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老师非常经典的一套Hypersonic教程,
一共40集
包含了:
1.Hypersonic2的使用
2.音色挑选
3.编曲示范
4.混音示范
免责声明: 仅供学习, 请勿用于商业
本帖附件
有瓣音频 – 有伴你我
文杰老师非常经典的一套Hypersonic教程,
一共40集
包含了:
1.Hypersonic2的使用
2.音色挑选
3.编曲示范
4.混音示范
免责声明: 仅供学习, 请勿用于商业
本帖附件
F2:
开/关走带控制器
F3:
开/关 调音台
F4:
输入/输出bus设置
F11:
VST乐器快速插入
Ctrl + D:
在事件条后复制一个同样的事件条
Ctrl + L:
选中的音频块左侧对齐到走线。
Ctrl + R:
打开/隐藏 五线谱
Ctrl + M:
打开/隐藏 标记窗口
Ctrl + G :
将若干事件条编成一组可统一操作
Ctrl + U :
解开编组
Ctrl + E :
用相应的编辑器打开事件条
Ctrl + K :
重复事件条:填数字确定重复的次数
Ctrl + 滚轮:
以光标为中心放大/缩小
Ctrl + 鼠标左键点击在旋钮上:
恢复为默认参数
Alt + X :
以播放指针为分隔线切开所选的事件
Alt + M :
静音所选事件块
Alt + S :
将所选范围放到最大
Alt + P :
播放范围包裹指定音频块(个人觉得非常实用)
Shift + F :
所选音轨填充显示窗口 全局预览
Ctrl + Shift + L :
锁住事件条,不能编辑和移动
Ctrl + Shift + U :
解锁 事件条
Alt + 鼠标左键拖动选中的事件:复制
按住Ctrl上下拖动音频块时可上下自动对齐
按住滚轮:出现一个小手,可以左右拖动当前画面
在有音频或MIDI的地方,按住Alt,光标会变成剪刀✂️或画笔
Enter:
进入/退出钢琴卷帘
Insert:
插入标记
调音台界面,音轨多选后
Shift + Alt:
同步上下滑动
本帖附件
混响的基本作用是制造距离感和空间感,在现代商业音乐中它也为乐曲增添不少魅力。然而不恰当的混响决策将会降低作品的水准。同时,由于混响效果对原始素材带来的改变极大,导致我们会在使用时格外谨慎,却也因此得不到真正「气派」的效果。过量地使用则可能会使你精心调整出来的混音变得一塌糊涂。
长话短说,下边是 10 条混音基本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越过混音中的陷阱,使混音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总体而言,在元素较拥挤的混音中建议使用短混响,舒缓的音乐中使用较长的混响。在使用混响效果器插件时不要按照预设值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把「大厅和房屋」视为长混响,「小房间」视为短混响,而是按照听觉效果来选择。如果你需要较短的混响,那么「大厅」效果中尾音时间较短的预设值也能满足你。选择的标准是尾音的特性,较长的尾音会掩盖声音的使其失去一定的临场感,较短的尾音则可以让声音更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早期反射(Pre-delay)是多数混响效果器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早期反射可以让干声在混响出现之前先到达听者的耳朵,这意味着听者更易理解声音的内容。在混音人声时,早期反射能够清晰地保留字音的起音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来,它和压缩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压缩设置一个较慢的起音值(attack),或对混响设置较多的早期反射,人声传达出的信息将更易理解。早期反射的时间在 20 毫秒至 80 毫秒之间较为常见,更长的设置将制造一种「交替出声」的感觉,偶尔会有需要这种效果的场合,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合适。
要获得更加广阔、丰富的空间感,你可以尝试重叠使用多个混响效果。比如说,叠加使用 3 个混响效果器,得到的空间感将十分真实。首先你可以选择一个小房间的混响效果预设,干声周围将出现一些小空间。接下来用上一个金属板混响(plate),干声所在的空间将进一步降低清晰度。最后添加一个尾音十分长的大厅混响,提升空间的上限,要注意别太过量。怎么知道有没有过量呢,请记住下面的话:
成功的混响应该能提升你所追求的情绪;混响不仅增加空间,也会帮助你突出音乐的主题情绪。
混响的量完全取决于你的口味。如果在你的编曲中,混响是一个主要特色,那么就放手去大量使用。反之,只需要将声部、元素等粘合在一起即可,只要听上去有真实空间感就行。记住,只要有了混响,听起来就会大不一样。在做混响前,先独奏要处理的音轨。然后提升混响量,只要你听见混响效果即可。然后往下衰减一点点,直到你感觉似乎还想再加上一些的时候,停!这里大概就是正确的位置。
或许你已经了解高通、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并且已经知道怎么用它们保留低频的隆隆声或其他吸引人的频率。这个用法同样适用于混响,例如用高通滤波器去处理混响声,可以保持空间的开阔感。与之相反,如果把混响声的低频全部保留,随着挂载混响的轨道数增多,声音的清晰度将大大降低。
当你尝试调整人声 EQ 却发现怎么也无法提升明亮感时,不妨试一试混响。在找到最具特色的 EQ 范围后,用混响来加强这个频段即可。当然,这个方法不仅限于处理人声。比如说,人声往往在 3K 的位置最具有表现力,所以我们先添加一个混响效果,在它后面挂载一个 EQ 效果器,衰减 3K 左右范围两边的频段,就能增加一些空气感和通透感。
