之类的软件的老版本(9.0之前),就不能正确识别WaveShell-VST壳,它会傻到把整个壳当一个插件对待,然后让你选模块,这样你下次加载工程后,是不会帮你记忆的,你到时就傻眼了。

还有一点,Waves.Vocal.Bundle的VST版本,使用了个比较特别的壳Vocal_WaveShell-VST_1.1.dll,貌似只有牛犊、Cubase可以直接识别,而Samplitude、Sequioa、Audition、SawStudio等等通通对它视而不见….,因此很难在这些宿主内使用WAVES的人声处理软件包了。

于是,自然有人想出妙招,写出了shell2vst.exe这个小工具,可以把那些壳释放出一个个独立的dll文件。这些独立的VST文件就可以被所有宿主识别了。如下图:

您可以在本文最下面附件下载这个小工具,下载后解压缩,会看到shell2vst.exe这个可执行文件,但请不要直接双击运行它,否则是没作用的。

而真正的具体用法是,当您安装了WAVES软件的VST版本后,会在你的Vstplugins文件夹产生形如WaveShell-VST_5.0.dll、Vocal_WaveShell-VST_1.1.dll等等之类的外壳,于是您需要的是把这些外壳文件拖拽到shell2vst.exe这个图标上(您需要打开两个窗口),才能释放出独立的文件。如下两个图,很简单的,看图就会了。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压缩器(Compresser)的简单介绍

发表于 2019-08-29

Ratio 压缩比只是压缩效果器中的一个参数,要了解计算方法,我认为需要学习压缩效果器的每一个参数用法。我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到您。

单段压缩效果器通常有:Thrshold、Ratio、Attack、Releas、Gain、Output这六个参数

例如:Brainworx Vertigo VSC-2 压缩效果器,如下图所示:

img
参数说明:
Thrshold:阈值,当输入音量高于阈值的时候,压缩器才会开始工作。比如:把阈值设定在-20分贝,当输入音量高于-20分贝的时候,压缩器才会开始工作。低于-20分贝,压缩器不工作!

Ratio:比值,也叫压缩比。它可以控制当输入音量高于阈值的时候,按照什么样的比率去进行压缩处理。压缩比控制的是一段时间内的输入音量变化值与输出音量变化值之间的比值。例如:当Thrshold(阈值)在-50分贝、压缩比是2:1的时候。输入音量变化值是-20分贝减去-40分贝,等于20分贝。输出音量变化值-35分贝减去-45分贝,等于10分贝。所以压缩比就是20分贝比10分贝等于2,也就是2:1。输入音量高于阈值的时候,按照压缩比的设定后,输出音量都会小于输入音量。建议使用图形化类的压缩器开始学习,刚刚例举的压缩比如下图所示:
img

Gain:整体音量增益,由于压缩过后的输出音量会相对减小,整体的音量就会减小。我们使用压缩器的目的不是减小音量,而是要透过音量较大位置的压缩,让音量较小位置的音量相对增加。所以,就可以使用Gain来进行一个整体的音量增益。不同的压缩效果器叫法可能不同,有的压缩器叫做Make-Up Gain。

Attack Time:启动缓冲时间,它决定了压缩器从不工作到开始工作的瞬间变化时间长度。这个值设置的越小,声音的音头被压缩的痕迹越大。反之则较小,较柔和。

Releas Time:释放缓冲时间,它决定了压缩器从开始工作到结束工作的瞬间变化时间长度。这个值设置的越小,声音会显得越紧。反之则越松弛,越柔和。

Output:整体输出音量,它控制的是经过压缩器处理后 流出压缩器的音量。有的压缩效果器没有Make-Up Gain,而是使用Output代替。还有的压缩效果器Gain和Output同时出现!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给USB接口的MIDI控制器增加标准5芯MIDI接口

发表于 2019-08-29

市场上低价的MIDI控制器只能使用USB接口连接电脑,没有提供标准的5芯MIDI接口,USB MIDI接口的缺点是必须先连接USB设备再打开宿主软件才能接受MIDI信息。
例如ICON的icontrols控制器

下面要给这个控制器增加标准5芯MIDI接口,使它一通电就可以发送MIDI信号而不需要经过。
拆开这个控制器以后,可以看到它使用了STC 12C5A16AD单片机。

搜索这个单片机的引脚资料,发现它是属于STC12C5A60系列的,它的第7脚就是MIDI输出口。

在参考了用单片机制作MIDI键盘等资料后,了解到单片机的TXD输出口就是MIDI输出口,RXD是MIDI输入口,只是网络上的资料说的是15针的游戏MIDI接口,在一些资料里也有说游戏接口可以直接弄成标准5芯MIDI接口而不需要电平转换电路。

本来icontrols另外一个USB接口是给下一级设备,如ikey等设备使用的,但我惊讶的发现单片机中的TXD口竟然直接输出到连接下级设备的USB口,这就很方便改造了。


好了,开始动手,我用了一根废的USB线,由于MIDI传输仅用到+5V和TXD两根线就可以传输了,也就是对应USB的红线和绿线。

由于这个控制器在上电的时候会判断USB的数据线是否接入电脑,如果是插入电脑,它的线路就传输至电脑,如果是仅提供电源,继电器才把信号传给连接下级设备的USB,所以供电的时候要把供电用的USB的D+和D-断开。因此还需要专门制作一根线,我使用的是USB延长线,挑断D+和D-,相当于单纯供电。

这就是制作好的MIDI转接线

最后改造完成通电试机
用手机的适配器供电

MIDI线接入声卡

最后总结:
我认为所有通过单片机生产的USB MIDI控制器都可以直接从单片机的TXD脚、RXD脚直接引出MIDI输出、输入接口。最后我没有经过电脑就输出了MIDI信号,这样在操作DAW软件时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虽然市场上可以买到直接带标准5芯的MIDI控制器,但价格相当昂贵,而现在仅需要几块钱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1…17181920

有瓣音频

200 日志
31 标签
RSS
© 2024 有瓣音频
本站总访问量次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use v5.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