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器使用秘诀 启动时间不能太长 释放时间不能太短

前言

我们知道压缩器中决定声音能量的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是启动时间、释放时间和压缩比

其中 启动时间越短 释放时间越长 压缩比越大 压缩器工作的力度就越狠

  • 启动时间由长变短 声音则由松散变紧实
  • 释放时间由短变长 声音则由跳脱变稳定
  • 压缩比越大 声音越清晰硬朗, 不会忽明忽暗 躲躲闪闪

那么问题来了, 上面所说的长和短, 到底多长算长, 多短算短呢?

启动时间

一般来说 启动时间避免超过30ms, 否则声音会松散不够紧实, 这个理论适用于任何乐器乃至人声, 那么具体启动时间是多少毫秒, 还需根据乐器音色而定

比如, 底鼓使用30ms的启动时间, 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紧致饱满效果, 如果你想让你的底鼓听起来像一个点, 那时间还可以更小比如3ms或者其他

为什么偏偏是30ms呢

理论根据1:

看看下图的底鼓,这是放大到毫秒级别后的波形。我们看到丰满的头部在大约 30 毫秒处开始消逝。这也直接告诉了我,应该怎样设置 Attack 时间。

理论根据2:

根据哈斯效应, 两个声音间隔30ms以内, 人耳分辩不出来, 超过30ms, 则可听出两个声音

在音头和音头的拐点处, 各自占一个声源点, 如果启动时间超过30ms, 那么两个声音叠加, 就会出现微秒延迟感, 对于音头而言, 就是松散感和浑浊感

image-20210909120047851

同时 较小的启动时间可以消除音头的浑浊感, 使得声音更加干净, 我们可以拿底鼓来对比一下:

50ms的启动时间:

3ms的启动时间:

注意听音头位置, 较小的启动时间音头更加干净

哈斯效应同样适用于混响和延迟效果器, 比如我们常常使用小于30ms的预延迟时间于房间混响, 起到加厚声音的效果

释放时间

一般来说 释放时间高于100ms, 在不破坏声音律动的前提下, 释放时间尽可能越大越好, 但不要超过1200ms

为什么释放时间要尽可能大

因为声音的稳定性 能量 压缩音染和高端感大部分来源于释放时间

被压缩过的声音就好比是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的美少女, 可望不可即

我们对于声音的追求目标, 就是可望不可即的高端感

同时 较大的释放时间可以消除浑浊的尾音, 使得声音更加干净, 我们同样拿底鼓来对比一下:

使用50ms的释放时间:

使用400ms的释放时间:

注意对比声音的浑浊感, 很明显, 较小的释放时间可以获得更为宽广的声音, 同时砰砰的浑浊感也很明显, 而较长的释放时间 声音更为干净

长短释放时间对波形造成的影响, 夸张一点如下图:

image-20210916120249390

一般来说类似鼓这种高瞬态的声音使用使用长释放时间, 而类似Bass这种适合使用低释放时间, 从而获得饱满的延音

压缩比

压缩比越大 声音动态越小, 听的越清晰, 尤其是在众多音轨中, 如果不想声音躲躲闪闪被其他音轨埋没, 那么可以将压缩比调大

比如军鼓可以调8:1 甚至10:1

压缩比的范围选择保持在2:1到10:1之间

多轨混音

在进行多轨混音时, 为了使得各音轨声音保持融合性, 大部分音轨在压缩时, 释放时间和压缩比尽量保持一致, 这里说的是大部分, 特殊音轨特殊对待,

如果使用不同的释放和压缩比, 那么整体声音律动和色彩有可能会杂乱不堪

总线压缩

在总线压缩中, 我们需要更多的融合度, 所以不追求太长的释放时间, 一般的套路是使用:

  • 30ms的启动时间
  • 100ms的释放时间
  • 2:1的压缩比
  • 一两分贝的压缩量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更多编曲混音技术尽在有瓣音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