在处理军鼓时,往混响后面添加一个门限(Gate),效果会非常棒。将混响的早期反射设为 0.5 秒左右(即 500ms),并添加门限,得到突然切断的效果。这样做虽然会有不自然的因素,但可以制造出类似打碎玻璃的感觉。应用的比例合适,且粘合得自然,将增加军鼓的气势,而无需叠加「躯干(body)」声。在 Phil Collins 和 David Bowie 的作品中曾大量使用这种手法,使得它们的音乐别具一格。虽然历史久远,但现在依然有许多前沿制作人在使用它。
为了测试你的混响效果,尤其在混响效果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将它们编组,以便快速独奏、或将它们静音。这也就是进行 A/B 测试。你可以根据听到的效果迅速掌握当前的混响量,并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增加。若把所有混响指定用一个推子来控制,你就能精确掌握总体混响的量,甚至按照第 5、6 条在混响上使用 EQ 处理。
我们通常把混响视为立体声效果,然而单声道混响同样效果卓越。
某些乐器天生比较适合混响,有些则不是。我们通常喜欢把电吉他表现得十分突出,但常规的混响会柔化它们的冲击感。Spring(弹簧)混响等低保真处理在这里就很合适。它们的粗糙感恰恰为声音增添了躯体和表现力。另外,现在也十分流行用低保真混响来处理人声,以获得一些复古的感觉。
我们通常把混响视为立体声效果,然而单声道混响同样效果卓越。如果你想突出某个乐器,让它站到「聚光灯」下,单声道混响是一个很棒的选择,你无需为此而改变整个混音编排。比如,要让听众注意到靠右边的键盘独奏,你可以添加一个单声道混响处理器,并将其声相调整到和键盘相衬的位置即可,这样能够获得不少的动态。
混响效果历经超过半个世纪的来来去去,现在我们似乎又处在重新发现混响的时代。今天的混响已经非常具有音乐性,十分精致,我们需要它,但也不能泛滥使用。混响效果在现代人声轨和音效当中大量出现,而鼓组却强调自然、突出且肌理丰富。请牢记:成功的混响应该能提升你所追求的情绪;混响不仅增加空间,也会帮助你突出音乐的主题情绪。
本帖附件
对于影视制作人,无论是专业制作人还是爱好者,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观众往往能够接受较低画质的画面,但对于不够专业的声音他们却难以忍受。
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是否会在专业的配音中听到例如犬吠或马路上的噪音?当然不会。专业的音频生产环境都是经过声学处理的录音棚,以便制作方录制出优质、纯净的声音。然而,租用专业棚子并非对所有人、所有生产周期而言都那么现实。
那么我们日常工作中,甚至在家中也可以获得较为专业的音频品质吗?如果我们应用若干影视录音当中较为容易操作的规范,从而有效降低制作成本,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游击式影片」制作当中的拾音经验,制作一个可拆卸录音间,让自己的音频得到提升。
整个录音间的制作过程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以后需要用时,组装时间仅需短短几分钟。制造成本也很低,材料在普通建材市场就能买到。
你需要的工具并不多,只有一个 PVC 截管器(弓锯亦可),一个卷尺,和一个马克笔。
人声录音间对于专业录音棚而言是常规配置,最小的能容纳 1-2 人。这些录音间通常会采用悬浮结构,或称「房中房」。它们的墙壁经过严格的隔音装修,门也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密封,几乎能够完全隔绝外界的声音。在录音间里面,墙壁上装有声学泡沫,并经常形成一些特定的夹角,用来将声音反射降至最低。因此,录音师能够完全掌控录出来的声音。既然没有背景噪音或反射回声等杂音,录音师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对声音进行任何处理。比如想要得到在各种大小空间里的声音,用混响处理器就能得到小到浴室大到足球场的效果。
当然,我们今天要制作的只是一个低成本的录音间。只需一些心灵手巧,你就能得到相近品质的音频。首先,请在要录音的场所进行一下实地考查,例如你的家里或办公室里。由于专业录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隔音,因此最好找到一个相对最安静的房间或角落,较大的壁橱、储藏室或离外界噪音较远的房间即可。本文将按照至少 3 平米的空间进行施工。若要在其他指定地点录音,也尽量寻找最安静的位置。
从建材市场买回所需管材之后,就可以开始裁切了。我们的录音间将以 32mm PVC 给水管作为基础框架,每根 3m 长即可。购买前请先决定运输方式,开车或雇车都要考虑装载空间是否符合。购买时注意挑选最直的管材。准备好所需的 32mm PVC 转接头,按照每个面 2 个直角转接头、4 个三通转接头和 4 个管帽、总共三个面来购买。那么管材就准备到位了,下面要进行吸音的处理。
这一步我们需要 4 张 1.5m x 2m 的搬家毯,如果在你附近不容易找到卖家,可以试试到某宝上搜索。
要把毯子固定在框架上,最实用的工具就是摄影棚里常见的背景夹,也可以在某宝上找到。至少买 6 个,当然多几个更好。同时,录音间内照明可以用一盏夹灯,并用低热量的灯泡,例如节能灯泡。
录音间的建造应先从测量和标记开始。首先用截管器或弓锯将 2 根 PVC 管截成 1.5m 长的段,再拿 4 根截成 1.8m 长的段,剩余的 1.2m 段都截成 30cm 的小段。1.8m 的段用作四根柱子,1.5m 的段用作天花板和地板的四边。
取 2 根 1.5m 段和 2 根 1.8m 段,顶上的两个角分别用直角转接头固定,底下的两个角用三通转接头固定。三通的水平接口上各接一个 30cm 的小段,并用管帽封口,作为支撑脚。这样就做好了一个支撑面。接着再制作 2 个相同的支撑面即可。管材之间无需粘胶,这样的支撑结构完全能够承载搬家毯的重量,并且可以拆散以便运输。
支撑面做好以后,将它们摆成一个盒子的三个面。然后把搬家毯挂到各个支撑面上,用背景夹夹住。如果还需要继续加固,可以用背景夹、弹力绳或绝缘胶带把相邻的支撑面捆绑起来。把夹灯安装到任一个支撑面的顶部横梁上,就可以为录音间照明了。最后把第 4 块搬家毯盖到顶上就大功告成了!
这样的设计能够广泛适应多种场合。如果室内空间不够无法完整安装怎么办?很简单,只需两个支撑面,对面放形成一个倒 V 字形就可以了。要让更多的配音员同时录音怎么办?只需把两侧的支撑面分别向外移动,就可以留出更大的内部空间了。无需担心这个「盒子」开口的那一面留出的缝隙,因为搬家毯的作用是吸收麦克风背部和两侧的反射,而配音员的身体也正好能挡住身后的声音。这样的吸音效果已经能使录音足够干净了。此外,配音员的呼吸通风也解决了。
材料成本不过 200-300 元人民币,你就可以拥有一个简易、高效的录音间了。制作过程简单到甚至在录音地点附近购买并制作都可以。如果配音员需要对照视频画面,录音间内部还可以放置液晶显示器。管材结构能够轻易拆解,并放在汽车后座上。如果不在乎外观的话,还可以用各种旧毯子来替换搬家毯。这样,你就不用再忙于预定录音棚了,组装好这个简易录音间就可以开录了。
本文简要介绍了如何制作一个简易录音间。可能有时项目条件所限,连简易录音间都来不及制作或使用的话,就需要多多发现生活中各种可用的录音场所了,例如壁柜、汽车的内部都是非常理想的隔音环境。有一次我们要在一个工地进行录音,我们找到了一个堆放隔离材料的房间,于是尽管外边有施工的噪音,我们录出来的声音依旧比较理想。多多依靠听觉,寻找最好的录音地点。
任何 DIY 制作都可能隐含一定的危险性。本文只是介绍一种可行的理论。Soundmono 的编辑与作者不承担由于 DIY 制作过程中物品使用不当或误解造成伤害的责任。本文不可用作正式的操作意见。Soundmono 不对任何根据本文产生的实际操作负责,而且事先认为读者均有必要的操作常识。根据本文进行操作的读者将自行承担一切出自自身行为的后果。
本文转载自:https://soundmono.com/build-a-guerilla-sound-booth.html
本帖附件
有时也许你想要聘请一些大牌的声优来为你录音,但苦于预算不足。所以只能亲自动手,自己来配音了。别担心,你可以做到。
简单来讲,如果你能读能说,就不怕不能配音。利用恰当的工具、技巧并加以练习,你同样能够为许多项目录制可用的声音,以便符合预算并准时交活。不管这一次是不是你的处女配,仍然建议你读一读做好配音的这 10 个基本要点。
配音脚本有许多种样式和长度。有的项目只需轻松而简单的几行文字,而有的会有厚厚一沓写得满满当当的脚本。有的是客户编写的,出自员工或制作委员会之手都有可能。
记住,尽量争取一定的脚本编辑权利,以便使内容清晰。并不是要去修改客户的本意,而是要让它更适合配音制作的需要。例如,文字要适合朗读,明晰易懂,行文衔接自然。
如果含有你不确定的名字或专业术语,一定要和客户做好沟通,商定读法,甚至写上读音。最让人不爽的返工原因就是录配时把某人的名字读成了错误的读音。
要得到好的配音,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也十分重要。首当其冲就是音频编辑软件。在专业领域中,Pro Tools、Adobe Audition 和 Sony Sound Forge 都是很常见的编辑软件,当然也有许多其他的选择。Pro Tools、Audition 和 Sound Forge 都有与旗舰版相对应的「试用版」,可以让你尝试和挖掘。
还有苹果的 Logic Studio(现已升级为 Logic Pro X)、Soundtrack Pro 以及 WavePad。甚至用 GarageBand 也可以进行基本的录音和编辑操作。此外,Reaper、Audacity 和 Nero Wave Editor 都是很不错的音频编辑器。
找到一个适合于预算又在功能上适合你的软件十分重要,因为你将会花大量时间在软件操作上。
录音自然要用到麦克风,选一支对你而言最好的吧。对较专业的录音而言,常常会选用大振膜电容麦克风。但其实只要能录出干净声音的麦克风都适合。
接下来,你需要把麦克风与电脑相连接:要么选用转换头、转换线,要么选购一款声卡。当然还需要一个麦架。另外,为了监听自己的录音,你需要使用一副优质的耳机。耳机里反映出来你的声音细节越丰富,对提升配音品质越有帮助。
最后别忘了录音环境,好环境的要点在于:1、足够安静;2、尽可能减少反射。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跟随教程打造一间简易录音棚。
配音工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因此录音环境是否舒适十分关键,要有起码的采光、通风。
给自己沏一杯好茶,慢慢啜饮。或是准备一点无糖无奶的咖啡。润喉糖能帮助你打开鼻腔和清嗓。录制前记得适当清除唾液。录制中,准备好一杯常温的水在手边,录制的间歇可以喝一些。
通常站着录音更有助于演绎,但如果稿子太长,也许还是坐着更适合一些。
现在该站在麦克风前了,不要再担心任何事,拿起稿,按下录音按钮并录上几遍。
录完后戴着耳机听听刚才的演绎。如果你完全没有录音的经历,也许会觉得听到的声音有些奇怪。自己的声音真的如此?的确如此。重要的仍然是你的演绎,仔细聆听有没有含混的语词和发音。要注意配音与时间点是否对应。
基于客户和你自己的意见,重新录制某些小段,甚至再多录几遍也没关系,总之一定要再次审听。如果有词句给你带来麻烦,请做好专门的笔记。
遇到网络不畅或其他状况而无法顺利提交成品时,就花几分钟看看别人的广告吧。要留意他们的节奏步调和抑扬顿挫,并尝试在你自己的作品中模仿这些方法。这不是鼓励你去做完全照搬的事,而是学自己所需,保留最适合你的录音的元素。
可以试着比平时说话更用力些,并用不同的语气停顿多录几个 take。录过的素材越多,后期处理时可用的原料就越多。
配音应当能够在不影响视频的吸引力的同时,获得观众的注意力。
完成全稿的录制后,就该筛查所有素材了。把每个版本的都听一下,对最好的版本做个记录。无论是否按顺序录稿,都一定要确保录制完整,每一段都有可用的一个版本。如果有你不喜欢的部分,就反复录到自己满意。
完整的配音作品可能含有多个文件和版本,所以为不同的文件以及时间点建立大纲、做好标记尤为重要。
在编辑过程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为原始素材单开一轨,作为备份。如果你的工程里片断较多,就要把拆分开的片断按顺序整合,并把每个片断存为单独的文件。
当你需要用小片断组成句子时,请把每个片断(或单句)的开头结尾都压紧一点,也就是让音频块的边缘紧贴句子的开头和结尾,然后再组成句子。衔接的词语之间使用一点简单的淡出或淡入。稍加练习,你剪出来的声音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听出编辑点了。
编辑完所有声音片断、标注名称并列好清单后,就可以将它们导入到你的视频工程里了。先按音频工程的编辑结果放置在视频时间轴上,并检查时间点对位和停顿节奏是否正确。你有可能发现若干片断对位不理想,前后拖移一下片断修正即可。甚至在非编软件里再次裁切声音,使它们对上视频都没问题。
编辑的一条原则是,无论对声音和视频做什么样的修改,一定要保证内在信息量不能有缺损。
在你向客户提交成品之前,不妨在多种设备上播放一下。电脑是首当其冲的设备,如果条件允许,刻成光盘放在自己的家庭影院里、儿童房、厨房甚至汽车里去听都是有助于检查问题的。一旦听出问题,一定要在交给客户之前修改好。
就算如此,也要做好觉悟,因为客户往往都会在听过成品之后提出修改意见,在项目结算之前一直修改到满意即可。(当然,在必要时可以给客户提出一点专业上的建议,毕竟不是所有需求都永远合理。前提仍然是不损伤作品原定的信息量,并且你对要提出的建议有充分的把握。/编译者按)
在我居住的城市周围有一些小镇,它们的名字非常奇特:Oronogo、Duquesne 和 Duenweg,发音分别是 Or-o-no-go、Du-kane 和 Dun-e-weg。别问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当地企业聘用其他州的制作公司来为他们制作广告片。
遗憾的是,这些企业经常忘记为声优标注这些地名的读音。当广告上线播放时,电视台总会接到来自愤怒的居民的电话。而过了一两个星期之后,修正后的版本会神奇地突然替掉之前的版本。每次这都能让人会心一笑。
本文由 SOUNDMONO 编译自 VIDEOMAKER
最新版的 Logic Pro X 内置的 Channel EQ 插件包含大量改进。Mark Cousins 将告诉你如何将它运用在母带工作中。
对于母带而言,均衡器(EQ)无疑是效果器里的重中之重。EQ 不仅要做出好听的声音,而且更需要成为母带中的多面手,把那个「神奇的音响」用到混音中最正确的地方。
EQ 不仅要具备足够数量的多频段控制、滤波选项、搁架控制,还要提供左右声道分离控制的功能。如果你具备足够的挑战心,可能还需要 M/S 处理的特性。不止于此,可能还会需要能够在线性相位(Linear Phase)EQ 和可靠的老式「相位偏移」EQ 之间进行选择。显然,母带过程中对于 EQ 的需求是纷繁多样的。
Channel EQ 不仅是混音工具,更是母带处理中高效的多面手,非常值得深入了解。
最新版的 Logic Pro X 有着焕然一新的外观和更强大的功能,而自带的 Channel EQ 和 Linear Phase EQ 插件也更是成为了母带工作中的强者。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如何使用 Channel EQ 和 Linear Phase EQ 插件进行母带处理,学习较通常的混音实践更为不同的 EQ 操作。
Channel EQ 最激动人心的功能当属 M/S 均衡,也就是「中部/侧面」式立体声,而不是传统的左/右式立体声。M/S 技术虽然在母带圈当中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但也正因为它独特的立体声处理方式使得刚接触它的人容易产生一些误解。简单地说,M/S 立体声会将混音分为中部(从左右声道的汇总当中得出)以及侧面(由左右声道的差别中得出)。从作用上来看,这个技术使得 EQ 更加直截了当,尤其对于那些被放置在「幻象中心」的乐器。
插件链接模式按钮在插件窗口的右上角,在母带过程中非常实用。链接模式启用时,插件窗口会随着你在不同轨道之间切换,自动显示所在轨道的相同效果插槽位的插件内容。你可以把需要进行对比的插件分配在同一个插槽位上,例如所有 EQ 都在插槽 1,压缩都在插槽 2 等,然后快速从一首歌转到另一首进行对比,而无需关闭又打开各自的插件窗口。这个技巧在需要进行不间断监听,调整均衡和响度时尤为重要。
这篇教程得到了英国 Point Blank 音乐学校的支持。
1、在多数母带信号路径里,Channel EQ 往往是处理序列当中的第一位,后边会有压缩器和限制器。在添加 Channel EQ 插件以后,记得打开底部的扩展参数并勾选 Oversampling,以获得最高音质。
2、在均衡处理工作中,Channel EQ 的 Analyzer(分析器)能告诉你更多频率特性上的信息。点按 Analyzer 激活它,在扩展参数中选择 Resolution Medium 或 Resolution High 来获得更精确、更细致的频率概况。
3、Analyzer Decay 是个很有趣的参数,默认值是 10dB/s。设置为较低速度(甚至低到 0dB/s),能够产生较缓的「Averaged(均值)」频率概况,而不是瞬态显示。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你理解当前音轨的宽广频率特性。
4、我们先从音轨的低频部分起手。为了得到更好的控制,你可以使用高通滤波,以去除次低频的干扰。点亮左上角的高通滤波器按钮,将曲线调整到最陡,即 48dB/Oct,并把频率控制点放置在 20-30Hz 上。
5、高通滤波器的另一个技巧是可以用它添加共鸣,对应的参数就是 Q 值,位于频率点和斜度参数的下边。将该值增加到 1.00 就能看到频率切分点处有一个小鼓包。你可以增加一些 Q 值来稍稍提升切分点。适当使用可以得到更紧实和厚重的贝司。
6、在均衡器的两端,即低频和高频端,搁架式均衡可以用来确定轨道的宽频特性。仔细斟酌它们各自的参数,以得到不同的频率色彩。比如,在 7kHz 处进行提升可以增加临场感,而在 12-16kHz 处提升会增加「空气感」。
1、谈到高通滤波,就有必要提及如何在实践中善用 Q 值。对于搁架滤波,Q 值越小曲线越宽平,而不是丘陵形状。曲线和经典的 Baxandall EQ 很相似。Baxandall EQ 是很多母带工程师偏爱的效果器,得益于它在频率设定中让高频平缓提升的特性。
2、在接下来的混音当中,音色修整依靠 4 个参量均衡器来实现。整体而言,最好的方向是提升时使用较宽的 Q 值,衰减时用较窄的 Q 值。如果耳朵已经听不出来 EQ 的痕迹,而作品又具有音乐性的效果就说明方向是正确的。
3、Q-Couple 是个值得注意的功能。默认情况下,当你提升或衰减某个频段的增益时,Q 值会变得更锋利,使得 EQ 的频段各自保持固定的增益和衰减量。Q-Couple 能够让 EQ 以更加具有音乐性的方式工作,因此保留默认设置就可以了。
4、无论进行怎样的均衡调整,最后的结果都会使信号电平被稍许提升。因此为了保持整体的增益结构,并保持未经 EQ 的声源的客观性,应当考虑用右边的 Gain(增益)拉杆来修正整体增益平衡。
5、除了 Channel EQ,Logic Pro X 还内置了一个 Linear Phase EQ 均衡器。你可以直接从 Channel EQ 切换成 Linear Phase EQ 并保持设置不变,非常方便将两个插件的声音进行对比。请多多对比 Linear Phase EQ 所带来的通透感的提升。
6、有时,更加「直达」地处理 EQ 比整体处理效果更好,也就是通过改变 Processing 参数,把 EQ 效果加到指定的左或右声道中。不妨试试在 Left Only(仅左声道)模式下提升一些高频,并留意 Hi-Hat 镲的变化更加清晰可闻,从而避免过多的高频。
1、如果你使用 Channel EQ 进行 Left Only(仅左声道)模式处理,也许就需要再加载一个 Channel EQ 并设置为 Right Only(仅右声道)。这样,就可以对左右声道的 EQ 进行分别控制,而不再是笼统论之。
2、在分别对左、右声道进行处理之外,你还可以尝试 M/S 处理方式。加载两个 Channel EQ 插件,分别设置为 Mid Only(仅中部)和 Side Only(仅侧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 M/S 矩阵了。在效果器末端插入一个免费的 bx_solo(www.brainworx-music.de)效果器可以将中部和侧面声道进行分离。
3、按下 bx_solo 的 M Solo 按钮就可以单独听到中部声道的声音。请留意贝司在这个声道的重要地位,在混音当中,它是被固定在中间的。提升一些低频,就可以直接听到底鼓和贝司的加强,同时又能保持侧面声道不受影响。
4、现在来处理侧面声道,请留意中部声道明显遗漏的内容,例如底鼓和贝司。好的处理策略之一是在侧面声道中对贝司进行低频衰减(如果你想要将低音部分聚集在中部,这一点就极其重要),并提升少许空气感来扩充整个混音的通透度和广度。
5、Channel EQ 的 M/S 模式配合增益控制(Gain control)会得到很有趣的效果。作为 M/S 矩阵的一部分,增益控制可以用来调整混音的立体声广度。例如,增加中部的增益,并降低一些侧面的增益,则结果会听起来更加中心聚焦化。
6、如果你要同时打开和关闭 EQ 矩阵的插件窗口,可以使用 Logic Pro X 的「屏幕设置」功能,默认情况下点按菜单栏里的「1」就可以看到它的菜单。屏幕设置可以分配给键盘上的数字键,可以方便地为母带工程里的每一首歌都设置一个按键,可以记住每首歌的 EQ 窗口设置,其实也包括所有处理器窗口。
本文转载自: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12.html
本帖附件
Logic Pro X 有着丰富的混音功能,帮助制作人高效地进行混音。Mark Cousins 将带你进入 Logic Pro X 的混音领域。
混音是音频制作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个步骤,Logic Pro X 强大的混音功能能够极大地改善你的工作流程,并且使得音乐性也得到最大的发挥。然而,在如今的虚拟设备混音时代,这个任务也渐渐变得有些失去了创造性,甚至作为创作流程中的一环,其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混音也是一种创造,因此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找到一个插件,改一下某个参数,所有声音就都「好听」起来了。要时刻记得,每一个混音操作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你的目的是什么。
混音要制造出一种声场,让我们的音乐在其中最有效地展示出来。
在本篇教程中,我们会探索一系列改进混音的关键技术。首先,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会组织你的工程。包括总线发送的规范,轨道堆栈(Track Stack)以及分组的合理利用,我们会发现,一个组织结构紧密的混音,听起来就不会随意而杂乱。
第二个部分主要探讨效果器插件的使用,包括通道条插入和总线发送。这是混音策略得以实现的环节,比如压缩器与 EQ 的顺序问题,如何用延迟效果器精准创造一个立体声声场的问题。我们要用混音制造出一种声场,让我们的音乐在其中最有效地展示出来。
在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将拿出混音的「秘密武器」:自动化。如果说静态混音能够做到 80% 的话,那么自动化就像那甜点上的一颗草莓,使每一轨之间都互相拼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你需要理解 Logic 的几种自动化模式:Touch、Write 和 Read,这样不仅能边播边记录推子的动作,还可以通过手绘自动化曲线将你的混音精确地控制在 0.1dB 之下。
Logic 的文件菜单下有一个「备选」功能,可以用来创建和切换同一个工程的不同混音。以往,你可能需要将工程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而「备选」功能则优雅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版本的混音都共享相同的工程内容。因此,做一段乐器混音、30 秒的广告配乐,或者 remix,你都无需创建新工程,只需要创建备选并直接修改即可。推而广之,当你需要尝试不同录音 take 时也可以使用备选。
这篇教程得到了伦敦 Point Blank 音乐学校的认可。Point Blank 是一所专业的音乐制作、音频工程、音乐营销、演唱、广播制作、DJ 技术和电影制作的学校,全部由英国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和媒体专家授课,更有音乐和媒体界传奇人物的客座访谈。
1、为了让混音过程更加流畅,最好对混音器进行一下组织管理,尤其在轨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整理最有效呢?要考虑的第一条就是,怎样分组排序能让你在工程里轻松穿梭,快捷地定位所需的轨道。当混音器处于「轨道」模式下,混音器里的音轨顺序就会自动与轨道区保持一致。
2、如果使用了音色库,它们可能会产生一大堆备用的发送轨和辅助轨,可以考虑把用不到的发送轨删除。你可以按名称顺序实例化发送轨,比如 Bus 1 放在第一个发送槽里。
3、我们往往会用三层混响效果来制造深度感强烈的声场效果,每一层都较上一层的空间更大。上图中,我们为每一轨都实例化了三个混响,按照名称顺序摆放,一目了然。
4、使用轨道堆栈(Track Stack)来归纳成组的声音,例如鼓组等。按住 Command 并点按要收纳的音轨,选择「轨道」菜单下的「创建 Track Stack…」即可。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总和堆栈」,这样你可以得到一个堆栈的总推子。
5、点按轨道头列表里的小三角,堆栈就会展开或合拢。为总和轨标注一个名称,甚至分配颜色,以便视觉区分。另外,在混音器中,把轨道堆栈放置在末尾会更加整洁,所以在轨道区把总和堆栈放到最下边即可。
6、另一个归纳音轨的方法是编组。将轨道编组后,它们的推子将同步移动。但你不能隐藏音轨。选中要编组的音轨后,在混音器中点按音轨中央的分组按钮,即可以在菜单中完成编组。你可以随时按 Shift + G 临时关闭和恢复编组轨道的联动响应。
1、在混音过程中,试着把插入效果和发送效果的作用区分开。总体而言,插入效果应偏向于修改音调、音色和动态。同时,改变处理器的顺序有时也会产生比较微妙的声音效果变化。
2、相对而言,发送效果则应该主要进行环境修饰,例如混响和延迟。应该好好控制环境效果的作用量,或说干湿比。如果使用混响效果,最好在发送插槽里选择「后声相」,以便保留立体声的摆位。
3、对于混响和延迟效果而言,我们可以在混音中通过发送轨的电平来控制效果量,也可以去直接修改辅助轨。从混音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对混响信号进行单独处理,比如用 EQ 做个低切,或者加上一点合唱效果。
4、当你使用延迟(Delay)效果时,需慎重考虑它在立体声声场中的作用。比方说,上图中 Telecaster 轨的声相稍稍偏左,我们可以把这一轨发送到 16 分音符 Tape Delay 上,并把延迟信号的声相打到右边,创造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5、当然了,每一条规则都会有例外,本例则是关于发送压缩效果的。在发送轨使用压缩效果,也就是常说的平行压缩(或称并行压缩、并联压缩)。在主要的鼓轨上激活一个发送效果,并在新创建的辅助轨中实例化一个压缩器插件,将压缩速度调至极快,并使用 6:1 压缩比,大概进行 10dB 的电平衰减。
6、混响、延迟以及平行压缩所创造出的空间效果已确定,「squash(挤压)」轨的效果已经加进了整个混音当中。在此情况下,这条辅助轨通道的电平将影响这组效果的密度,并为鼓组的躯干部分增添饱满度。当然,别忘了把效果分配给鼓组的发送效果。
1、我们通过各种效果器,可以对混音进行各种控制。尽管如此,自动化却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用来强调混音当中的某些片段,防止它们被其他轨掩盖。要使用自动化,首先需要进入自动化视图,请按字母 A 键。
2、在轨道头当中,有自动化模式选项。比如 Touch 模式,用来边播边记录推子动作。当推子被按住时,会写入自动化数据,当你松开时,推子将回到它的原本位置。Read 模式顾名思义,是用来回放的模式,你可以安全地播放混音,不用担心误操作改变自动化数据。
3、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信号电平,你可以在轨道区手绘自动化曲线,用指针工具或铅笔工具都可以。如果要提升某一部分的电平,可以使用选取框工具画出一个区域,然后用指针工具拉动该区域内的曲线。
4、我们接触最多的自动化操作可能都对轨道音量的控制。其实,在 Logic Pro X 中你可以对轨道上的任意插件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在轨道头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同的参数即可。比如上图中,可以对 Rhodes 钢琴轨的 AutoFilter 效果的 Cutoff 值进行自动化控制,让它在前四小节缓慢打开。
5、刚接触自动化时,你可能需要重新调整音量,而发现音量推子已经被自动化数据完全控制了。这时,你可以使用自动化值来调节音轨的整体音量,而不影响自动化数据的相对变化。
6、如果你的自动化操作出错了,或不再需要某些自动化数据,你可以在「混音」菜单下的「删除自动化」子菜单中找到所需的命令。比如,删除那些可见的自动化数据,甚至整个工程里的全部自动化数据等。
本文转载自:https://soundmono.com/logic-pro-x-tuts-11.html
本帖附件
本文分享四条混音技巧,辅助你在声学条件不够好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混音虽说是耳闻为主,但再依靠一些小技巧,就能得到更多提升空间。
我们先拿 techno 音乐来说,底鼓和贝司线是整首曲子的基底,然而要处理好它们之间「打架」的重叠频率,就需要足够的细心。
你或许已经知道如何进行低切,或把贝司的低频 EQ 与底鼓融合。但在没有优秀的低频监听单元的情况下,甚至你的房间环境也并不够理想,该如何处理呢?
使用光谱分析器。这是在硬件条件有限时,最能够帮到你的方法。下面是三款免费的光谱分析工具,你可以从中选择,或使用你所熟悉的分析工具。
http://www.voxengo.com/product/span/
http://www.bluecataudio.com/Products/Product_FreqAnalyst/
https://www.meldaproduction.com/plugins/product.php?id=MAnalyzer
Voxengo SPAN 允许输入两个声源,这样你就可以方便地在一个插件里完成频率对比。
还是低频的事情,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监听音箱的低频表现欠佳,监听环境的声学数据不理想,或是半夜怕扰民不敢开足低频音量。
怎么解决低频混音问题,已经有了无数文章、帖子来讨论,涉及到房间处理、音箱摆位、音箱种类、昂贵的高精度线材等,问题不减反增。那么,怎样利用现有的工具呢?
相信参数化均衡器吧。简单而言,在 100Hz 处高切。如图所示:
就算监听很糟糕,这个方法也能适用。100Hz 高切能显示出不该出现在低频范围的声音,一目了然。甚至戴耳机混音,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你可以逐轨进行清理,直到低频范围令你满意为止。然后把底鼓、贝司放进来,听听看是不是它们更清晰了。接下来,再处理底鼓和贝司之间的打架问题即可。
注意:这并不是说,100Hz 里出现声音就一定是坏事。记住,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有些编曲场合下,低频信号是有利于曲子的,要审时度势。
在电子乐混音中,参考电平非常直观,多数制作人会依照底鼓去混音,换句话说,所有其他声部都围绕着底鼓的电平去处理。但在其他风格的乐曲里,鼓组不一定是核心声部,那么要怎么做呢?
校准好一个粉噪,将其作为参考电平。一句话概括:参考粉噪的电平来混其他声部。为何不用白噪而是粉噪呢?因为粉噪比白噪更接近我们听声的直觉。至于更深层的解释,已经超出了本文范围。
这样,太响的元素就会显得十分突出。有些声部可能会被遮蔽,仍需要仔细听辩,这时多了一个粉噪作为参照物,工作起来就会更加顺畅。
任何一个声部都不应该独占编曲,就算音量层层叠加,总体上也要能包得住。
你或许需要一点时间来习惯这种工作方式,想必也会发现它的优势。
生成粉噪的工具有很多,基本的测试信号生成器就能做到。也可以使用 Voxengo SPAN 这类插件来生成。
另一款免费的 MDA 插件包里也有信号生成器(http://mda.smartelectronix.com/),但是目前没有 64 位版,所以无法在 Logic Pro X 里使用。
先设置 MDA Test Tone 插件,让它过一下 Voxengo SPAN 插件。
如果使用 Logic Pro X 自带的测试音频工具,请注意它不支持音频穿越,你需要将它放在立体声 bus 轨上,然后输出到立体声总轨。
选择一个立体声 Aux 轨,载入 Test Oscillator 插件
选择 Pink Noise
将电平设置为 -16dB
载入 SPAN
选择 K-14。-16dB 的粉噪输出应该会让峰值处于 -0.5 左右,RMS 在 -9 左右
注意:如果你无法使用,或不愿使用 SPAN,或者用不了 K-14 metering,对应的满调幅峰值为 -13dBFS,RMS -25dBFS。
这条技巧有两个价值:第一,你可以得到一个校准过、客观的参照物;第二,预留了后期和母带的空间。
Mid-side 处理是对声部、bus 或最终混音进行立体声声相的控制方法,它基于音频信号的摆位。
Mid(中央)通道是指在立体声相位中处于中央的信号,增强 Mid 信号会让声音更加集中、窄小、单声道化。
Side(边缘)通道就是在立体声相位四周的信号。增强 Side 信号会让声音更加宽广,使中央部分的空间更大。
那么,反过来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我们降低 Mid 电平,不动 Side 的电平,就可以在不提升整体电平的情况下制造出大量的空间。如果降低 Side 信号电平,声音就会更像单声道,更加汇聚在中央,像贝司等低频声部就非常适合后者。
选择一款支持 M/S 的 EQ 插件,例如 Logic Pro X 的自带 EQ、Ableton 的 EQ 8、Fab Filter 的 Pro Q 2,或者 Izotope Ozone 等。
我们假设要处理一条贝司,带一些合唱效果,需要将它的低频更「单声道化」,而又不损失合唱效果带来的高频段共鸣的宽度。
效果器链这样:贝司音源 -> 合唱效果 -> M/S EQ,如图:
上图的效果全关,光谱如下图:
注意:贝司声在相位分析器中显示出一个几乎完全是单声道的图形,在 FFT 分析器(左)里则显示出多层共鸣。
让我们启用合唱效果(选择 Mega Wide Chorus),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在看看右边的相位分析器,可以明显看到新增的立体声信号。但是从上到下,直到 30Hz 都有立体声信号。FFT 则没有什么变化。
然后,让我们添加一个仅作用于 Side 信号的高通滤波器,切到 220Hz 处。
再对比一下分析器,FFT 里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更重要的是信号变成单声道/宽广共存的声音了。简而言之就是 200Hz 以下都变成了单声道,高于这个位置的频率仍然有立体声的声相。
采用上边的技巧,无论是在集合了若干声部的总线上,还是总输出轨上,都能达到清晰度和声音稳定程度的保障。
在衰减 Side 信号时需要注意的是,衰减值不当可能导致声音被「钉」在奇怪的声场当中,因为缺少底部的支撑。适当地推起 Side 信号,可以为乐曲制造出所谓的「呼吸空间」。
Voxengo 有一款免费的 M/S 处理插件 MSED。它原本是用来解码 M/S 技术录制的音频。作为一款均衡器,它也能用作 M/S 增益控制器。也就是说,你可以分开控制 Mid 或 Side 信号的增益值。用它衰减掉 Mid 信号后,留下的 Side 信号也不会被过分影响。用它提升立体声的宽度,能够避免一般立体声技术产生的哈斯效应(Haas Effect)。
这篇文章内容较杂,论及的要点都是为了让你获得更多混音上的改进空间。
本文转载自:https://soundmono.com/4-mixing-techniques-to-help-take-your-music-to-the-next-level.html
本帖附件
我们知道,要得到更具冲击力的音色,就要用到压缩器。但你还需要适当调整它,才能让声音真的「动感」起来。
注意:最好使用工作室级别的耳机或音箱,才能更好感受到具体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底鼓的波形。它会从一个很突然且高频的震动开始,然后相对较缓地结束。开始部分就是冲击力所在的位置。为了让这个部分更加丰满,不失去音色本身具有的冲击感,你就需要尽量让这段波峰无伤地通过压缩器。而 Attack 值就是用来控制这个特性的。
看看下图的底鼓,这是放大到毫秒级别后的波形。我们看到丰满的头部在大约 30 毫秒处开始消逝。这也直接告诉了我,应该怎样设置 Attack 时间。
在得到了这个重要信息后,我们在通道条上实例化一个压缩器。将 Ratio 比率设置为 4.00:1,Attack 时间设置为 30 毫秒。然后,循环播放底鼓,同时慢慢拉动 Threshold 值,直到你听见冲击感开始增强了为止。有的人喜欢把 Threshold 压低,有的人喜欢放到很高,只要你感觉合适即可!
当然,Release 也可以适当调调,直到满意为止。
下面从一个具体例子来讲讲。这是一段 Hip-hop 风格的工程。我在底鼓和军鼓轨道上开有压缩器。通过下图的参数,底鼓的冲击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军鼓也可照此方法进行,当然参数会有些许不同。不过在本工程里,我直接拷贝了底鼓的参数,并且觉得没有任何不妥。
作为混音技巧,这实在不足为奇,但确实有效。然而这里有个陷阱,需要小心避开:在使用压缩器之后,被修改的轨道可能变得更大声了,造成一种「更大声等于更好」的错觉。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相对增益对比,对修改前后的声音进行 A/B 测试,以确保响度没有较大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 Maximiser VST 插件,将 Threshold 和 Output 设为相同的值。此数值应该低于总轨混音电平的峰值。例如,压缩前的鼓峰值是 -2.37dB,那么我就将 Loudmax(一款免费的 maximiser)放置在总轨上,Threshold 和 Output 值都设为 -3dB。
现在,当我打开/关闭压缩器时,就既能够听清它带来的冲击力效果,又不会让整体音量失去平衡。
处理前的鼓(峰值 -3dB,24-bit,41000kHz)
处理后的鼓(峰值 -3dB,24-bit,41000kHz)
本文转载自: https://soundmono.com/the-how-of-punchy-drum-compression.html
本帖附件
对于制作人来说,压缩器可谓是一日三餐一样的存在。它们种类繁多,效果卓越者亦是数不胜数,不同的制作人也都有着不同的偏好。但有一款压缩器是每一个制作人都值得了解的,它就是 Universal Audio 公司经久不衰的 1176 压缩器。
1966 年,Universal Audio 创始人 Bill Putnam 使用 FET 取代了真空管,重新设计了那款成功的 175/176 限幅器。于是,就这样诞生了 1176 峰值限制器,它如此之经典,以至于如今世界上每一个专业工作室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款压缩器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极端快速的起音时间(attack),仅有 20 微秒。它没有阈值控制(threshold),只有输入和输出旋钮,压缩量直接由输入电平来控制。
1176 的声音特点对于音乐和人声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它会让中低频更具有能量,让声音更加饱满密致。除了人声,1176 对于底鼓、军鼓、击掌声,甚至整套鼓组都能产生无可比拟的效果。
与其他压缩器不同,1176 只提供了四个固定压缩比按钮(Ratio),可以按下任意组合,或者像那些喜爱探索的工程师,按下全部按钮。这种用法是 Putnam 也未曾料想的,这会让 1176 制造出一种极其别致的效果。这种极高的压缩比有时被称为「Brit」,用在鼓或强烈的贝司声音上会具有震撼的效果。
在 1176 的产品历史中,在最初的蓝带版之后又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如果你在考虑买一台,需要注意区别不同的版本(文章稍候更新)。最新款是黑色面板,由初始版重新设计而来。
1176 的面板上有两个显眼的旋钮,Input(输入)和 Output(输出)。正如前面所讲,1176 没有单独的 Threshold(阈值)控制,输入旋钮同时也是阈值旋钮。也就是说,进入 1176 的信号量越大,阈值也就越小。
输出旋钮控制 1176 的总体输出电平,类似于其他压缩器中的「Makeup」电平增益参数。开始使用压缩之前,我们可以先调整输出量,直到压缩后电平与未压缩电平一致。反复切换 Bypass(直通)开关就可以方便地对比出来。这个状态下,压缩效果刚好能被听见,又不会影响音量。
Attack 控制 1176 的压缩需要多长时间才对输入信号起作用。最快 20 微秒,最慢 800 微秒。在 1176AE 版中,还有一个超级「慢」的选项,10 毫秒。这样就可以保留更多瞬态信号,使得音色的冲击力更强。
Release 则控制 1176 将电平恢复到原始值的时间。可以从 50 微秒起,到最慢的 1.1 秒。
需要注意的是,1176 的 Attack 和 Release 调节方向和多数压缩器是相反的,调节到更大值时,实际上 Attack 和 Release 时间会更短。
在电平表两遍分布着 8 个按钮。左边的用来设置压缩比,低比率用来压缩(4:1,8:1),高比率用来限制(12:1, 20:1)。而 1176AE 中,还专门有一个 2:1 的极低比率,这是最平滑、knee 值最软的选项,非常适合处理人声。
右边的按钮可以用来设置不同的电平监视方式。GR 表示「Gain Reduction(增益衰减)」,它会显示出 1176「压」掉了多少信号。当设置为 +8 或 +4 时,电平表将指示输出信号量。例如 +4 时,电平表上的 0 值点代表输出电平为 +4dB。按下 Off 后,1176 将停止工作。
工程师经常喜欢在鼓组或环境音轨上使用「全按钮」模式,也是常说的「British」模式。这样还会让贝司声更「脏」,或者将人声直接「打」到你的脸上。按下四个压缩比率按钮后,压缩的失真量就会大幅增加。
此外,你也可以尝试任意按钮组合,每一种都有一些独特的味道。当然,如果两个按钮之间有间隔,插件会自动按下中间的按钮,因此,包括全按钮模式,可用的组合一共六种。
Revision A(蓝带版,国内或叫「蓝脸」):1967 年 6 月 20 日设计,序列号 101-125
Revision AB(蓝带版):1967 年 11 月 20 日设计,序列号 125-216
Revision B(蓝带版):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217-1078
Revision C(1176 LN)(蓝带版):1970 年 1 月 9 日设计,序列号 1079-1238
Revision D(黑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1239-2331
Revision E(黑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2332-2611
Revision F(黑脸):1973 年 3 月 15 日设计,序列号 2611-7052
Revision G(黑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7053-7651
Revision H(银脸):设计日期未知,序列号 7652-8000+
Universal Audio Reissue 1176LN:2000 年 4 月 1 日设计,序列号:101-1959、1960-2946、2947-present
Revision AE(Anniversary Edition 周年版):2008 年 6 月 4 日设计,序列号 001-500
其他版本:1178 立体声版
本文转自: https://soundmono.com/vintage-compressor-1176-and-its-software-versions.html
本帖附件